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稻渔综合种养休闲化发展对策

左翼乡村振兴战略下稻渔综合种养休闲发展对策
作者:张桂芳??甘江英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3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性安排,在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中,融入生态休闲理念和实践是客观所需、农民所盼。稻渔综合种养是目前国内淡水渔业发展最为突出的领域,同时也是落实“两山论”最主要的抓手之一。乡村振兴逐步形成完整、系统的推进路径,必将为稻渔综合种养跨越发展打开新的广阔空间。同时,近年来,休闲渔业呈现产业化、规模化、综合化、多样化等特点,但渔业资源环境有限,严重影响了休闲渔业健康发展。而稻渔综合种养通过水稻栽培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的对接与集成创新,水稻和水生动物之间共生互利,成为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但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水稻和鱼、虾在稻田中的平衡点、投入产出比以及人力投入等问题成为其亟需突破的瓶颈性问题。从稻渔生态系统来看,渔业作为动态要素,可以“捕大留小”,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以游客“休闲”替代农户“生产”,以生产性、休闲性和观光性的高度融合,实现稻渔综合种养的提质增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与农耕文化,发展集田园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美食、家庭农场渔场、农耕渔事体验、文化教育科普等稻渔种养综合体,这样即可以丰富休闲产品类型,拓展休闲渔业发展空间,又可以生产出更多绿、安全、生态的优
质农产品、农副产品,提高众生活品质。
盐盆
    一、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
    在新一轮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迅速,正逐渐由粗放粗养、品种单一的养殖模式,发展到工程化、生态化和智慧化的稻渔综合种养。稻渔综合种养做到了种养结合,水体空间、饵料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微生物与植物、微生物与动物的融合,互利共生、相得益彰,系统的生物结构优化,生态系统功能增强。 据初步统计,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在2000万亩左右,不足水稻种植面积的5%,发展潜力非常大。全国推广面积较大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有稻鱼、稻虾、稻鳅、稻蟹、稻鳖共作或连作模式,在行业内出台了稻田养鱼、养虾等技术标准,辽宁、安徽等地制定省内的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程或手册,推动了稻渔综合种养的标准化。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稻鱼、稻鳅模式亩均纯收益提高500-1800元,稻虾和稻蟹模式可以提高2000元以上。浙江省已推出“清溪”、“三哈”等稻渔种养农产品品牌,稻米售价在16-20元/kg,远远高于普通大米的市场价格;该省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青田县龙现村的百姓种稻、养鱼、办渔家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村旅游收入超过200万元。
    二、稻渔综合种养发展问题
    1.稻渔综合种养基础设施、设备投入较大,相关技术要求较高。开展稻渔综合种养需开挖沟凼、加
固田埂,还需要不定时维护,此外田间道路、给排水防逃设施和电力工程等配套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有些区域水鸟较多,相关防护设施的投入成本也较大。同时,虾、鳖、鳅等特种水产苗种成本较高,养殖技术要求也较高、风险也较大。
    2.适应稻渔综合种养的水稻收割、水产品捕捞工具缺乏,操作不便,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投入相对较大。稻渔综合种养稻田一般是“回”字结构,工程改造的环沟限制了传统水稻收割机的使用,同时,环沟具有一定的坡度, 且底部不平,无法使用传统的撒网进行相关水产品的捕捞。目前,有的是采用手抄网进行捕捞,费时费力,有的是放低水位甚至放干, 这样,水产品长时间在泥水上下翻腾,泥浆进入其鳃部、咽部较多,导致运输存活率相对较低。
    3.稻渔综合种养还处于产业起步阶段,种养区域分散,经营主体多数是小、弱、散的个体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参与稻渔综合种养广度和深度有限,种植和养殖产业联结机制以及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方式,产销对接机制不完善,养殖的水产品主要依赖鲜销,农户在交易中话语权相对较弱,价格波动较大,集中上市时,如果物流和加工能力不足,容易造成滞销。蛋白质序列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稻渔综合种养休闲化发展对策
磨合剂>亲戚聚会发言图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发展”之路。因此,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稻渔综合种养资源已成为制约相关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乡村振兴作为创新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种全新思维模式,将打开稻渔综合种养开发新空间,以田园为载体,推动其休闲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1.以全域旅游战略为引领,实现稻渔综合种养融合发展
    随着国家政策对稻渔综合种养和全域旅游的扶持,大力发展集田园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美食、家庭农场渔场、农耕渔事体验、民宿餐饮娱乐、文化教育科普,实现稻渔综合种养向第三产业转型,与休闲渔业相结合成为最佳选择。因此,充分用好用足涉及农户转产转业、发展全域旅游、休闲渔业与渔家乐、稻渔综合种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开辟增收渠道,整合民俗资源,培育特品牌,逐步形成休闲渔业、生态保护、观光旅游、美丽乡村、农耕体验相结合的新型稻渔综合种养融合发展模式。同时,通过机制创新,深化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农村金融、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的重大政策举措,唤醒农村沉睡资源。落实优惠招商政策,用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者,吸引社会投资高水平建设适应当地资源禀赋和人文环境的稻渔种养综合体,加大对稻渔生态综合种养业发展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农户给予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支持。基于休闲渔业特,促进稻渔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种养,促进农民长远可持续增收,确保农民在发展二三产业中获取更多收益。
    2.抓好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培育稻渔综合种养优势骨干企业,着力打造优质大米、水产品品牌,力争衍生一批产业链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企业共同创新发展的格局,特别是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相关水稻收割、水产品捕捞设施设备缺乏、稻-水产品接茬矛盾、水产品良种缺乏、配合饲料滥用等问题,基于休闲渔业,开发适应综合种养的水稻收割、水产捕捞休闲装备,以游客的休闲性、体验性生产活动,弥补稻渔综合种养在生产期间,特别是收割和捕捞阶段人力投入相对过大的问题,引导更多的游客下田手捉鱼、现场打米体验、稻田野钓比赛等特休闲渔业活动,提高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附加值。积极推动政策创新,努力改善稻渔种养基础设施条件,着力补齐稻渔改造、水利灌溉、交通等关键短板,以更大力度强化稻渔种养综合体的发展支撑。同时,开展水稻绿高效种植关键技术研究、水产品良种繁育、水产疾病绿防控技术等研究,组成技术协作组和科技服务团队,指导解决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间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生产和技术问题。
    3.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稻渔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
    开发“稻渔”的休闲观光功能,实现一三产业融合,确立以休闲渔业为主导的产业定位、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着力示范以休闲渔业为主题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推广生态高效模式。同时,探索将土地、鱼塘、房屋等资源要素确定权属关系,折价入股稻渔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帮助农民从盘
活利用好土地等资源中增收。引导农民自愿将个人的土地、综合体、房屋等资源资产以及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稻渔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分红,成为股东。推进三权分置,促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健康发展。挖掘传统的休闲渔业文化,结合农耕文化、地域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的稻渔品牌,鼓励“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深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从种养、加工、餐饮到废弃物利用,着力提升稻渔产品加工能力,尤其是水产品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和功能性食品开发,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江都市仙女镇中心小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农牧渔科研指导性计划项目“基于地理标志的‘鄱阳湖’水产品牌升级对策研究”资助。
    (通联:1.330000,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2.330038,南昌社会科学院??电话:136970828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0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60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种养   综合   发展   休闲   渔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