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与竹文化讲解

竹与竹文化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李起敏
北京园林局专家    张济和
一、竹子的美
仙人指路010(一)竹文化源远流长
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自古就和竹子分不开的。中国的古书都是写在竹片上的,叫做竹简。先秦就开始有竹简了,从先秦以后魏晋南北朝都有大量竹简出土。
张:那么我们国家先民对竹的开发利用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据对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样的原始部落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实证,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竹编制品,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当中,就有关于竹制品的字体出现。那么,以竹做箭也不晚于殷商,刚才李老师也提到竹简,竹简在我们国家出现也是很早的。就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三次竹简实物出土来看,从战国,一直到三国时期的东吴,时间就跨越了四五个世纪。万维网
多粘菌素e(二)竹子的品格
李:人们为什么喜欢竹子?就是因为竹子它还有好多品格,它是和人的心理,人们的审美情趣相一致是重合的。竹子有玉的性格,比如说,青翠如玉,温润如玉,有玉石之声,有玉石之韵,有如玉之格调,“四时同一,霜雪不能侵”。所以,曹雪芹把他的一个最喜欢的人物,最主要的人物,在《红楼梦》中那个环境放到哪里了?放到潇湘馆里了。为什么不把别人放到潇湘馆里?大家想一想,就是因为主人公性格、这个身世这个经历和竹子有着天然的联系,让人想到风雨潇潇之中林黛玉纯洁的这样一个性格。而且她那个身世又有着风雨箫瑟的一种感觉和竹子有着同调,假如把薛蟠放在潇湘馆里就糟糕了,所以这个人物性格和她的居住环境是相一致。所以,也说明曹雪芹大笔如椽,每一个细节他都那么结合得天衣无缝,在一些诗人的描绘当中,就更为深刻,比如说,张先生跟我谈到他文章里写到白居易。
张:白居易是我们古代园林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他的理论和实践对文人园林的比较都有很大的影响,待会儿我还要讲到这方面的内容,刚才李老师提到这一点,我先插着说几句。他在这篇文章(《养竹记序》)里说什么呢?说: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
踏雪而归
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励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碲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那么他在这儿讲的是在种竹赏竹当中,养情怡性,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来实现人格完善,那么也是对作者自己以竹为诗的最好诠释。(600
苏轼在《墨君堂记》,那《墨君堂记》是画家文同(文与可)画墨竹和储藏墨竹画的一个地方,苏轼为这个堂做的一篇记,那么叫做《墨君堂记》。在《墨君堂记》里面,苏轼是这么阐发竹子的品格美,他是这么说的。说: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德志隧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居不倚,独立不惧。这里苏轼强调的是不合于流俗而保持人格独立的这样一种节操。
李:中国人欣赏大自然之美,欣赏河山,名山大川,欣赏任何植物,自古就有传统的,从远古的中国的古族,三大古族开始就开始对自然美欣赏,对植物崇拜,甚至玄鸟生商。人类的产生、民族的产生都和大自然有关系。所以,这样一个美学环境下,对竹的人格化和喜爱成为一种必然,水到渠成,很自然的一种东西。所以,把竹子人格化也是很必然的。
人在山水当中,我就是山水,山水就是我,在画家是这样,在诗人是这样,在每一个旅游者也是这样。当你深入名山大川的时候,你对自然中融入了自然,所以这是我们民族心理的一个积淀,这种积淀赋予竹子上也是同样的。
比如说把竹子,中国人就向来认为它是四君子之一,君子之花,梅兰竹菊都是君子之花,为什么把它们比作君子?因为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超凡不俗的品格,这种超凡不俗的品格恰恰是中国人所崇尚的,这种崇尚就把自身人和竹子融汇在一起了。讲竹子的时候,欣赏竹子的时候也是欣赏人自己,欣赏竹子品格的时候也是欣赏人自身的品格。所以,这样就很自然地把竹子人格化了。人们又把它叫做岁寒三友,三个朋友,松竹梅是岁寒三友,自然是附会在人身上,人也和它为友,所以,松竹梅连在一起作为美的象征由来以久,因为在风雪弥漫中只有它们依然是青翠不惊寒,在恶劣的环中国人像松竹梅一样能够挺得住,勤劳朴素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战胜贫困饥寒是中华民族一种朴素的美德。所以,他们在松竹梅身上,也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瘦劲孤高,竹子的枝枝傲雪,节节干宵都是看到人自己,所以像人一样,豪气凌云,不为世俗所屈,竹子干又直做人要正直,它的心又虚,心虚就可以虚怀若谷,容纳百川,有容则大,有人(文同)说: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不是平常的植物。(1000
军事情报分析另外,它人格化还有一些例子,比如说,湘妃竹大家知道了,湘妃竹就是中国的传说上,就是把舜南巡苍梧,死在那个地方,他的两个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去他,也痛苦流泪,把泪洒在竹子上,所以,湘妃竹影响深远。
(三)历代文人与竹子的不解之缘
到了文化人这里,他就更显得爱竹如命了。古今有不少人爱竹成癖,比如说,王徽之,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的王羲之的儿子,这个人每建一个山间别墅或者临时借居的地方,都先让人种竹子,人问他为什么,你就是住两天,种什么竹子?他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我一天也离不开它,所以,此君又成了竹子的别名,在诗词中,你见到此君两个字的时候,那是竹子。
晋代几乎爱竹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比如说《兰亭集序》,那就是一批文人,在春天春游,在兰亭,茂林修竹,贤毕至,少长咸集,汇于茂林修竹之间,进行春游活动的一种盛况。另外,竹林七贤也是以竹林而命名的。宋代苏轼,有句名言,他说:“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是何等深刻地闯入了文人的生活里。杜甫当年漂泊到四川,在浣花溪畔建草堂的时候,他还向绵阳的县令叫韦续,他是他的一个朋友,
要索取绵竹,来点缀他的草堂。文人是这样不遗余力地在提倡,因为他们是如命一样欣赏竹子。
后来怎么样入画的呢?一种是它本身具有,所崇尚的那种格调,另一个在形式美上,它很适于用笔墨去表现,所以墨竹就成为文化的一个大宗。另外它还可以同花鸟画共生,也可以同人物画为邻,所以这样很自然历史地就进入中国文人画的领域。
二、中国园林史上竹子的栽培及竹景的构建
中国园林史,把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划分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以及成熟期等等若干时期。
(一)第一阶段:古典园林发展的生成期
泰森多边形竹在古典园林中栽培应用的第一阶段尚在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的生成期,相当于殷周秦汉这个时期。以台、囿、苗圃为雏形的处于这种生成期的园林还承担着重要的生产方面的功能,它的植物栽培普遍具有生产意义。一直到西汉时期,规模空前的上林苑还是这样,当时东方朔在《谏除上林苑疏》中,说到这个院子里的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那么他
把竹和农作物、果树等经济植物是并列的。事实上这个上林苑当中,有几片面积很大的竹林,当时被称为竹圃,既作为宫苑苑景的一个构成部分,也和其他经济植物的栽培一样和皇家的生产和经济运作直接相关。这也是这个时期竹子在园林里面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它还有重要的生产意义。
(二)第二阶段: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
第二阶段,在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竹子因为受到士族文人的喜爱,刚才李老师也讲到了比如说,竹林七贤、王徽之都是这个时期的人物,因为受到他们的喜欢,所以在当时的他们营建的园林,所谓士流园林,竹子栽培是比较普遍,而且影响到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那么成为竹子在园林广泛应用的发端。
那么我们国家的古典园林,分为几大类型,最主要的类型就是刚才说的一个是私家园林一个是皇家园林,再一个就是寺观园林,当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园林,比如一些带有公共的游赏性质的这种园林。比如刚才,李老师讲到的兰亭,实际上它带有公共游赏的性质。主要的是这三类。(1529
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前期的和生成期的园林相比,主要是游赏功能上升到了主要的地位,更加重视观赏植物的栽培和培育。在这个时期,在当时的士族文人当中,流行一种崇尚玄学、雅好自然、向往隐逸的风气,受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悠游竹林,吟啸谈玄的影响,那就是阮籍他们那些人,当然这个隐士集团后来分裂了,嵇康也被杀了。但是他们在当时主张玄学,而且特别是主张人格独立,是很有影响的一个隐士集团,所以,受他们的影响,竹子也就引起了士族文人的特别的喜爱。
西晋的左思有诗说:经时东山庐,果下自成臻,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峭茜青葱间,竹柏得其真。那么就是他们很看中用竹柏这样的植物,作为他们园林里边栽培的植物。当时像谢灵运《山居赋》里所说的那种方圆百余丈的竹园或者像庾信,庾信是北朝的一个文人,他在小园赋里面讲到的三竿和二竿之竹。那么,竹子因为适应了士族文人对园林的清逸情趣的追求和人格寄托的需要,所以开始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士流园林当中,不管是城市的一些小园还是规模比较大的山居别墅都是这样。因为在士流园里面栽培流行起来,也影响到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在《晋书》《南史》还有像《洛阳伽蓝记》这样一些文献里面的记载,当时的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还有会嵇,还有北方的洛阳,那不论是以士流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还是像南北的华林园那样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寺观园林,竹子
的栽培、以竹成景的情况已经都比较普遍了,这是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兴盛期和成熟期
第三节就是跨越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兴盛期和成熟期,这个时期,大体上是从中唐以后已经到明清。隋唐是我们园林发展的全盛期,到了宋代开始进行成熟期,一直到明清,那么竹子的栽培和竹子的以竹成景这种构景形式,它这个发展和当时文人园林的兴起和发展直接有关系,竹景的构建在这个时期更加追求意境的蕴含。
我们国家研究园林史的专家周维权教授在《中国古典园林史》当中,这么讲文人园林,“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那么,中唐以后,中隐思想在士大夫阶层流行并且转化为隐于园的追求,和过去的遁迹山林、归田隐居不一样了,它要求去隐于园,在园林里实现所谓壶中之隐,到宋代就更为盛行。那么,这成为中唐以后,文人园林兴起的一个基础。(2015
园林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刚才已经说到白居易,那么他对中隐思想的诠释,以及对泉石养心怡性的营园主旨,还有他的营园实践,他一生建了四处园林,其中下工夫最大的就
是他晚年经营的在洛阳的履道里宅园,待会来要谈到。 那么他这些营园,他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文人园林的发展是有深刻的影响。
那白居易在众多的园林观赏植物中,对竹子是情有独钟的,刚才说到他履道里宅园,他这么写他的履道里宅园,说是“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开篇就是这样。就是说它以水和竹为主构建了一处“地与尘相远,人将境共幽”的园居环境。而且,他又在他写他的园居的生活的一首诗里面又这样写,这首诗叫做《池上竹下作》。他这么写,“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可师”,那么,又把水和竹作为理想人格的一种寄托,引为师友,他的影响是很深的。刚才也讲了,白居易的《养竹记序》。
那么到了宋代,文人园林就更为兴盛了,园中的竹子种植,也就更为普遍了,而且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数都结构为大面积的林景,于林中取径或者是构亭筑屋。那么在林子里面开出竹径来,在林子里面做亭子、建庭堂,这样创造一种清幽深邃的景观。那么,李格非当时写了有《洛阳名园记》,他记了洛阳的十九处有名的园林,其中,多数都有这种以竹成景的情况,而且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的说法。在当时的江南文人园林中,以竹景著称的就更多了。有沈括的梦溪园在润州,就是现在的镇江。还有叶梦得的叶氏石林,洪
适的盘洲园等等,不胜枚举。那么,当时受文人园林影响很深的皇家园林,宋徽宗参与营建的这么一个皇家园林,很有文人情趣的一个皇家园林,那么它也有面积很大的竹林幽胜区,那么,竹景的构建为士大夫文人创造了一种在城市山林中做壶中之隐的清幽环境。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2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505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园林   竹子   文人   中国   栽培   发展   古典   还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