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基于高校研究生助力团的调研分析

大数据脱敏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1年第2期就业•创业
创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亨利定律
—基于高校研究生助力团的调研分析
魏程琳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摘要:乡村精英流失加速了农村衰败,能否及时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关键。具有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的高校大学生,在知识生产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知识分子与社会大众相结合、服务基层与
自我成长相结合的“三农”人才培养模式下,不断下沉基层架起了地方与高校深入互动的桥梁,协同化解农村脱贫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认识到农业与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强化了爱农助农的价值情感。针对服务周期短、流动性强、支持政策不连贯等问题,建议从整体主义视角优化创新型“三农”人才培养体系,区分“三农”人才类型并系统化地整合城乡人才政策资源、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人才保障制度,做好“三农”人才的培养和落地工作。
关键词:创新型“三农”人才;培养机制;乡土化;三结合;整体主义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303(2021)02-0001-10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精英离村加速了土地、资本要素的净流出,这几乎必然导致乡村的衰败和凋敝厂日本、韩国农村就面临着空洞化、老龄化带来的农业生产困境,当地农村家庭走向崩溃,老年人过度劳作,耕地抛荒严重+-2〕为缓解农村社会出现的人才危机,党中央明确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创新型“三农”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从1930年代晏阳初、梁漱溟进行的平民教育试验,到今天政府主导的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和驻村第一书记项目,“三农”人才培养工作一直在探索中推进。
收稿日期:2020-01-15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党建引领下的农村’三治’协同机制构建研究"(19CDJ032);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进程中西部农村社区组织的生长机制与培育路径研究"(18YJC840039)
作者简介:魏程琳(1987—),男,河南商丘人,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中国
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同济大学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与城乡基层治理。
1
(―)文献回顾
学界从村庄精英与乡村建设等视角对“三农”人才流失的原因、对策做了探讨。村庄精英在国家政权与普通村民之间居于承上启下的中介位置,构成村庄权力互动的交叉点和结合部⑶,是乡村社会发展良好与否的关键因素+然而,历史上国家政权对农村的过度汲取致使良绅退出、劣绅等营利型经纪⑷登上村庄政治舞台,导致乡村治理内卷化。1928年,李景汉在定县开展社会调查后疾呼:“乡间人民知识简单,非有才德兼全的好人作为他们的领袖,不能举办什么规模较大的事业+可是,有才干的人大半不肯到乡间服务,而农村中优秀分子又都往城市跑。这与改进农村事业大有关系。如何培养乡村领袖,及留住乡村原有的人材,且使有用的人愿来乡间做事,是眼下极须注意研究的问题。”[5]费孝通曾寄希望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自然产生“城市救济农村”的连带效应,但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旧城镇和新兴城市却有着天然的离农倾向,非但没有给本国农产品提供市场,还挤垮了农村手工业⑷。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人才流动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大批精英人才留在农村成为乡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性力量+1990年代,乡村发展出现“空心化”现象,支撑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技
华宇乐悠游术、知识、人才和需求等资源大量流失[7],造成中国乡村精英品质弱化,边缘强势人物开始占据村庄权力中心[8],部分乡村还出现了村干部“痞子化”的现象[9]+后税费时代,基层政权从汲取型向分配型转型,混混治村-10.、富人治村[11]现象增多,“三农”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知识分子与乡村建关系,、
阳初等学者既做乡村研究又做乡村试验,他们带头发动知识分子下乡搞平民教育[10]+梁漱溟指出,“如果这上层动力(国家)与下层动力(农民)总不接气,则中国问题永不得解决”-12.,“乡村问题的解决,第一固然要靠乡村人为主力;第二亦必须靠有知识、有眼光,有新的方法、新的技术的人与他合起来,方能解决问题”⑴]。只有“革命的知识分子下乡,与乡引他们上来”-⑷295+有着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称号的晏阳初,二十世纪30年代在河北定县开
启了平民教育试验,他认为“农村中的青年农民即是推动乡村工作的中心力量”-⑷77,农村建设须培农村青年,青年
三方的,“是有学识,
是要有创造能力,三是要有应世手腕平民教育进会的人培系不是的而是开的,现代教育事的发展,
用现代教育方,农村人培与现代教育体制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是当今有志于农村人才培养者所不可忽视的[15]+近百年来,中国经历了三波乡建运动[16],以高校师生为主体的知识分子是其中重要的引领者、参与者+(二)问题的提出
韩国1970年代发起的新村运动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应对农村破产的范例。韩国政府在运动之初并未认识到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性,仅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提供物质帮助,结
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17]+为9,韩国政府改进新农村建设方案,投入巨量资金和人员,培训新
村指导者,把新型知识体系灌输给农村青年,增强了他们适应工业化社会、市场经济的能力,有效保障了政府支援开发项目的实施+-17.今日中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向农村输入资源,急需高素质的“三农”工作队伍来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如何培养出符合农村发展需求、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服务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创新型“三农”人才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时代命题。
青年人最有理想也最有可塑性+早在1920年
2
代农村危机不断加深之际,知识青年“下乡去”就成为一驱动潮流[18]+I960年代冲国曾有千万名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支援国家现代化建设严]1990年代末,随着中国“三农”问题日趋严峻,不少大学生主动下乡支农、支教建设农村。㈤新时代的大学生仍然有着到农村接受教育、支援农村建设的理想主义情结,建设具备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的创新型“三农”人才储备库,有效引导青年大学生成为中国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是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X农业大学与HY县政府联合创设高校研究生助力团制度,选派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到基层县乡部门挂职副镇长职务,助力地方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选派挂职人员时,学校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是服务乡村的主观愿望,第二是服务乡村的能力。经过层层筛选,报名第一批研究生助力团的14位成员脱颖而出,他们的专业涉及农林果树、土地管理、化药、计算机和法学等多个方向。多名挂职副镇长已开始做科学研究,并在国际SCI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储备。课题组注意到,14位挂职副镇长全部出生于1990年代,绝大多数同学有着在班级、学院、学校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丰富的组织经验有助于他们更快适应基层工作+本文以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推行的研究生助力团为经验基础,采用社会学深度个案访谈法,致力于描述、提炼“三农”人才培养的过程与良性机制,并从整体主义视角提出“三农”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本文经验材料来自课题组2018年8月到10月在HY县针对乡村工作人员开展的半结构式访谈。每个被访谈人访谈时间为1—2小时,每天访谈2—3人,累计驻村调研时间22天+2019年3月到4月,
安全心理学论文课题组在X农业大学对学校相关部门、挂职结束的大学生做了补充调研。为深入了解青年人才与地方社会的融合程度,课题组走访多个政府部门和村庄进行实地观察,访谈的部门涉及县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县移民%扶贫)办、团县委,以及王镇、关镇、黑镇、河镇等地的乡村干部、村民、种田大户及农业企业家等。遵循学界写作惯例,本文将调研涉及的校名、地名及人名采取匿名化的处理方式+
二、乡土化:高校大学生有效
衔接乡村社会的机制
1920年代知识分子发起的“归乡运动”实际上成效一般,主要原因是下乡人员动机不纯,未能农民化;未能与农民打成一片,不能“化农民”,参与者甚至被称为“吃乡建饭的新阶级”+[20]如今,“要想化农民,须先农民化”成为基层工作者的共识。简言之,如果想要改变农民,就必须先了解农民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地域风俗,从农民的视角来考虑问题。这不但是领导干部与众打成一片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国家政策落地的基础。创新型“三农”人才需经历一个“乡土化”的过程,才能真正沉到基层想众所想,并有效动员和领导众+
(-)深入众精准对接社会需求
尽管满怀一腔热情,但这批90后挂职副镇长们,在乡村干部看来仍“稚气未脱”“难堪重任”,在农民众水土保持通报
眼中就是“娃娃”到农村体验生活来了。挂职副镇长们到任后的兴奋情绪很快转变为忧愁:如何让乡村干部和老百姓认为“我们是有用的,不是来镀金的”。
高校研究生助力团制度是由HY县委组织部与X农业大学协同创设的,初衷是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助力HY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而,文制在方,会现不同的理解,从而导致不同的行动方案。有的乡
3
镇将挂职副镇长视为基层工作的新鲜血液,挂职副镇长一到任,镇党委书记就开会宣布任职并赋予其一定职权。然而,多数乡镇政府在不能确信挂职副镇长的能力时,便采取“有名无实”的做法,即在公共场合宣布挂职副镇长的任职决定,给予其相应待遇,但不给挂职副镇长分配实质工作。在具体运作中,各乡镇通常将挂职副镇长交由扶贫办主任或农业副镇长带着,而挂职副镇长是副科级干部,不比扶贫办主任或农业副镇长职位低,于是在讲究行政级别的政府里出现了挂职副镇长自己事做的现象。面对外界质疑又一时不到工作抓手的挂职副镇长们,在开始的1-2个月内焦躁不安甚至寝食难安。然而,他们并不甘于现状:“越是有人质疑我,我就越要证明给他看,我不是来镀金的,我是来服务的。”于是,他们想方设法跟着乡镇干部下乡调研,接触农民众,与村干部、农户打成一片。在黑镇挂职的闵娟说:“当我听说有人需要我的时候,我感到生命中的乌云散开了,看到了阳光。我所承包
的村的村支书告诉我有个人想搞生态农业,可能需要我。我抓住这个机会,就与定村王大民联系上了,我的工作局面一下子打开了,我们开始调适有机面粉机器、引进彩小麦品种、规划现代农业园区。”(2018年9月X农业大学调研访谈)说起闵娟,种田大户王大民充满感激:“我搞农业,4年投了400多万元,还没有盈利,我已经准备放弃了,这时碰见了闵娟。她的热情让我坚持下来。今年我亲自种地,亲自管理,一定能赚钱!”(2018年10月HY县黑镇调研访谈)通过不断下乡入户调查,挂职人员知道了农民需要什么。根据农民需求,他们提供了精准的服务。例如有人运用专业知识,从大棚种植入手成功地完成了“CSA”%社区支持农业)运行工作;有人致力于当地药材行业的规模化、系统化生产;有人结合当地旅游业积极开拓农副产品市场。挂职副镇长们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乡镇政府的信任,镇领导开始把一些工作交给他们,甚
至让他们代表政府处理事务,例如举办X农业大
学专家农技培训会,迎接高校三下乡队伍,筹备参加农产品推销大会。通过不断的下基层“乡土化”,挂职副镇长与基层干部众逐渐打成一片。
(二)发挥桥梁纽带式结构性功能
事实上,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之初,高校并不知道地方政府的需求在哪里,地方政府也不知道高校的优势资源在哪里,对接起来并不顺畅。HY县政府认为,帮扶单位主要是输入资源,据此表达
出来的需求是资金、项目需求+但高校不同于对口支援的经济发达省份或资本雄厚的公司,其优势资源不是资本资金,而是人才、智力和技术。由于需求和供给不匹配,扶贫工作无法深入基层。挂职副镇长到任后,X农业大学根据挂职副镇长们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扶贫方式,以更加精准的举措助推地方社会脱贫。例如,X农业大学精准对接中药材合作社、种粮大户、现代农业园区,并建立十个“产学研一体化”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还将前镇乾落村列为校对口帮扶村庄,派校机关干部韩锁昌驻点帮扶。在扶贫政策和资源落实中,挂职副镇长成为关键的参与者和执行人,发挥着“信息之桥”的功能。
这一功能发挥的理论基础是“弱关系”理论。
Granovetter在一系列论文中探索了“弱关系”在获得就业中的力量[21]+强关系反映的是个人与亲
密朋友和亲戚之间的社会联系,这些联系构成一个紧密的社会网络,网络中成员互相熟识,互动比较规律,而且都了解有关社会环境的共享信息。弱关系则反映了个人与其“熟人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一般并不相识。信息最为有效的流动方式,就是通过弱关系从社会系统中较为偏远的部分流动过来+-22.这样,圈子外的熟人在各个紧密团体间搭起了一座座信息之桥。
地方社会和政府部门人员是一个熟人圈子,
4
网络大学彼此间熟识并共享信息资源,是典型的强关系+
作为新人,挂职副镇长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组织资源和熟人关系网络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地方政府人员,他们一方面积极融入地方关系网络,一方面又积极争取校方支持,实现精准扶贫。对于高校,挂职者拥有所在部门和地方社会的熟人关系;对于地方政府和社会,挂职者又拥有高校里的熟人关系。挂职副镇长扮演着校地互动的“信息桥梁”角。
王镇挂职副镇长刘静提道:“有个村支书刚开始对我爱搭不理,问他们村有什么产业,他说'啥都没有’+他去我们学校参加过一次村干部培训后,回来就主动我问有没有推荐的果树品种,能不能帮忙联系专家?……其实是你身后的组织(高校)让你体现出了价值。”(2018年10月X农业大学调研访谈)
这位村支书正是看到了挂职副镇长们身后的组织资源,才明白他们不是搞“花拳绣腿”而是在认真做事。根据地方需求,刘静等人联系学校农业专家,在HY县的各个乡镇、村庄举办了多场农业技术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农学博士叶慧丽曾经做过电商,她利用自身资源和学校平台,帮助金河村激活了原有的电商平台,并重新设计、装修了网店。针对金河村红提葡萄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她邀请X农业大学葡萄专家前来做技术指导,并将该村红提葡萄种植户推荐到专业交流里。在团县委挂职的张智超,积极与农学
院联系2018年暑期下乡活动。在她的组织协调下,X农业大学190名师生分作5组开展调研,最终形成了全县农业发展规划方案,为地域农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农业园区、种植大户时,挂职副镇长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他们背后的组织是强大的,在“信息之桥”的结构性位置上,热情的他们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功能。
三、“三结合”:创新型“三农”
人才培养的核心机制
新时代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专业技能的青年人加入“三农”工作者队伍。然而,高校人才培养日趋精英化,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生活目标都与繁华的都市、高薪酬密切相关,他们甚至被批评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2+却。这呈现出当前高校教育的缺失,大学生既不知农村如何需要他们,也不知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X农业大学选派综合素质较强的在读研究生到基层政府部门挂职,不但为县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也在探索一条“教育与服务相结合”的创新型“三农”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具体机制在于知识生产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知识分子与社会大众相结合,服务社会与自我成才相结合。
(一)知识生产与社会生产相结合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高地,也是知识生产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转化场域。但高校的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都面临着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理论研究远远赶不上社会实践的发展,知识生产与社会需求发生错位+何科学研究研发用都长的时间,但研究的方向和目的都应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科研工作者不应单纯地追求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而不注重技术转化、不关心社会需求,社会科学研究亦是如此。知识生产如何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是摆在高校教研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X农业大学长期致力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工作,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25],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服务“三农”事业的学子,涌现了一批感动社会大众的农业科学家。HY县甘井镇一个小院的门口如今还挂着“X农业大学旱区试验站”的牌子,自1980年代
5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3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68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村   社会   挂职   乡村   副镇长   高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