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发展

人民长江报/2009年/4月/18日/第B01版
長江周末
帅同社区论坛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发展
——从”三角地“到“金三角”
吴越邹逸麟
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这就是地理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涵盖江苏浙江全省和整个上海市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核心区。
长江三角洲水陆交通与我国南北相连,海运可与世界各大海港相通,拥有广阔的流域经济腹地;历史上长江河口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在近代经济发展上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民族工业兴起的重要基地,迄今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该地区仅占有全国1%的土地、5.8%的人口,却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和28.5%的进出口总额,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金三角”。
长江泥沙淤积的坦荡平原
中国节拍 震动世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镇江以东,杭州湾以北,通扬运河以南。面积约为99600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地势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但也零星散布着一些孤山残丘,如无锡的惠山、苏州的天平山、常熟的虞山、松江的佘山和天马山等,它们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于太湖之中,有的成为游览区,有的成为花果山。
长江三角洲的顶点在镇江附近,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辽阔,潮汐作用显著。在海水的顶托下,长江每年带来的4.7亿吨泥沙大部分沉积下来,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沙堤。北岸沙堤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至如东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冲积成的里下河平原;南岸沙堤从江阴附近开始向东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县的漕泾附近,并与钱塘江北岸沙堤相连接,形成了太湖平原。
里下河平原位于长江北岸,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为一碟形洼地。洼地中心湖荡连片,主要有射阳湖、大纵湖等。由于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异常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投资兴修水利工程,西挡淮水,东挡海潮,开挖运河,增强排灌能力,使这个十年九涝的多灾区变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太湖平原地处长江以南,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该平原以太湖为中心,状如一个大盘碟,地形呈周高中低。这样的地形特点使这里上有长江和太湖上游来的洪水,下有海潮倒灌,夏秋季节又常遭台风暴雨袭击,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当地人民为抗御自然灾害,大力开挖河渠,排除积水,修圩建闸,逐步形成了沟沟相通、渠渠相连的稠密水网。这里是我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达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
水乡泽国孕育的“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形成今天长江北岸的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如东、
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现在江口附近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咀也同步延伸。
北岸沙咀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程6~8米。南岸沙咀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咀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太湖
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南岸沙咀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平原。
长江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
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长江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长江三角洲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盛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汉阙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南通、扬州、徐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等地先后发展为工业城市
为推动和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992年由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
2008年,国务院正式确立长三角为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两省一市全境,苏北和浙西南被纳入长三角。农民频道自娱自乐
吸收国际资本的强大磁场
长三角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除原有的地理概念外,其工业经济概念尤为世人所瞩目,即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8年长三角的GDP总量为53952.9 1亿元人民币。
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资料,2003年1至9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在这片中国最富饶的土地上,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正在不断崛起:“超级巨人”上海,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10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重量级巨人”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5000亿元;“小巨人”绍兴、南通、常州、台州、嘉兴,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亿元以上。为长三角都市圈带来丰富性和层次感的县域经济,极具竞争力。2005年11月揭晓的全国百强县市竞争力排
名中,有7个长三角的县市(区)进入前十位。县域经济的崛起,使长三角城市连片化、都市化成为可能。
这一经济巨人,更直接吸引了众多世界级经济巨人的目光。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逾200家,仅在苏州投资的有81家,投资项目达188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地区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已变成一个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
在长三角这个都市圈里,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企业独领风骚。这里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县,聚集着近100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还有包括万向集团、金山石化、扬子乙烯、大众汽车、上海贝尔、东方通信等在内的数千家巨人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大、实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名列全国前茅,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缩影
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带动着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2010年世博会花落上海,从各方面给上海带来了良机,上海正努力成为“世界城市”。上海强大的辐射力及其周边“近水楼台”城市的飞速发展,已经使苏、浙两省的所有城市都意识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其它城市无不同样在努力寻自身的城市定位,在资金、信息、人才、商品的流动中到城市崛起的机遇。
接轨上海,实现共赢,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的共识。苏州:近水楼台,四沿布局;无锡:融入一体化,谋求新发展;南京:呼应上海,辐射周边;杭州:接轨上海,错位发展。长三角周边城市不约而同地把与上海的联动看作是重要的战略,以路桥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为契机,长三角正在打造一个“3小时经济圈”。
索爱z558c大融合的态势已经发端。苏浙沪三地的项目已涉及交通、旅游、会展、人才、科技、信息、商标、信用、质检、环保等多个领域,并正在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联动。而“接轨上海”也已超出了单纯招商平台的含义。
长三角一体化是入世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大量外企的存在,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整个长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
目前,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地理概念上的长江三角洲,如今成了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主题词。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区域内的共同意志,也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2008年8月,《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正式跃升到国家层面。作为国家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如何一体化发展,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热辐射
升级,如何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正成为时下最受关注的话题。(吴越) 历史上的长三角“中心”
第一个中心城市:苏州苏州,古时称吴。史载,周先祖的儿子泰伯、仲雍为避位于季历(周文王),南奔荆蛮,即今江南地区,建立吴国。几传至吴王阖闾接受伍子胥“立城邦”的建议,修筑大城,周四十七里,就是今苏州城的古址。这是长三角地区第一个中心城市。这种格局大概维持了1000多年。西汉时代长三角地区虽然增置了不少县,但都不具备中心城市的条件,而吴县在两汉时期先后都是会稽、吴郡的治所。
当时为什么要选择今天苏州作为吴国的都城呢?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按照地理条件来推测,大致可知:第一,长三角地区内,太湖流域东部开发最早,而苏州又处于太湖流域的中心,所谓吴“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第二,吴国虽僻处东南,却有争霸中原之心。今江南运河苏州至镇江段,春秋时已经形成,为吴国北趋中原提供便利。第三,吴人习水,很早就发展了海上航行,由苏州顺吴淞江入海,甚为便捷。
第二个中心城市:湖州六朝开始,在太湖流域西南部地区出现了第二个中心城市,那就是今天的湖州市,古时称乌程县。自东汉末年以来,太湖西南部东西苕溪域渐次开发,生齿日繁,需要增设郡级政区加以管理。于是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划出吴郡、丹阳的九县设立吴兴郡,治乌程(今湖州市)。当时吴兴郡管辖的土地很广,除了东西苕溪流域外,还包括钱塘江北岸的余杭、临安、于潜等县。至
此,长三角地区中心部分的太湖流域出现了东西两个中心城市。六朝时长三角地区通称“三吴”,后人对“三吴”有不同说法,然吴郡、吴兴为“三吴”之二,是没有不同意见的。
第三个中心城市:扬州隋唐统一时期,长江下游北岸出现了另一个中心城市扬州(治广陵县)。这是在全国统一、南北水运交通发达的背景下形成的。扬州以其位于长江和运河交会点的地理优势一跃而成为不仅是长三角地区,还是长江流域以至全国的第一工商业中心城市。
第四个中心城市:嘉兴随着太湖流域经济的开发,10世纪中叶,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分吴淞江以南的嘉兴、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海盐三县地置秀州(南宋时改为嘉兴府),治嘉兴县。于是太湖流域东南部又出了一个中心城市嘉兴。以后到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于华亭置华亭府,次年改为松江府。初置时仅辖华亭一县,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华亭县东北五乡置上海县属之。松江府是“衣被天下”棉纺织业中心,后成为吴淞江南岸的经济中心城市,这种布局一直维持到19世纪中叶。
19世纪中叶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心明清时期由于盐商的麇集和漕运的需要,扬州曾一度极为繁荣,“富甲天下”。然因其周围农村经济凋敝,无经济基础的烘托,一旦盐政嬗变,漕运改折,城市也就随之衰落。在上海开埠以前,苏州由于其周围农村、市镇的经济繁荣,始终在长三角地区诸城市中独占鳌头。19世纪中叶列强经济势力侵华,上海开埠,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才出现了新的格局。(邹逸麟)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5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58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长三角   城市   地区   上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