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设中国特自由贸易港

探索建设中国特自由贸易港文/史本叶王晓娟
自由贸易港的本质、功能与特征
(一)自由贸易港的本质与范畴
自由贸易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 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其本质上是一组 允许商品、要素自由流动的特殊制度安排,是一个经济体 在其境内放弃部分经济主权而营造的世界最高水平的自由 交易市场。从地理范畴上讲,自由贸易港可以是以船舶为 运输载体的沿海港,也可以是以航空运输为主的内陆港。从功能范畴上讲,自由贸易港作为一国对外开放前沿发挥 着特殊的经济功能。
(二)自由贸易港的功能和类型
自由贸易港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经历 了转口贸易、加工增值贸易和综合服务三个发展阶段。依 据功能差异,自由贸易港可以分为贸易型自由贸易港、工 贸结合型自由贸易港和综合型自由贸易港,综合型自由贸 易港在工贸结合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服务业,是现代自由贸 易港的主要形式。我国探索建设的自由贸易港将肩负着对 外贸易、产业升级等多种功能,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自由贸易港的功
能和形式必将是多元和综合的。
好乐宝博客(三)自由贸易港的主要特征
自由贸易港具有交易成本低的特征,即通过开放高效 的制度安排,主动后移国内国际市场边界,打造交易成本 “洼地’’和制度创新“高地”,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交易 成本低的制度优势决定自由贸易港自由、经济、高效的特 征。具体来说,就是在贸易往来、金融支持、人员出入境 等方面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政策,促进国际要素的自由流 动。“境内关外”是自由贸易港最显著的管理特征,即在 自由贸易港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特殊海关监管 制度。这种管理模式明确了自由贸易港的地理边界范围和 制度适用空间,人为营造了制度“高地”。
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经济学解析
(一)自由贸易港与市场开放
gm码根据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越自由、越开放则资源配置效率越高,贸易双方得到的利 益就更多。但是,现实中不完全的市场环境以及普遍存在 的贸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作用。自由贸易港“境内关外”模式下的一系列便利化措 施,在本质上通过制度创新在经济主权和市场优势中寻求 一个有利平衡点,最大限度地创造出低交易成本的市场环 境,推
动一国竞争优势向制度、服务、品牌和国际声誉转 变,由世界商品的提供者向世界市场的提供者转变。
应注意的是,传统贸易理论的严格假设下单纯追求交 换利益和忽视内生性增长可能带来比较严重的“比较优势 陷阱”问题,而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从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等多个角度强调了贸易利得问题,企业异质性、内生性技术进步和优质制度供给将带来持 续的贸易竞争优势,保证一国真正获得贸易利益和实现 经济增长。
(二)自由贸易港与制度创新
自由贸易港的本质是一种制度供给,其内在逻辑在 于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国内外资源的配置能 力,进而获得国际竞争优势。以阿西莫格鲁为代表的经济 学家认为包容性经济制度注重市场自由进入和公平竞争,涵盖了保障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是经济持续增 长的关键。自由贸易港具有包容性的制度特征,在口岸集 约化管理、负面清单缩短、资本账户开放、离岸税制设计 等领域的探索性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都旨在进一步开放 市场,激励创新,增加市场交易机会,为新经济部门的持 续成长创造条件,是经济制度进一步向包容性方向改革的 体现。
从制度演进的视角,科斯认为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在 于两种不同的改革路径一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动的改革和 自下而上诱发的边际革命的结合。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也 依然需要沿袭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
相结合推动下的渐进式 “帕累托改进”模式,适应性地进行区域探索。在中国特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过程中,我国首先在上海等地分阶段 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历了探索性的初步试水,然后宣 布在海南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适应性地完成自由贸易区 向自由贸易港的过渡,这种渐进的逐增式探索路径体现了 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44
经济
(三)自由贸易港与经济空间演化
空间经济学解释了由自由贸易港带来的经济增长的 空间逻辑,理清这个逻辑,有助于把握由自由贸易港开启 的未来中国经济演化发展的空间脉络。根据法国学者佩鲁 提出的空间增长极理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通常始于一 个或儿个“增长极”,并由"增长极”向其他区域或部门 传导。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和政策优势使得其具备作为“增长极”的先天特征,同时还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产业 集聚机制和效率优势。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不难发现 自由贸易港具备了形成现代新兴产业集聚的重要环境和条 件:一是国际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形成了产业集聚的一 个重要前提;二是“境内关外”模式极大降低了资本、人 才等优质要素的进入壁垒,促进了劳动力等要素的跨区域 流动,为产业集聚的形成提供了要素“蓄水池”;三是我 国市场容量巨大,容易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形成产业集聚 的巨大向心力.并持
续增强规模报酬递增的自我实现机 制。因此,自由贸易港是现代新兴产业集聚的最佳区位,也将是引领中国未来经济格局的新“增长极”。在新一轮 的改革开放中,自由贸易港将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高地,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盘活我国整个经济空间格局,搭建起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区域空间架构。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历史规律和国际经验
(一)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历史规律
自由贸易港发轫于欧洲,伴随着殖民主义的渗入在 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兴起,最后传入美洲并开始由港 口向腹地延伸。从全球自由贸易港的历史演进特征来看,世界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经历了由被动开发到主动开放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港口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功能逐步提 升和丰富,由自由贸易港带来的附加值不断增加,并逐渐 与港口城市融合,在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 越来越重要的角。发达国家整体开放度高,自由贸易港 的作用往往相对弱化,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而对 于发展屮国家或小型开放经济体来说,自由贸易港能够连 接国际市场,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因而对其经济发展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国际经验
中国香港、新加坡和迪拜作为世界上最繁荣的自由 贸易港,其高度开放的治港经验为中国大陆自由贸
易港 的建设提供了经验样板。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〇17— 2018》,在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教育、市场效率、金融市场的发展方面,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均具有较强的竞 争力。在商品贸易方面,对一般货物的进出口实行免税政 策,并拥有便捷高效的一站式货物通关程序;在投资自由化方面,除国防和个别行业外,对外资进入没有限制,企 业注册成本低,注册手续简单;在要素市场上,允许本地 资金和外国资本自由流动,对多个国家实行免签或落地签 政策,并通过国际人才引进和激励计划促进人才流动和跨 国业务的开展。宽松的税收体系使得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具 备优良的营商环境,对全球企业有较强的吸引力。完备的 自贸港法律体系是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高度开放的有效保 障。在运作模式上,迪拜自由贸易港的“1+N”模式也值 得我国探索和借鉴。所谓的“1+N”模式,即由1个自由 贸易港结合N个特产业城的功能组合协同发展的规划格 局,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实现自由贸易港内各个功能区的快 速定位,对有着广泛腹地支撑的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 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自由贸易港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
从历史发展和全球自贸港的实践中,可以发现最成 功的自由贸易港尽管在客观条件和政策措施方面有所差 异,但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核心特征。正如一个优良市 场需要的要素一样,自由贸易港通常具备以下关键要素: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一-节约运输成本;充足的腹地产业 支撑——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大量专业化和高素质人才聚 集—西辽河
提高劳动生产率;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节约交 易费用;高水平的政府治理能力和港区运营能力——提供 公共产品。总之,自由贸易港的特殊政策优势决定它是 要素叠加区域,能够实现资源的双向匹配=自由贸易港 可能有很多种形式,但是应具备的关键要素通常是一致 的,不论建设何种形式自由贸易港部应抓住其本质特征 和关键要素。
中国特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现实基础
中国特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要积极借鉴和对标先进 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但不能简单借鉴和复制他方已有 作法,而要更加强调以我为主,立足于自身的现实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发展需求。
第一,自由贸易港建设符合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 要。在国内市场上,我国传统要素竞争优势减弱,资源和 环境约束趋紧,以大规模的要素和投资驱动的外向型经济 发展面临挑战;在国际市场上,随着知识、管理等要素逐 渐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我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面临“低 端锁定”的风险,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 固,逆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成为未来中国面 临的重大外部挑战。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既是应对国内外 新形势、新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 新格局的内在要求。
第二,我国具有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经济基础和客观
45
经济
条件。首先,我国国内4(>年改革开放奠定的经济基础和作 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决定了我国建设自由贸易 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其次,“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形成 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为自由贸易港建设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自由贸易港作为重要的制度性设计将助推“一带一 路”建设,两者之间将形成机制性嵌入和融合联动创新。 最后,我国是贸易大国和航运大国,具备了建立自由贸易 港的港口条件和吞吐量优势。
第三,自由贸易试验区为自由贸易港建设积累了实践 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基于不同时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的需要,我国曾建立多种具有海关特殊监管性质的自由经 济区,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作为新一轮 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由贸易试验区紧紧围绕服务国 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取得了一 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我国进一步扩大 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奠定了基础。
中国特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构建
建设中国特自由贸易港,既要顺应世界一般规律, 又要符合我国国情和体现“中国特”:一是新时代中国 特社会主义统领下的自由贸易港建设,不同于世界大多 数基于区域性市场竞争的自由贸易港,尤其不同于历史上 旧殖民体系下被动开放的自由贸易港;二是我国自由贸易 港建设依托于我国
的产业基础、贸易水平、全球治理能力 以及规模优势,这是世界其他自由贸易港难以比拟的;三 是我国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体系下的分工协作、两岸 四地的优势互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嵌入互动,为自 由贸易港提供巨大发展空间;四是全国“一盘棋”的宏观 调控能力有助于保证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顺利推进,全面深 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将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充足的制 度创新空间;五是局部试验和逐步推广的建设路径是取得 成功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的 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
胸膜贸易投资制度:以离岸功能为方向探索创新 开放模式。把区内自由作为制度设计的重点,在“一线放 开”上实现本质突破,从制度上拓展外商投资的空间。在 实现投资便利、货物进出、服务贸易、资金流动、人员往 来、数据流动等“六个自由”的基础上,重点开拓自由贸 易港的离岸功能,实现自由贸易港由传统的地理优势向资
金和信息控制中心转变。(二) 要素政策:以集聚全球优质资源为导向放活 要素市场。汇聚和配置好境内两种资源,形成全球资 金、人才和信息的中心地带。在资本流动上,逐步放松资 本项目管制,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政策的落地。在
人才政策上,探索实行自然人自由进出制度,放宽自由贸 易港入境和签证制度。尤其要重视信息和数
据等新型要素 的发掘和利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
(三)
税收制度:以降低企业成本为目的简化税制设
yy公司
汁。探索零关税、低税率,简化税制体系,营造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税收环境。一是豁免自贸港区内企业交易的流转 税,二是下调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税率,三是在目前最高
达45%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基础上进一步减轻税负压力。此 外,与离岸功能的开拓相适应,必须加快对自由贸易港离 岸税制的设计。
(四)
产业政策: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引领产业转型
升级。将服务业开放作为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点之一,按 照服务业全面扩大开放与重点领域开放相结合的原则,率 先开放与货物贸易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吸引一批福射和集 聚效应强的现代服务业入驻,承接现代国际服务产业的转 移。通过服务业的有序开放,最终实现自由贸易港业务整 合和功能升级,形成主体功能突出的现代服务产业中心。
(五)
区位布局:对接区域发展战略选择建港关键
要素富集区。基于比较优势原则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功能定 位,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在开放的层次上,基于海南 自贸港建设,先从自然条件便利的沿海开始,循序渐进延 伸到内陆。在开放的区位选择上,重点考虑长三角、泛珠 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以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在制 度渗透上,内陆向西深入,沿海向南拓展,以互联互通加 强对外开放,以扩大开放促进互联互通,最终实现自由贸 易港与“一带一路”的区域对接和战略互动。(六) 运作模式:以“1+N ”为模板探索港城一体化 发展。中国特自由贸易港建设要跳出物理围网的局限, 与腹地经济和产业功能需求相结合,探索“区内+区外” 的建设模式。以自由贸易港为核心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和改 革,实现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产业+园区”作为外 围支撑,将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空间不断放大,发挥制度辐 射效应,以点带面,推动“港城一体化”建设,实现自贸 港与城市腹地经济的融合联动发展。
(七)
监管制度:以安全高效为准则创新监管体制。
中国特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稳定性,关键在于“二线”有 效管住。要加快国家层面《自由贸易港法》的
法律体系设 计,在中央充分授权的前提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地方自 贸港管理制度,解决好改革和立法如何同步协调的问题。 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监管模式由事前审批向以信用滨州医学院图书馆
管理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打造智慧口岸,实现跨
区域信息共享和智能化监管。S 【史本叶系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摘自《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19年第4期;原题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自由贸易港——理论解 析、经验借鉴与制度体系构建》】
46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6: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53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制度   建设   发展   贸易   市场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