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浅析

社会发展简史>心理月刊在线阅读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浅析
摘要:在我国茶叶的产业发展方面,作为大叶茶树的重要原产地,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在世界上一直是遥遥领先的。但是伴随着我国茶叶的大规模生产,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也日渐明显,比如生产设施齐全设备差,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体系散,没有企业品牌意识等诸多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我国茶产业的长期发展。本文对我国茶产业长期发展现状进行了多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在制定茶产业长期发展战略方面不断创新,提出了帮助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
关键词:茶产业;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
建湖实验初中1世界茶产业和中国茶产业的世纪历程
奠基期(1949年—1957年):我国茶叶产品生产、流通和经营管理方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茶叶产品生产已经开始了初步性的机械化,茶叶国际标准化和样品的研发生产也已经开始重新进行了一次非常富有成效的茶业转型升级尝试;第一第二第三动荡期(1958年—1970年):敏感时期,又再次重新兴起,这让刚刚重新开始起步、正在逐渐恢复苏醒的整个中国
nmda受体拮抗剂茶园和茶叶生产行业再次彻底堕入了低迷动荡期的时期,茶叶行业种植土地产量再次大幅锐减。第一第二第三黄金期(1971年—1990年):其中,1978年这个时期已经是个中国茶业发展的分水岭,农业,茶园大部分园区的种植土地到户,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当地茶叶农民的自主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中国茶业市场转型第一涅槃期(1991年—2000年):我国茶叶行业卖方市场逐渐分化转为卖方转向茶叶买方市场,出口茶叶制茶生产市场难以完全彻底放开,出口茶叶制茶生产企业不断出现恶性竞争、自相残杀的局面,国际茶叶市场信誉大幅度的下滑,削弱了我国茶业对其出口产品创汇率的竞争能力。第二第一第三黄金期(2001年至今):我国茶园茶叶产量和出口茶叶产品出口量屡屡再创新高,茶园茶叶种植土地面积不断大幅度增加。
1.1建国之初,百废待兴
晚清之前,中国茶产业保持着稳步增长,无论是产量还是出口量都稳居世界首位。随着东南亚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茶树后,中国茶的国际地位受到威胁。战争爆发以后,直到上世纪前期,中国国力不断衰退,战事连连,茶叶生产和贸易遭受重创。产量和出口量被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尼等多个国家赶超。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茶行
业更是满目苍夷。当时中国的茶园面积只有232万亩,年产量4.1万吨,出口量0.99万吨,在国际茶叶市场的份额简直微不足道。1949年11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茶业公司注册设立“中国茶叶公司”,这是新中国茶业公司正式成立九年后首家由我共产党中央农委专门批准正式注册成立的,也是一家大型全国性的具有特茶叶专业精品的茶叶生产总公司,其集全国特专业茶叶类农产品开发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文化产业教育宣传推广于一体,承担着复兴中国茶产业的重任。茶叶更有着特殊的政治价值,是出口创汇和国际交流重要的手段之一。国家的重视和扶持,促使建国初期的茶产业飞速发展。
1.2开山种茶,奠定万亩茶园
《80后》虽然随后迎来的是十年的动荡,茶产业畸形发展,茶文化停滞不前。但是,现在的万亩高山茶园,也可能得益于那个历史时代。比如我国今天的很多万亩茶园都可能是当年上山下乡的茶农知青们遗留下来的,很多之前荒废的茶山也重新得到开垦。中国的茶园面积不断增长,从建国初期的232万亩,直到2018年,已达4395.6万亩,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60%。e网打尽
1.3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的探索
自19世纪以来,中国就梦想着实现机械化和工业化大生产。在清末的洋务运动中,茶叶机械化生产也是重要的改革对象。然而,机械制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获得显著成果。建国以后,1952年至1957年,压资机装订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次获得企业大力推广。所谓“压资订机”,即由政府拨资金,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城市以仿制为主地制作出一大批初、精制茶叶机械,并用这些机械筹建一批机械化生产的茶厂。中国还首次成功推出了茶叶拼装数字号码茶,茶叶基本初步实现了生产机械化和茶叶标准化。虽然后来发展遇到诸多波折,但名优茶叶生产机械化和茶叶标准化加工生产已经不可逆转。一直到今天,我国名优茶叶生产机械工业已有上百个生产品种,300多个生产型号,覆盖各类名优茶叶加工产品的各个工艺加工生产流程,大宗大叶茶已基本全面实现茶叶机械化加工生产,名优茶叶的机械化生产加工水平也已高达80%以上。机械化生产是产量和产值提升的保证。2018年我国茶叶总产量已达261.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45%。然而出口量仍次于肯尼亚,标准化的进程也在继续加快。
1.4从"国之重器"到"民之饮品"
中国茶叶自唐代以来长达千年的榷茶专卖制度,在建国后仍在延用。“保证边销,积极扩大
出口,适当增加内销”是当时的基本原则。因为边疆外销出口茶不仅牵系着边疆稳定,外贸以及茶文化事业也关系着出口创汇,茶叶等农副产和土特产品也是新中国早期茶叶出口创汇的主要经济依托。在富余的出口情况下,尽量多余地保留一部分外销茶叶可以满足国内茶叶市场的出口需求。企业寄托在外销茶叶上的政治经济使命,开始逐渐转换茶作为企业经济管理职能,茶叶从“国之重器”逐渐演变而成为“民之饮品”。这个统管政策的正式出台,终止了已经延续千年的中国茶叶出口专卖管理制度,一个新的中国茶产业发展时代正式来临。政策放开以后,茶产业发展体系逐步走向均衡多元化健康发展,企业营销变得重要起来,随之诞生了多种新的营销模式,也催生了众多以创新为主导的茶叶企业和茶叶品牌。茶产业逐步实现“平民化”,有了更开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平台。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25: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54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茶叶   生产   中国   产业   发展   出口   机械化   茶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