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工作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工作的实施意见
化工辞典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国际刑警组织【公布日期】2012.04.28
【字 号】陕质监稽[2012]7号
【施行日期】2012.04.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
正文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工作的实施意见
(陕质监稽〔2012〕7号)
各市质监局、杨凌示范区质监局,省纤检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部署,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2〕10号)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质检执〔2012〕115号)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大全省质监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工作力度,提出如下要求。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国家质检总局12字方针,紧紧围绕省局“1238”总体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全省质量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和重点人,坚持把老百
姓关注的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督促企业切实履行质量主体责任,严把产品质量关。深入开展“质监利剑行动”,坚持“严”字当头,从严执法,加大从生产源头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加强案件移送,实现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执法、司法信息互联互通。加强质量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加强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建设,畅通消费者质量诉求渠道,增强公众质量维权意识。通过建章立制,着力治本,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长效机制。
  二、主要任务
陈礼久
  (一)严格市场准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监管制度。以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管理的刹车片、机动车制动液、化肥、人造板等产品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农机、装饰装修材料、机动车零部件、电动工具、灯具、轮胎、电线电缆产品为重点,组织各级严厉查处无证出厂销售和假冒伪造CCC认证标志、证书行为,加大对获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企业生产场所、必备生产设备、检验设备是否符合生产许可规定要求。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复查仍然不合格的吊销其生产许可证。以电
梯部件、压力管道元件为重点,加强特种设备制造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撤销其制造许可。继续巩固乳制品生产许可重新审核的成果,对重新审核情况进行检查,对不能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的乳制品企业,要依法注销生产许可证。同时,研究确定一批重点食品,修订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提高准入门槛,完善许可条件,提高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二)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围绕食品、化妆品、有机产品、农资、建材、机电、汽车配件、纤维及其制品等重点产品,在全省系统组织开展“质监利剑行动”。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继续开展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酒类、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等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四个必须”、“五不放过”的要求,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按照总局对缺陷产品召回的有关规定,以消除产品安全隐患为目的,进一步加大缺陷产品召回工作力度。对专项执法打假、区域整治发现的突出问题(包括质量问题、执法不规范问题、地方保护、假冒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认证证书问题)实施稽查建议书制度和定期暗访制度,提高执法打假的有效性。加强与行业协会联手开展“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解决一批反映较多的质量问题,依法取缔无证照生产经营的“黑窝点”。加强违法行为整改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与许可监督部门的协作配合,将
执法打假与市场准入等制度有机衔接。落实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对违法行为情况予以记录并适时公布。
  (三)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严查假冒伪劣案件。重点围绕原料把关不严、不按标准组织生产、地理标志名称和专用标志使用不规范等现象,组织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监管和能力建设的调研和督查。
  (四)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与刑事司法衔接。严格执行《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第310号令),按照质检总局和公安部《关于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通知》(国质检执联〔2011〕336号)要求,加快推进两法协接信息化工作平台建设,2012年底前建立起覆盖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并做好和国家两法衔接信息化平台对接的技术准备。除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外,各地要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案件信息录入信息平台。细化质监执法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职责和程序,强化与公安机关的办案衔接,明确移送标准,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和移送检查发现的涉嫌犯罪的侵权和假冒伪劣案件。按照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健全质监系统行政执法移送案件内部监督机制。
2-硝基芴
  (五)健全相关检验、鉴定标准,促进成果共享共用。围绕农资、建材、机电、汽车配件、食品、化妆品等重点产品,以及著作权、商标、专利等领域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收集、整理、比对国际国内现有检验、鉴定技术方法、技术规范、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等检验鉴定标准;根据需求开展检验、鉴定相关的检验鉴定技术方法验证、评价或联合攻关,健全相关检验鉴定技术方法,促进检验鉴定研究成果共享共用,提升检验、鉴定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提高相关检验、鉴定能力,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进销存管理系统论文  (六)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违规失信惩戒。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组织机构实名制为基础、以物品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加快推进质监、检验检疫、银行、商务、海关、税务、工商、保险、统计等多部门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完善违规失信惩诫机制,建立质量失信企业和责任人“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大对质量失信惩戒力度。
  三、相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根据省局统一部署,在本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
地实际,制定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并抓好落实。落实方案要将方案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逐项分解,逐一落实,责任到人。要及时将省局的有关安排向当地政府进行专题汇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推动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总体责任落实。
  (二)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各地质监局与检验检疫局之间应建立协调议事机制,加强协调沟通,建立系统内、市际间案件通报、协查、移交等制度,规范执法协作流程,加强区域间信息共享,提高跨区域执法协作效能。在系统内建立许可审查、质量监督、证后监管、执法查处的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建立部门协作联络员制度和线索通报、案件协办、联合制发、定期会商制度,健全完善部门间立案协助、调查取证、证据互认、执法协作和执法联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中国科技馆新馆影院  (三)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报告。各单位要对方案落实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对重点地区、重点案件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区域性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区,上一级质监部门要向地方政府发稽查建议书,省局将选择几个重点地区向市级政府发稽查建议书。对“双打”行动中发现的严重产品质量问题,要做到早控制、早报告、早处理。省局将适时对有关地区工作落实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和督查,必要时将暗访结果向地方
政府通报。各单位要做好相关工作和案件查办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按要求报送信息。
  (四)加强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建设,完善机制。充分利用质监部门的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扩大案源,畅通广大消费者维权诉求渠道。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建设应用的实施意见》和《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十二五”规划》的要求,2012年7月底前实现省局与省检验检疫局联网互通。健全12365各项工作制度,推动各地进一步强化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继续组织开展12365公益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举报奖励制度。
  (五)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规范处置。通过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舆情监测系统、执法检查信息报送系统、执法打假情报信息系统等信息渠道,加大对食品、化妆品、有机产品、农资、建材、机电产品、汽车及零配件、纤维及其制品等产品的风险信息监测、分析、研判和处置力度,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加强突发案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规范应急处置工作。
  (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从严质检。各单位要适应质监管理体制的调整,加强稽查队伍
管理,实现队伍管理与业务工作均衡推进。加强执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结构组成,加大工作交流力度。充实基层行政执法力量,下移监管重心。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能力建设,保证工作经费,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技术条件。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继续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技能和水平。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2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98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质量   执法   加强   产品   工作   重点   检验   案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