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研究

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研究
特雷诺指数
作者:***
来源:《市场周刊》2017年第08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传承久远、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传统元素”。老地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得越来越快。文章以原真性保护为核心,构建了适合老地名遗址活化的ROMCPEW活化模型,通过模糊层次分析与差异性分析,对老地名旅游资源、开发资本、旅游市场、资金投入、政策保障、环境质量和活化方式7个要素进行分析,发现南京老地名除环境质量与创意能力的活化一般外,其他五项因素的活化均很高,综合活化能力也很高,对此提出了优化环境承载能力,从旅游的六要素入手,创意不同主题的产品,对市场进行差异化的策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连枷胸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地名;遗产活化;模糊层次分析法奶牛笔记本电脑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8-57 -03
十二烷基磺酸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资源,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自第九届联合国地名大会暨第二十次联合国专家组会议开展后,确定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至此,老地名的研究与保护日益走进人们的视线。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南京老地名在城市化加快的过程中,逐渐开始消失、灭亡,亟待我们在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活化。
        一、研究综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非遗的源起,最早见于《文化财保护法》中“无形文化财”的概念,该法于1950年由日本政府颁布,将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极高的音乐、舞蹈、传统工艺,甚至于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一并包括在内。后来,汤姆斯(1846)在《建议案》提出folklore,汉语译为“民俗”,即以传统为依据,由一些体和个体表达,符合社会文化和特征,通常由模仿或口头相传的方式。宋俊华(2006)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诠释与重构》中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先后经历了“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与民间创作”“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不同的表述,最后才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
东丰二中化遗产中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的范畴,是指人类集体、体或个人创造的以非物质方式被后代所认可与继承的文化财富。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5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49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物质   文化遗产   地名   文化   活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