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一、梅里兹模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通过大量实证分析发现,国际贸易其实是一种相对稀少的企业行为,并非一国所有的企业都选择对外贸易。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同一产业内部,也存在着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劳动生产率、资本技术密集度和工资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并且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差异可能比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所以,无论在规模还是在生产率方面,企业都是异质的。基于此,梅里兹(Melitz,2003)建立了异质企业动态产业模型,以Hopenhayn(1992)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垄断竞争动态产业模型为基础,扩展了克曼的贸易模型,同时引入企业生产率差异,用来解释国际贸易中企业的差异和出口决策行为。
罗尔斯梅里兹模型的基本假设有:
(1)假定产品连续分布,每个企业生产一种差异化产品,且生产企业的生产率具有异质性,这些产品之间是可替代的。
(2)假定企业具有连续性,且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企业具有相同的固定生产成本,而可变生产成本则随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
在给定假设的基础上,Melitz利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化选择确定了企业的价格、产出量、收入和利润等变量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用生产率异质性解释了同一产业内企业间价格、规模和利润等维度的异质性表现。由于固定生产成本的存在,产量越高就意味着单位生产成本就越小,因此企业就具有了规模经济。同时,生产率越高的企业,生产相同的产量所需的劳动力就越少,进而成本也就越低,利润越高。
通过对该模型研究表明,贸易会导致经济资源重新配置,由此解释了贸易在不改变个体企业生产效率的情况下,却促进了产业生产率的提高的原因。作为梅里兹模型核心的贸易分析基本机制为:贸易会影响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结构,进而加剧企业对唯一的投入要素的需求竞争,导致低效率企业萎缩或退出,企业萎缩或退出所释放的生产资源向高效率的留存企业和新加入的高效率企业转移,导致产业总体生产率增长。同时,贸易还导致出口企业利润的增加,非出口企业利润的下降。高效率留存企业规模的扩张会扩大对于投入要素——劳动的需求,而贸易所提供的潜在获利机会也将诱使更多生产率较高企业进入该产业,这会进一步扩张对劳动的需求,提高劳动要素的实际价格,导致生产率最低的企业退出市场。因此贸易导致生产率更高的企业获益,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受损,而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将会退出市场。这便是开展贸易后异质企业间的“竞争淘汰”效应和“规模变化”效应。
梅里兹创造性地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同质性的假定,解释了不同
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原因,回答了为什么有的企业会从事出口贸易而有的企业则只从事国内贸易。因此,梅里兹模型关于企业异质性的假定,是对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一次重大改进,它使国际贸易理论对现实的贸易实践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也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
此外,梅里兹模型对于企业异质性行为的分析为企业异质性贸易研究提供了一个基准框架,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利用梅里兹分析框架或者遵循其研究逻辑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继梅里兹之后,Helpman、Baldwin、Yeaple等人又完善并发展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将理论的研究视角从产业层面细化到企业层面,从而发现生产率、技术、拥有异质性技术的工人是企业异质性的根源,并进一步解释了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异的原因,进而丰富了贸易和对外投资的研究类型。
但由于梅里兹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较强假定的基础之上,因此也存在一些局限。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消费者不变替代弹性假定造成企业成本加价比例是外生固定的,这与企业的现实定价行为不符;第二,只分析了贸易通过增强要素市场竞争对企业间资源重新配置的影响,而没有考虑贸易通过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间资源重新配置的影响。在梅里兹模型的基础上,梅里兹和Ottaviao(2008,简称MO模型)建立了一个市场间竞争激烈度内生差异的企业异质性垄断竞争贸易模型,它在企业生产率异质性文献中与梅里兹模型形成了互补。
MO模型中,企业异质性表现为生产率的差异,市场间竞争激烈度的内生差异由相互竞争企业的数量
和平均生产率决定。他们利用一个线性效用函数把成本加价(mark-up)和消费者对水平差异的产品种类需求相结合起来,成本加价会对市场竞争度做出反应,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的成本加价越低,并且成本加价还受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生产率高的企业成本加价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更高,这样,企业的成本加价在M-O模型内实现了内生化。
MO模型与梅里兹模型的一个核心区别是强调市场规模对企业生产率、规模、价格和成本加价等业绩指标的影响。均衡时,更大的市场拥有更多的产品种类和生产率更高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的规模更大,获得的利润更高,平均价格和成本加价更低。国际贸易与市场规模一样也会影响到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反馈给市场上异质性生产者和出口者的选择行为,通过贸易实现的一体化程度越高,一国的总生产率水平将越高,产品种类也将增加,而平均成本加价越低。
与梅里兹模型不同,MO模型中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和资源向高生产率企业的转移是通过贸易强化产品市场的竞争实现的。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国家总会从进口增加促进竞争的效应中获益,贸易导致的福利增长是通过生产率增长、更低的成本加价和可获得消费品种类增加的结合来实现的。MO模型把贸易通过促进竞争影响一国福利效应的各种机制融入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同时把异质性企业的自选择效应和资源重新配置效应也结合起来进行了综合分析,这是其贡献所在。
二、生产率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扩展
生产率异质性企业贸易基本模型的提出为企业国际贸易行为的分析提供了基准框架,使大量实证研究的基本事实得到了很好的解释,推动了HPFT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新的研究通过放松或改变基本模型的假定条件,从不同的侧面对基本模型的理论预测做出了补充或者修正。
(一)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比较优势的结合
企业层面的异质性研究与李嘉图基于生产率差异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微观层面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与宏观国家和产业层面的Ricardo比较优势理论分析的基础都是基于生产率差异进行的,生产率差异是解释贸易产生的重要根源;另一方面,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代表性模型——伯纳德等(2003)模型,本身就是基于李嘉图模型对于企业层面的典型事实进行的解释。因此在贸易理论发展进程中,两个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融合之势,为现实的经济贸易活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解释。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Melitz,2003;Bernard 等,2003)对于企业层面行为差异和产业层面动态生产率利益的分析,是在没有考虑一国产业间比较优势情况下,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如果考虑到一国不同行业比较优势的差异,那么异质性企业理论的预测结论则需作出相应的修正。对此,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扩展研究。
杰米多瓦(Demidova,2008)建立了一个两产业随机一般均衡南北国际贸易模型,在一个企业异质
性、技术非对称的垄断竞争模型中,考察了技术潜能的影响,关注了全球化进程中生产率进步和贸易成本下降的福利效应,其中一个国家在生产率分布上拥有别国不具备的比较优势。一国生产率的提高,会增进当地的福利,但造成贸易伙伴国受损。因为当企业从更好的生产率分布中获取技术时,技术的潜能会提高,技术潜能的提高导致了本国更多的进入者,而国外则是更少的进入者;国家间贸易成本的下降,将更有利于先进国家的企业从更好的生产率分布获取生产率,进一步强化技术潜能,导致了先进国家更多的产品种类、更高的生产率和更低的价格,增加先进国家的福利。
大久保(Okubo,2009)在国家和部门不对称的情况下,把麦勒兹(2003)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与D-F-S(1977)的连续部门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带有企业异质性的Ricardo比较优势模型,分析了均衡时技术差异、人口规模和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发现贸易模式可以遵循李嘉图比较优势,但是由于本国市场效应,工资率会与本国的市场规模成比例,贸易自由化通过减少双向贸易中的部门数量,增加单向贸易中部门的数量有损于大国,但有利于小国。贸易自由化强化了李嘉图比较优势:减少了双向贸易部门的数量,最终使得所有部门遵循比较优势进行单向贸易。
与异质性企业的选择效应不同,菲尼切利、帕格诺和斯布拉恰(Finicelli,Pagano &
Sbracia ,2009)利用李嘉图选择效应分析了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以E-K (2002)模型为基础,以市场完全竞争为条件,他们分析认为,由于比较优势驱动的选择效应,贸易开放一般会提高
TFP ,贸易障碍的消除会对一国整体生产率分布产生影响,一个产业来自贸易方面的TFP 增长,会随着该产业生产率分布与比较优势相关的程度而递增。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中,一国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相应的产业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但是考虑到产业内企业间生产率差异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较高的生产率是否就代表较强的竞争优势却是一个有待验证的命题。对此,邦巴尔迪尼、库尔兹和毛洛(Bombardini ,Kurz & Morrow ,2011)建立并实证检验了一个小国开放经济产业内和产业间相对生产率差异模型,分析了产业水平较高生产率对于企业的影响,这种效应体现在正负两个方面,行业层面较高的生产率水平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出口,但行业内其他高生产率企业的激烈竞争又会对个体企业出口产生负向影响,但正的直接效应将会超越负的间接效应,产业水平的李嘉图预测在产业出口层面和企业出口比例上都是成立的。
女体解剖图(二)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贸易边际调整
切尼(Chaney ,2008)修正了克曼(1980)和麦勒兹(2003)模型的基本假定,考察了存在非对称贸易障碍对贸易国间贸易流的影响,得出了与新贸易理论不同的结论。Chaney 在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和出口固定成本的基础上,引入了国际贸易外延边际调整(the extensive margin of adjustment )的概念,他认为贸易障碍会通过国际贸易集约边际(intensive margin )和外延边际影响贸易流的变动,商品间的替代弹性会对两种边际产生相反作用的影响,它会增强集约边际对贸易障碍的敏感度,
弱化外延边际对贸易障碍的敏感度,且对外延边际的弱化效应超过了对集约边际的强化效应,在产品替代弹性更低的部门,贸易流对贸易障碍的弹性更高,而不是像克曼(1980)所认为的产品替代弹性更高的部门贸易流对贸易障碍的弹性更高。因此,在企业生产率异质性条件下,同样的贸易障碍对贸易流的影响要比克曼同质企业模型所预测的更大。
(三)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出口和FDI 选择
基于麦勒兹模型的分析逻辑,赫尔普曼、麦勒兹和耶普尔(Helpman ,Melitz & Yeaple ,2004,HMY )把企业生产率(ϕ)异质性引入到一个简单的多国多部门模型,分析了生产率异质性在决定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方式选择中的作用——出口或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外市场方式的不同,进入的成本也有差异,这会造成产业内企业根据异质性生产率的自选择行为。用*d ϕ、*x ϕ、*
I ϕ分别表示企业国内生产、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零利润生产率边界水平,且
*d ϕ<*x ϕ<*I ϕ,企业将根据自身的生产率水平选择将进入的市场和进入市场的方式:ϕ<*d ϕ,企业将退出产业;*d ϕ <ϕ<*x ϕ,企业将只在国内生产;*x ϕ<ϕ<*I ϕ,企业将通过
出口供应国外市场,但并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ϕ>*
I ϕ的企业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供应国
外市场。HMY 模型还证实了临近-集中度替代(proximity-concentration trade-off )的预测,即运输成本很高而企业水平规模经济收益很小时,企业倾向于用对外投资的销售替代出口。对美国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支持了模型的基本预测,产业内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在解释对外贸易和投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产业生产率增长效应
鲍德温和罗伯特-尼科德(Baldwin & Robert-Nicoud ,2004)在对麦勒兹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简单修正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麦勒兹模型的主要结论,在两个方面做出了修正。第一,贸易自由化会对产业生产率增长产生静态效率促进和动态效率抑制效应,如麦勒兹所分析,贸易自由化通过生产率异质性企业的自选择效应和生产的再配置效应促进产业生产率水平意义(level sense )上的增长,但是在增长意义上却会抑制产业生产率增长,静态效率增长和动态效率增长之间存在抵消效应(如图2-1所示)。第二,开放度和生产率之间的正向联系只在同一产业内成立,在产业之间并不一定成立。之后,鲍德温和罗伯特-尼科德(2008)把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与多个产品创新内生增长模型相结合,分析了贸易的增长效应,也没有得出贸易自由化促进增长的确切证据,因为贸易自由化在促进产业生产率水平意义上增长的同时,却抑制了长期增长效应。吉布森(Gibson ,2006)利用一个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证明,总生产率增长来自企业水平生产率的增长,但是紧随贸易自由化出现的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对每个工人的实际附加值并没有长期效应,产业水平生产率的长期增长似乎和企业技术的选钱塘江漩涡原因
择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企业选择更具效率的技术以及技术在企业间的溢出和资源的再配置机制相结合才能对产业生产率的长期增长做出较好的解释。
小样本>血液回收图2-1 贸易自由化的静态与动态生产率效应1
1 Richard E. Baldwin and Frederic Robert-Nicoud, “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A Comment”, 2004,NBER Working Paper No. 10718.ctp2000
产业平均
生产率 时间
贸易自由化点
自由化前
增长路径 自由化后
增长路径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1:2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5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企业   贸易   生产率   模型   异质性   产业   效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