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
第一章先秦时代:中国史学的童年
远古的传说: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为战胜自然灾害和在生产中取得成功的传说,治水和耕嫁的故事是这一类中最重要的内容。治水传说广泛分布:传统文献中上古洪水的地域分布以及考古遗迹反映的古代洪水地域分布,传说中最杰出的治水英雄是夏后氏的禹,耕嫁的英雄人物也在不同氏族中出现过;在传说中还有后羿射九日的传说。另一类为氏族由来和氏族、部落间原始战争的传说。夏后氏传说:鲧腹生禹;商:简狄-玄鸟生商;黄帝-蚩尤之战是最为著名的。
思考问题:
a英雄的产生:
在现代社会:人成为人而在文明之前主要凸显的是个人的力量,文明之后凸显的是部落。英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从认识根源看,主要是因为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从社会历史根源看,其同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有关。
B.神圣传说的地域与区域:大禹治水传说所发生的地域应该在豫西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颍、汝河流域。帝尧传说集中的山西南部区域
远古传说的史料价值:
①远古传说不仅反映了氏族社会人们的历史意识,而且或多或少的保留了一些真实的历史内容。
②在人们创造出文字以后,这些远古的传说经过后人的加工整理记载下来,成为史学家探索、揭示先民初始时期社会历史面貌的重要资料。
③远古的传说反映出来氏族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社会、神和人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始意识,曾在相当长的年代里影响着文明时期史学家的历史观点的发展和史学的面貌。
从从卜辞到国史:
1.卜辞和金文的记载,从卜辞到金文,反映了文字记载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在表述形式上,表现出历史记载萌芽状态,卜辞有形式上的简单记事。
反体制①殷周时期的甲骨卜辞为现存最早的关于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主要形式有:叙辞(前)、命辞(贞问)、占辞、验辞。卜辞是殷周奴隶主贞卜的记录,刻于龟甲、兽骨之上,称为甲骨文。
②金文是铸在铜器上的铭辞,固有铭文和钟铭文之称:钟鼎,彝器的极盛推动了金文的发展问题:甲骨卜辞与金文的文献性质
①卜辞是殷周奴隶主贞卜的记录,刻于龟甲、兽骨之上,称为甲骨文。金文记载当时王臣庆赏、贵族纠纷、财产关系为主要内容。
②卜辞和金文的记载,从卜辞到金文,反映了文字记载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在表述形式上,表现出历史记载萌芽状态,卜辞有形式上的简单记事。
《尚书》:汇集了殷周王朝的训诂和追述古代的史篇,是官方修订的文献。现存“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古文尚书25篇,后人依托所作,但不完全为捏造,今文尚书28篇,可以
确认是先秦时期的文献。《尚书》所记都是殷周的大事,不似卜辞、金文般的片段和细碎,有更鲜明的官文书性质,也有明显的自觉意识。尚书中多处提到“册”“典”。尚书是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是他发展了金文记载中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
《诗经》:是宗周到春秋时期诗歌的总集,包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国风》按照诸侯编次,抒情为主,基本上是东迁以后王朝和列国的作品,多数为民谣加工而成也有贵族作品,《雅》和《颂》中有一些反映当时社会面貌
的诗篇,是文学作品但又体现历史,是殷周时期的历史记载,比起卜辞金文有更鲜明的官文书性质,也有明显的自觉意识。
诰:尚书中的周初八诰记载了关于周之东征、营建洛邑、封树侯国等重要步骤,反映了宗周征服东土,加强对殷民控制的历史过程。诰作为王命文书开始于西周。如《尚书·周书》载有《大诰》、《汤诰》、《康王之诰》等篇,是周王用以告诫臣工的文书。秦废不用。
周公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①总结一些重大政治事务,在发布诰文时强调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浙江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
②就前朝一些具体的历史发布了诰文。
论表见代理③周公成为典范;历史借鉴思想——史学观念与政治观念,西周政治学家深刻的历史意识,即对史学与社会关系与现实未来关系的政治敏感与卓越见解。
宗周晚期和春秋时期的国史:
书写载体的发展:社会发展,社会矛盾加深,国史出现,内容主要是对贵族活动的记载,在书写工具上主要是“书之布帛”,而不是“镂之金石”历史记载有人物的连续性,是国史的一大特点,更具有史书的性质。资料来源除本国外还来自他国。
春秋时期国史的表述方式:①只记某时有某事发生②写出史事的过程③记言
中国史学书破土而出的标志:①书写内容:君举必书的记事原则②按时间发展顺序纪事的形式③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鉴戒作用进而认识到国史的社会作用④记载内容从神-人,史官所记尽管不超出贵族范围,但册祝一类的神职削弱,历史记载着重于世俗的社会内容了。
石墨烯薄膜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两个明显趋势:①历史记载活动的下移,王室到公室,公室到私家,史官的下移:王官-天子——诸侯、世卿②内容的多样化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出生于贵族家庭,好学,文化底蕴深厚,周游列国,阐述自身政治主张而不得用,丰富了当时社会了解,鲁哀公十三年回到鲁国,十五年,卒。对历史由浓厚的兴趣,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依据鲁国为记事中心并参考列国国史修订《春秋》,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德。
《春秋》:孔子依据鲁国为记事中心并参考列国国史修订的,资料来源以鲁国史为主,但不限于鲁国史的范围,以鲁国的纪年记载了周王朝和列国在这个时期的大事。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242年的史事。在表述历史的方法上严格按照“年、月、日”的顺序逐条记载史事,每年中春夏秋冬四时的表述。
在史学发展上,只是按照一定体例,依照旧史改写的事目,但改写的过程,包括了丰富的创造。
jiangzhemin
春秋的比事:①编次史事的国属关系,对史事和空间关系的处理做出了开创性贡献②对诸多大小轻重的选择,以便使用较少的文字表达出较多的历史状况
属辞:①有一定体例上的要求,褒贬与价值批判②重视文采和言辞,史学的文学修辞
孔子修《春秋》重视辞令的记载,大国间的交往,辞令和重要,在和诸戎和诸夏的交往中,辞令也显现出特殊的分量。
《春秋》尊王道重人事,敬鬼神而远之,以国家活动为中心,这是是它在历史思想上的进步,也是他在史学发展上的重大贡献,表示社会现象,但又将无法解释之事表述为神秘之事。《春秋》将礼作为社会秩序的准则。
属辞比事
①一种历史编纂方法,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②《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属辞指遣词造句,缀辑文辞。比事,指排比史事。其中,比事还有一层含义,是对诸多史事比其大小、轻重而有所取舍、详略,以便使用较少的文字表达出较多的历史情况和论断。
《左传》:编年体史书,是战国早期私人撰述,相传是与孔子同时的左丘明所著,也有人说是孔子的门生子夏所著,也有人说是战国中期吴起所著,均无充分证据。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比春秋下限下延十三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史事。《左传》在编纂方法上拓展了编年记载,使用追叙原委的方式;写故事与辞令出,写辞令方面,在列国的交往中写出他的重要性;内容上的鲜明特点是,详细写出了春秋时期民族交往活跃和民族组合的过程。
《春秋》同《左传》同《国语》的比对:
①《左传》纪事比《春秋》详细,比《国语》连贯。写出了这个时期王朝衰危,诸侯争霸的历史趋势。
②《春秋》简略,犹如事如编年;《左传》丰腴,所记有血有肉,历史思想丰富。
③国语和左传在历史思想上都反映战国早期的历史特点。
④左传与国语都写了大量历史进程中的人,写了他们的活动,议论,风貌。
《国语》:是战国早期私人撰述,汇集周王朝和各诸侯国所录之语编纂起来的,司马迁所说的为左丘明所撰并不可信。在体裁上是分国记事,保存至今的共21卷,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
郑、楚、吴、越八国言论文献汇辑的国别史杂记。记述列国政治言论,晋国最多;包含了不少有价值的政治见解和历史见解;表述方式上,善于陈述历史形势和对重大历史事件作出总结。
马王堆《春秋事语》帛书残卷:所记皆春秋时事,评论多于纪事,史事同《左传》《春秋》《国语》略同,评论则多于诸书所无。也许是战国中后期的作品,而传抄于秦末汉初,对了解先秦的历史观点,有一定的帮助。
《竹书记年》:战国后期魏国人所写的一本编年史,现今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性质作品,西晋初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残简数十车,是为《竹书记年》,也称《汲冢纪年》。可能是魏国史官的私人撰述,在一定意义上开编年记事的先河。《竹书纪年》王国维辑校本为比较优秀的辑本。
《世本》:是一部早已亡佚的具有通史雏形性质的撰述,作者在《汉书·艺文志》中被统称为“古史官”很有可能处于赵国史官之手,可能是赵国史官的私人撰述。同时其中写道《世本》15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汉书·艺文志》从今存的佚文来看,写到战国末的秦王政,并称赵王迁为今王。茆泮林辑本为比较优秀的辑本。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辩士的与他们的谋策权变,也记载了一些军国大事和社会情况。是战国时人的作品,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大约在战国末衰辑成编,后来由西汉的刘向整理、编次,定
名为《战国策》,战国策以记言为主,所写辞令,善于铺陈形势,阐述利害,意在打动和说服对方;还善于描写人物。
战国策、国语及左传比对:
noetv①同国语相比,各具特的笔触渲染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气息。
②战国策同左传所写辞令不同,由于写作时代和辞令本身的差异,战国策写出了左传国语少有的气势。
辩士辞令汇编(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等: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姆发现的写战国时期辩士言论的帛书。共27章。11000多字,记载公元前345年到秦王政22年的历史。此书编辑可能在秦统一之后,作者可能为秦的零陵守信。他的内容可能不及《战国策》丰富,所涉及仅为战国后期。
小结:先秦时期的历史观念:
总的趋势:天人分离,以人事为核心。
①复古史观-老子(——崇古)
②循环史观—五德终始(吕氏春秋—王朝更替),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更替。
③变易与朴素进化观念:历史分期演进
④圣王史观:英雄的圣贤化,周公形象的树立
⑤民本史观:政治观念上出现民贵思想
第二章两汉时期:史学的古典时代
一:秦及其时代
史学的显著特点是史学与政治的密且联系。
秦始皇实现大一统之后,车同轨和书同文的大一统追求
1设立博士官,以严酷手段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以吏为师
2方士——求仙背后的政治意图
3秦始皇害怕诸子学说记述“非今”,他需要的是“颂今”,多次巡游全国,到达一处名山便要刻石颂德。
4征战,以及企图凭借严刑峻法和思想专制实现万世不变的统治,却加速了灭亡,二世而亡。5是古非今原则为后世统治者所继承
二:汉代的思想与学术
1秦亡经验的总结
①高祖时期陆贾《新语》:是汉初君臣重视总结历代衰亡而在史论上取得的成果。共十二篇,总结秦朝包拯同志导致灭亡的必然性,指出汉初立国要总结教训,宽厚政治与民生息。汉初王充对之做出高度评价。
②文帝时期的贾谊三篇过秦论分析秦国由崛起到统一六国到灭亡的历史,从而解剖兴亡之理,指出秦国灭亡是暴政的结果。突出了戒武的用意,提出治安策。司马迁记述秦汉史事受到贾谊的影响。同期还有贾山《至言》揭露秦朝暴政。
文景时期的晁错,举贤良对策及守过劝农书。
国家的重建,七十年的修养声息,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学术的重构:今文、古文)
尊儒和阴阳五行说谶(chen)纬学的流行
①汉初以黄老思想为指导思想,儒学势力逐渐增强,文景帝之时便有设董仲舒等人为《春秋》《诗》《礼》博士。
②武帝时期的尊儒已有十分深刻的背景,汉武帝尊儒,同时摆出重视学术文化的姿态。董仲舒发挥了春秋公羊大一统的观点为汉王朝的统一事业服务,宣扬了三纲五常的论点为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服务,宣扬“天人感应。”
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把不符合统治者需要的各家学说都作为罢黜压制的对象。、
④汉宣帝时期甘露三年的石渠阁会议,主要讨论《公羊》和《榖(gu)梁》经义异同同优劣,宣帝当场裁断,榖梁一派获胜。
⑤公元79年,白虎观会议,章帝以皇帝、宗主和教主的身份出席,宣扬他们所同意的教义,标志封建主义对思想统治到了强化的阶段,儒学国教化,同时也是儒学的神化与思想的僵化。
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使儒学和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将《春秋》所记的天异灾相加以穿凿附会,说成天有意志的惩罚。
⑦谶纬学:两汉之际还有谶纬学说的大肆泛滥,是一种神秘性预言,起源甚早,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不了解国家兴亡、自然变化的原因,而归结于神秘因素所支配,两汉时期,阶级矛盾加剧,政治性谶言出现,顶峰是建武三十二年。西汉后期和两汉之际阴阳灾异说和谶纬学的盛行,造成了史学思想史上的低潮时代。
★王充:字仲任,东汉史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为《论衡》,博览书,擅长辩论,建立了唯物主义认识论,主张神灭无鬼,他反对图谶,指出谶言都是杜撰出来的诡谲怪诞之说,但《论衡》中又有多处表示相信天命,表明王充也深受灾祥迷信思想的影响,并不能超越时代。
《淮南子》(书上没有):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春秋繁露》(书上没有):是由汉代哲学家董仲舒作的政治哲学著作。阐述了以阴阳、五行为骨架,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司马迁:《史记》作者,龙门下阳人,出生于伟大的学术世家,家族为时代相传的史学家,天文学家。十岁通古文,少年时同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同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20岁开始远行,在李陵事件中因为其辩解而造罹祸,后任中书令,太史令,并开始编纂《史记》。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1:2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507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历史   记载   政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