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法隧道施工测量指引

附件1          石家庄地铁1中国越南冲突号线指挥部
盾构施工测量6大环节43个要点
序号
重要环节
规范
条款
备注
1
一、
地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向隧道内传递坐标和方位时,应在每个井()口或车站附近至少布设三个平面控制点作为联系测量的依据。
3.1.4
2
精密导线网测量
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水平角观测:应采用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º的较差应小于4
3.3.6-1
3
利用精密导线加密测量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方法,提供导线点坐标及其精度评定成果表。
3.3.13-14
4
高程控制测量
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4.1.5
5
二、
联系
测量
一般
规定
地面近井进行导线点加密时,地面近井点与精密导线点应构成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近井导线总长不宜超过350m,导线边数不宜超过5条。
9.1.4
6
隧道贯通前的联系测量工作不应少于3次,宜在隧道掘进100m、300m以及距贯通面100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贯通前联系测量还需对接收井钢环中心进行复核。
9.1.5+
7
定向测量的地下定向边不应少于2条,传递高程的地下近井高程点不应少于2个,作业前应对地下定向边之间和高程点之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核。
9.1.6
8
贯通面一侧的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增加联系测量次数或采用高精度联系测量方法等,提高定向测量精度。
9.1.7
9
地面近井点测量
平面和高程近井点应埋设在井口附近便于观测和保护的位置,并标识清楚。
9.2.1
10
平面近井点按精密导线网要求进行施测,最短边不应小于50m,点位中误差为±10mm。
9.2.2
11
高程近井点应利用二等水准点直接测定,并构成附合、闭合水准路线,并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9.2.3
12
联系三角形测量
每次定向应独立进行三次,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定向结果。
9.3.1
13
联系三角形边长测量每次应独立测量三测回,每测回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应小于1mm。地下与地上丈量的钢丝测量间距较差应小于2mm。
9.3.5
14
角度观测采用不低于级全站仪,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六测回,测角中误差应在±2.5之内
9.3.6
15
联系三角形定向推算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的较差应小于12,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为±8(两井定向时精度相同)
9.3.7
9.3.8
16
高程联系测量
测定近井水准点高程的地面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二等水准点上。
丙烯酸酯类
9.7.2
17
采用在竖井内悬挂钢尺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地上和地下安置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并应在钢尺上悬挂与钢尺鉴定时相同质量的重锤。
9.7.3
18
传递高程时,每次应独立观测三测回,测回间应变动仪器高,三测回测得地上、地下水准点间的高差较差应小于3mm
9.7.4
19
三、
地下控制测量
一般
生活与命运规定
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起算点,应利用直接从地面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地下的近井点。
10.1.2
20
贯通面一侧的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在适当位置,通过钻孔投测坐标点或加测陀螺仪方位角等方法提高控制导线精度。还宜将控制导线布设成网或边角锁等。
10.1.4
10.2.8
清远地震
21
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
10.1.5
22
平面控制测量
从隧道掘进起始点开始,直线隧道每掘进200m或曲线隧道每掘进100m时,应布设地下平面控制点,并进行地下平面控制测量。
10.2.1
23
隧道内控制点间平均边长宜为150m。曲线隧道控制点间距不应小于60m。
10.2.2
24
控制点应避开强光源、热源、淋水等地方,控制点间视线距隧道壁应大于0.5m。在洞内采用左右交错布设。
10.2.3+
25
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导线测量应使用不低于级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4;边长往返观测各两测回,往返平均值较差应小于4mm。测角中误差为±2.5,测距中误差为±3mm。测角中误差可按照下式计算,M=洪文虎
10.2.4+
26
每次延伸控制导线前,应对已有的控制导线点进行检测,并从稳定的控制点进行延伸测量。
10.2.6
27
控制导线点在隧道贯通前应至少测量三次,并应与竖井定向同步进行。重合点重复测量坐标值的较差应小于30×d/D(mm),其中d为控制导线长度,D为贯通距离,单位均为米。满足要求时,应取逐次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掘进。
10.2.7
28
相邻竖井间或相邻车站间隧道贯通后,地下平面控制点应构成附合导线(网)。
10.2.9
29
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并应起算于地下近井水准点。
10.3.1
30
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地下导线点,单独埋设时宜每200m埋设一个。
10.3.2
31
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进行三次,并应与传递高程测量同步进行。重复测量的高程点间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满足要求时,应取逐次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掘进。
10.3.4
32
相邻竖井间或相邻车站间隧道贯通后,地下高程控制点应构成附合水准路线。
10.3.5
33
四、
盾构导向测量
导向系统数据输入和复核
1、导向系统初始数据
导向系统各部件安装位置数据、角度偏差数据、全站仪和导向系统软件上的主要设置等初始数据均应进行复核确认,并备份。
2、隧道设计轴线(DTA/CL)
注意DTA/CL与线路中线、内轨顶面设计高程之间的相对关系。
DTA/CL除用导向系统软件计算外,应由测量组内不同人员用其他软件或手工对计算全过程进行独立复核并相互核对无误,方可输入导向系统使用,保存计算和复核记录;然后在掘进前将相关图纸和DTA/CL报上级公司测量队复核并确认。
34
移站
测量
1、移站
(1)关闭导向系统前,必须保证其在正常工作状态,记录下移站前机器姿态并截屏保存。
(2) 移站时,必须利用经过复核的固定点再次复核已有的全站仪托架向前传递坐标、高程,但仅限一次;下一次移站应从车站(或洞内至少3个)控制点用导线测量托架和后视棱镜坐标,两次偏差应控制在3mm(高程偏差控制在10mm)。
(3) 移站结束,导向系统开机正常工作后,再次记录移站后的机器姿态并截屏保存。
(4) 对比移站前后盾构姿态数据,如果各项偏差小于限差(移站前后限差15mm),则说明移站成果合格;否则必须查原因,必要时重测。
2、移站间隔和后视距离
条件允许时,应尽量加大移站距离(一般40~60环);必要时,可对后配套影响净空的部分结构件移动位置,尽量加大测量窗口。但全站仪不应安装在管片变形较大地段,视线不要过于贴近墙壁和设备,姿态数据跳动较大时,应及时移站。因各种原因造成移站距离较短且不易加长时,应尽量增加全站仪托架到后视棱镜的距离并大于前视距离,可连续搬几站用同一个后视点,但应及时检查全站仪托架坐标和高程。
3、移站记录:移站记录按指挥部要求的固定表格真实填写,测量负责人及时对记录进行复核检查并保存。
35
五、人工复测
盾构机就位始发前,必须利用人工测量方法测定盾构机的初始位置和盾构机姿态,盾构机自身导向系统测的成果应与人工测量结果一致。
11.5.4
36
1.盾构机姿态测量要包括平面偏差、高程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转角及切口里程。
2.始发时利用盾构机配置的导向系统和人工测量法对盾构机姿态进行测量核对,始发后定期采用人工测量的对导向系统测定的盾构机姿态数据进行检核校正。
3.盾构机配置的导向系统宜具有实时测量功能,人工辅助测量时,测量频率应根据其导向系统精度确定;盾构机始发10环内、到达接收井前50环内应增加人工测量频率。
4.利用地下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测定盾构机测量标志点,测量误差应在±3mm以内。
11.5.5
367
1.衬砌环测量应在盾尾内完成管片拼装和衬砌环完成壁后注浆两个阶段进行。
2.在盾尾内管片拼装成环后应测量盾尾间隙。
3.衬砌环完成壁后注浆后,宜在管片出车架后进行测量,内容宜包括衬砌环中心坐标、底部高程、水平直径、垂直直径和前端面里程。测量误差为±3mm。
11.5.6
38
每次测量完成后,应及时提供盾构机和衬砌环测量结果,供修正运行轨迹使用。
11.5.7
39
六、测量数据
处理
测量原始数据必须计算完全,结果和限差明确,记录、复核等履责并签字齐全。
40
联系测量平差计算必须先计算闭合差且符合限差再进行;地面近井点、地下控制点都要分段进行平差计算。
41
计算成果的取舍和使用必须经复核确认后使用。
42
移站测量完成后,导向系统数据的更改必须有复核并形成记录。
43
每次移站和联系测量时,必须将盾构机的适时坐标与设计绝对坐标核对一次,并形成记录。
说明:1、《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的简称。
2、“”代表在《规范》的基础上补充要求。
3、加深部分为要点中最易受忽视和做不到位的条款。
4、本要点主要针对石家庄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后期盾构施工测量。
                                                20153首届消博会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21: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533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测量   高程   进行   导线   控制点   盾构   导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