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史研究

“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史研究”国际
凤凰电视台学术研讨会综述
郭巧华张聚国 [史学评论网]
时间:2007年06月14日作者:郭巧华(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张聚国(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来源:史学评论网
===================================================================== ======================
京沙快速路2007年5月24-28日,由美国J. 威廉·富布赖特海外学术委员会(J. William Fulbright Foreign Scholarship Board)以及南开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创新基地资助,由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以及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成功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列、中国香港以及大陆5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63篇,通过三场大会报告和15场小组讨论,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一)美国早期史研究现状与展望
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李剑鸣教授在提交大会的论文和全体大会发言中,分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有关美国早期史研究发展的脉络、关注的主要问题和采用的方法,指出了在选题范围、资料运用、立论角度、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他认为,尽管"我们在美国早期史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还面临很严峻的挑战。"美国早期史研究是" 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来自佐治亚大学的阿伦·库利科夫(Allan Kulikoff)以《威廉玛丽学刊》为核心,从研究生培养、机构建设和论著出版等方面,描绘了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美国早期史研究从一个为人漠视的领域发展成为美国史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的过程,分析了美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题材和方法的变化,并对早期史研究在美国和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二)殖民地时期美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殖民地时期的政府与政治。厦门大学的李丽婵探讨了新英格兰镇民会议产生的历史条件,她认为镇民会议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独特的地方政府形式,其核心为民主和自治。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李文静认为1606-1660年英国在北美殖民时期的政府管理体系最先在弗吉尼亚形成,并扩展到其他殖民地,集中表现为政治上的"三重结构"和经济上的重商主义。辽宁大学的刘博介绍了中国和外国学者有关宾夕法尼亚殖民地政治史研究的现状。
殖民地时期的经济问题。罗切斯特大学的斯坦利·恩格尔曼(Stanley Engerman)就16-19世纪英属、
西属北美殖民地以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政策和移民政策与拉美的土地政策和移民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由此揭示土地的匮乏或丰富对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的影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孔庆山对英属北美殖民
地土地制度的性质重新进行定位,认为它是从英国移植过来的纯粹的封建土地占有制度,与当时存在于英国的封建土地占有制度并无二致。论文接着分析了这种封建的土地占有制度迅速地演变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的土地占有制度的主要原因。
记王忠肃公翱事
殖民地时期的宗教问题。内蒙古大学的李翠云分析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约翰o温思罗普建立"山颠之城"的理想与实践,对其贡献和局限性进行了评价。四川大学的袁祖杰分析了清教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社会的作用,认为它发挥了社会控制的作用,同时为早期殖民地的控制型社会转化为后来的民主型社会的创造了条件。另外,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张孟媛考察了美国民主的清教渊源,指出新英格兰清教中蕴含着美国现代民主的某些理念,如限权政府思想和地方教会自治原则,因而成为现代美国民主的来源之一。四川大学的邓和刚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等方面分析了宗教对美国殖民地早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并总结了北美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波士顿大学的布伦丹·麦康维尔(Brendan McConville)通过对1715-1776年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出版物和神职人员的布道词的的研究,分析了殖民地流行的"君权神授"思想对殖民地居民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思维的影响。
殖民地时期的奴隶制社会。鲁东大学的高春常探讨了英属北美殖民地奴隶族裔来源。河南大学的王金虎分析了切萨皮克殖民地奴隶主体的产生和成长的三大条件:奴隶制的确立、人口的增长和商业经济发展,认为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在地区开发过程中相结合,推动着奴隶主体成长壮大,并成为地区社会的统治阶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张红菊分析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烟草种植园经济的兴起的条件及特征,认为烟草种植的单一性是相对的,经济多样性是烟草殖民地的一个显著特征。
早期的军事体制。山东师范大学的陈海宏认为17-18世纪英国民兵制度移植到了北美殖民地,并在北美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性质的制度,逐步产生了 "文官治军"的思想,为美国的军事制度奠定了基础。同是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王仁兴考察了北美早期的军事司法体系的特点和不足,认为"军事指挥权"较之于"军事司法权"占主导地位,"纪律、秩序"功能"较之于"公平、正义"功能占压倒优势,构成了美国早期军事司法体制的鲜明特征。但过度强调军事指挥官对军事司法活动的控制,则军事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就势必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山西医科大(三)独立革命与美国宪政
独立革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的托马斯·汉弗莱(Thomas Humphrey)就认为,独立革命不仅仅是一个单一性的全国性事件,它是包括社会精英、非裔美国人、下层白人、土著人和妇女在内的多场革命(American revolutions);在18世纪后半叶,这些社会体为争取个人政治、经济与个人独立,发起
了自己的革命运动;这些运动有时汇合在一起,有时相互冲突。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张善鹏对1781年效忠派发表的《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以及产生的历史根源作了阐述;南开大学的博士生孙洁琼探讨了1765-1776年间纽约的暴民活动发展的阶段和目标的转变。宾夕法尼亚印第安纳大学的韦恩·博德(Wayne Bodle)分析了20世纪60和70年代美国学者从民族解放战争的角度研究独立战争所得出的结论中的漏洞,以宾夕法尼亚的政治局势为例,指出尽管1774-1776年间革命者普遍控制了地方政府,但是这对于他们的独立事业并不总是有利的。
美国宪法与宪政。西北政法大学的侯学华分析了美国邦联时期有关行政权力
的辩论及宪政意义,认为从美国宪政发展历程来看,总统职权从提出到写进宪法是美国革命早期宪政理念与合众国建国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同时也对世界各国的宪政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南昌航空学院的马万利的论文对1787年制宪会议上的7位反联邦党人进行个案研究,对他们反对联邦宪法的理由进行了归纳,并分析了他们最终归于失败的原因。南开大学博士生梁红光的论文分析了1787年至1788年在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过程中各州围绕州权的辩论及其意义河南师范大学郭巧华的论文分析了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确立的原因,认为它是在英国习惯法司法理念的熏陶下,在北美早期司法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南京大学的博士生颜廷分析了1978年以来14个有关美国宪法的翻译版本中的错误和原因。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三)早期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早期共和国的政治。佐治亚大学的爱德华·拉森(Edward Larson)分析了在1800年总统大选中联邦派和民主共和党人如何利用宗教问题相互进行攻击以及共和党人最终占据上风的宗教原因。南开大学的博士生叶凡美探讨了詹姆斯·麦迪逊否决1817年"红利法案"的原因及影响,认为该否决阻碍了联邦政府在美国早期交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最终由各州和地方政府以及私人企业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交通革命中担当了主要角。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丁洁分析了19世纪30年代的合众国银行之战对于美国东北部辉格党兴起的影响。
早期共和国的经济。南开大学的博士生董瑜分析了各州的政策在推动商业性社团从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演变成追逐个人利益的公司的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认为这种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使使平等参与和自由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漳州师范学院的王建红以"查尔斯河桥案"为例,阐述了财产权由一种"特权"转变为普通权的原因,从而揭示美国司法原则本土化的过程。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的顾宁分析了铁路在19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它促进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化和农业资本主义化。香港岭南大学的詹姆斯·菲克特(James Fichter)考察了1793--1815年早期共和国的富豪阶层,发现尽管这一时期的商人要比他们的前辈更为丰裕,然而他们用于个人消费的财富比重很小,生活比较节俭。佐治亚大学的斯蒂芬·梅姆(Stephen Mihm)以19世纪初潜藏于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一个伪造窝点为中心,描绘了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及其对美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波士顿大学的罗伯特·马戈(Robert Margo)分析了1850-1880年间制造业部门工厂规模、蒸汽动力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早期共和国的教育。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迈克尔·朱克曼(Michael Zuckerman)对托马斯·杰弗逊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公共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杰斐逊主张的教育实际上是精英教育;他对贫穷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持漠视态度,对妇女、黑人接受教育持敌视态度;而富兰克林则支持平民教育,不反对妇女和黑人教育。
(四)内战与重建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内战的性质与意义。苏州大学的金卫星认为美国内战从本质上说并非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属于北方工业资本家集团与南方种植园资本家集团之间围绕采用何种类型的劳动制度问题所发生的暴力冲突,结果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获胜,采用了自由雇佣劳动制度,从而终完成了美国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调整。山东师范大学的李海平对内战的军事意义进行了评价,认为它是第一
不良供给场现代意义上的战争。
重建时期的美国经济与社会。江西师范大学的孟海泉则考察了重建时期南部租佃制的形成原因和南部发展道路,认为南部租佃制的形成,是进步的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对落后的南部种植园主阶级斗争的结果;内战以后美国南部的农业发展道路是一条特殊的"普鲁士式"道路。北京大学的吴浩的论文指出,经济体制与法律体制的嬗变导致了南部白人自耕农沦为租佃农。鲁东大学的王淑丽分析了1864-1913期间美国国许银行体系的弊病,并从社会转型和制度缺失等角度探寻弊端产生的深层原因。
(五)政治思想史
自由观念。美国布兰代斯大学的戴维·费希尔(David Fischer)从1751-1776年间出现的新英格兰自由树、纽约自由柱、宾夕法尼亚自由钟、弗吉尼亚自由和休闲女神,南卡罗来纳自由新月、穷乡僻壤的自由蛇、以及非洲黑奴打破枷锁等等七个自由的象征中,探求美国普通民众中间持有的自由观念和政治思想。费希尔认为这些自由的象征代表的不仅仅是自由的观念,而且也反映了人们建立自由社会的设想。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地域和族裔文化,因而它们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然而,它们对于后来美国历史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从现代化视角审视早期美国。北京大学的张少华从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三个方面,探讨了美国早期现代化因素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指出由于北美殖民地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特殊历史条件,使宗主国英国的原始现代化诸因素在北美得以不断地积聚与发展,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使美国现代化得以在很高的起点上起步,并使美国的现代化形成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其他政治思想史的论题。四川外语学院的张涛指出,华盛顿等"国父们"占据自然水道并将其连接成网"江河水系思想"确立了国家巩固和扩张的原则和框架。复旦大学的贾敏分析了美国"一致论"史学家路易斯·哈茨的思想发展历程。来自以列海法(Haifa)大学的丹尼尔·盖多(Daniel Gaido)认为进步主义史学家特纳、比林顿和比尔德等对美国早期资本主义的批判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同时指出他们研
究方法中的不足。宾夕法尼亚印第安纳大学的王希教授考察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清政府的儒官、保守的改革派以及激进的改革派三个特殊体中国人对美国以及美国历史的态度的变化及原因,指出不同体的美国观受到他们的政治地位、当时的中美关系和中西关系以及国内政权斗争的影响,因此他们眼中的美国也各不相同。
(六)种族关系与性别史研究
种族问题。天津师范大学的陈志杰对美国黑人的取名与黑人文化认同作了考察,指出在北美奴隶制的特殊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中,黑人对传统的非洲命名习俗进行了改造,力图以有自身特的取名方式强调自己的文化认同。来自温州大学的黄卫锋对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白人女性与黑人男子间的性关系形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在白人妇女与黑人男子之间的性关系中,白人妇女占据主动和支配地位。悉尼大学的沙恩·怀特(Shane White)考察了内战前纽约市的黑人奴隶在获得自由以后通过音乐、舞蹈、戏剧和街头行为等方式争取文化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努力;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的克拉伦斯·特勒(Clarence Taylor)探讨了重建之前和重建时期纽约市布鲁克林区黑人教堂在争取黑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独立中所发挥的作用;美国科尔盖特大学的格雷厄姆·郝吉斯(Graham Hodges)阐述了黑人活动家戴维·拉格尔斯(David Ruggles)在内战前黑人争取自由的
斗争中的作用。
妇女史研究。来自伊利诺斯大学的伊丽莎白·普莱克(Elizabeth Pleck)分析了殖民地时期与独立革命期间新英格兰地区黑人妇女争取自由的四种方式及其影响,指出她们依赖男人的思想限制了她们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斗争。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露西·默菲(Lucy Murphy)研究了19世纪大湖区印第安妇女和前来做皮毛贸易的法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男子结合组成新的家庭,认为这些土著妇女在不同的文化体中相互调和,发挥了积极的经济与社会作用。另外,来自锡拉丘兹大学的苏珊·布兰森(Susan Branson)一反学术界重视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精英在美国科学领域的启蒙运动中的作用,将研究的焦点从科学知识的创造者转向科学知识的女性消费者,认为女性作为消费者、参与者和受众,在启蒙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西部开发与环境史
在西进运动和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学者关注。首都师范大学的周钢认为美国内战后至20世纪初的西部大平原兴起的"牧畜王国"的繁荣是靠掠夺开发促成的,其结果是打破了人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导致草原沙化和沙尘暴频繁;而白人拓居者对大平原的主人--印第安人施行种族灭绝政策,建立的是缺乏社会和谐、受垄断资本控制的白人富有者主宰的社会。来自密苏里大学的厄本·迈克(Urban Mike)以利益诺伊州大草原的地理变迁为核心,分析了社会因素与文化习俗在环境变迁中的作用。堪萨斯大学的伊丽莎白·舒尔茨(Elizabeth Shultz)通过对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莫比·迪克》主题的分析,揭示了梅尔维尔人与自然(鲸)休戚与共的环保思想。另外,来自加利福尼亚大
学的谢丽红探讨了超经验主义作家和思想家亨利·梭罗的自然观。
(八)美国早期史网络资源
会议专门拿出一个小时的时段,介绍美国早期史的网络资源。佐治亚大学历史学教授、目前在南开大学担任富布赖特学者的阿伦·库利科夫教授利用一年的时间汇总了1100多个美国早期史的网站(截至1877年),作为一个特别的礼物献给了大会以及参加大会的中国代表。这为以后广大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他还就网上美国早期史资源作了一个专题演讲,指出不同的体发布网络电子资源有着不同的动机,他们对美国早期史有时有着冲突的认识。
总之,这次大会对于促进中国学者与国际学者的学术交流、推动中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感谢张聚国先生惠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37: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88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美国   研究   认为   殖民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