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竹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新探

教师德肓专业化
◎徐宝如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
“竹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新探
校文化之于学生学校自身发展的意义 不言而喻。正如杜威所说:“教育的目
水源地保护工程
的在于文化的陶冶,在于人格的发展……学校所施 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将更为生动,更为持久,含有 更多的文化意义。” ®在工作室的指导下,北京外 国语大学附属小学根植“竹文化”底蕴,以学校文 化的内涵理解与挖掘研究,引领新时期的实践育人 行动,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在场”反思:准新时代X
化育人
新雜毛霉菌
文化育人既反映了立德树人的要求,也体现了 文化的内在意蕴,更是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新时代育新人,学校自当立足于已有的学校文化基 础,不断回应时代发展需求,实现内涵的深化与创新。
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公布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位于西三环北路东 侧,与文化底蕴深厚的紫竹院公园隔河相望,人文 氛围浓郁。竹子作为传统的观赏植物之一,有着悠 久的种植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其姿态挺拔、 凌霜傲雪、苍翠有节而被人们赋予了淡泊宁静、气 质高雅、虚心谦和的美誉。学校因地制宜,提出了 以“竹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建设发展的思路,希望 用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校文化形成。多年来,汲取 竹子本身特性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学校形成了 以“端直、尚志、精诚、致和”为核心的“竹文 化”体系,确立了“蒙以养正、启慧致新”的办学
理念和“虚怀、有恒、勤学、向上”的校训。
工作室导师带领学员走进北外附小“现场”, 展开了理论学习、经验分享、问题反思。由此,逐 渐达成了共识,即作为学校的精神价值观、信念, “竹文化”只有见之于师生的校园生活和行为,才 能真正实现文化育人。而实践活动无疑是优质的载 体,如何在实践层面将“竹文化”与具体的育人活 动实现深度融合,正是学校实现新发展的关键问 题。
于是,学校展开了以“竹文化”特建设引 领实践活动育人的行动研究。围绕“竹文化”,依 托《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总目标要求,从文化认 同、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增强自信四个方面,总 体构建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希望,通过整合资 源、创新思路,从不同维度实施“竹文化”主题实 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参与、体验中领悟“竹文 化”内涵,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涵养与提 升核心素养。最终,学校到了一条以“内化_生 长一外化一提升”为关键要素的育人路径。
二、“行动”提f h
以学校文化引领实践
育人新发,lii
以“内化一生长一外化一提升”为关键要素的 育人路径,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德育常规的优化管 理,二是校内外德育资源的整合,三是志愿行动的 优化实践,四是主题研学活动的新载体拓展。
其一,内化——
以德育“常规”联动实践,促
徐宝如,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北京,1〇(丨()8丨,①
本文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立项课题“北外附小‘竹文化’特建设助力学校内涵发展的行动研究”
玉田县实验小学(编号:HDDJ 2050016)成果。
② 约翰•杜成.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 】.越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
7.
2021年第6甩|
t
籲出
进“文化认同”。常规主题教育活动以其明确的主 题、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吸引力强等特点,可以通过鲜明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 力量激励学生,从而促进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养成。学校通过常规主题教育联动实践,加强对德 育常规的优化管理,以“竹文化”统筹和指导常规 主题教育,力求让“竹文化”这一“外在”的知识 体系,通过实践活动转变为学生内心的精神品格,促进“文化认同”落地生根。
实践中,在学校层面,主要通过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节庆活动等,营造“竹 文化”氛围;从班级层面,鼓励各班级提炼符合班 级精神内核的特质,形成浓郁的“竹文化”特班 级;同时,将竹文化主题与学校常规工作相结合,将“竹文化”活动落实到每个月,在特活动中创 新,让“竹文化”走进每一位孩子的内心。
其二,生长—
—以资源整合深化实践,促进 “创新”能力生长。德育资源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基 础和保障。加强对学校德育资源的幵发与整合,可 以进一步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实践活动育人形 式,增强德育实效性。学校在“竹文化”特建设 引领下,以“竹”元素为载体,整合校内外德育资 源,幵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进一步陶冶学生 情操,发展学生心智,提升综合素质。
吴宇平具体而言,内外德育资源的整合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引进来,实践活动进校园。通过开设“涌 竹”“竹竿舞”社团,幵展“竹簸箕画”“竹书签 衍纸”“竹灯笼”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 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走出去,拓展社 会实践活动。积极拓展实践渠道,整合周边资源,加大幵放办学力度,建立优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借助资源融合拓展践活动,彰显了“蒙以养正、启 慧致新”办学理念所蕴涵的“创新”精神,加深了 学生对“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不断增强社会责 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涵养“虚怀、有恒、勤学、向上”的精神特质。
其三,外化一■以志愿行动彰显文化气质,促 进“责任担当”养成。志愿服务是学校实践活动育 人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学生发挥自身社会价值,实现“责任担当”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团队精神和 奉献精神。学校着力优化志愿行动实践,使“竹文 化”外化为一种"贡献社会”“责任担当”的力量。
围绕“竹文化”,学校设置了多种校内志愿岗 位,利用志愿服务促进学生“竹文化”精神的“外 化”。例如,
在“望竹”广播站开辟“竹精灵风 采”“竹娃赏竹”等栏目,成立“望竹”校园记者 站、“望竹”志愿服务团、“护竹”志愿小队等,鼓 励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体验中以“竹文化”浸润和 滋养品格。学校联合校外实践基地,丰富学生参与校 外志愿活动的形式。例如,鼓励学生参与“张思德少 年军校”爱国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李四光纪念馆,作 小小讲解员等,学习爱国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时 代楷模的榜样精神,使源自“竹文化”的“端直、尚志、精诚、致和”校风深入人心。
其四,提升——以主题研学增进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育人效能。当前,研学的育人价值已得到 了实践证明。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书本 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 会,对于提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积极拓 展主题研学活动新载体,将文化交流与研学实践相 结合,让学生在文化交流中增进文化自信。涤纶长丝
研学实践活动以“竹文化”为主要内容,结 合不同地区特,开展别具一格的研学旅行活动。例如,将安徽徽州确定为社会实践研学基地,将 “竹”的坚钿精神与“美丽中国”主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参观、体验、制作、探究徽州当地特“竹 文化”,感受祖国风光之美,领悟“傲竹”文化内 涵。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对外交流活动,如开展 “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多语风采”活动,让学生担当 “小小文化使者”,赴法国进行文化交流,在“竹 文化”交流、传承和创新中,增进文化自信,涵养 学生成长。
“竹文化”实践育人的新行动,促进了学校新 发展。学校将不断实践探索,让师生在实践中不断 收获成功的喜悦,建构生命意义,释放各自生命的 精彩。
砵育I 2021年第6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2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506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学校   实践   活动   学生   主题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