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工业化之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浅谈中国的工业化之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前言
在谈之前,我先表明我的这个浅谈内容的前提:要去意识形态化对学术研究和讨论的影响,在研究和讨论中不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任何简单的两极化评价,对以往意识形态化对研究和探讨领域的影响则要去意识形态化来解释。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在论述之前我们要明白一些概念和规律:首先,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英文表述都是“modernization”,二者其实说的是同一事物。笼统地来说,它们的本质都是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思想上的人性化、科学化和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而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一个该过程在不同阶段的相同表现下的不同表述,具体的表述为在近代历史上,称这一过程为“近代化”,而在现代历史上,称这一过程为“现代化”;而以上这种表述无法让人从字面意思上很直观地感受到其变化,于是现代学术界给予了一种新的表述:在18—21世纪期间,世界现代化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而当今某些学者认为,第二次现代化的过程应该称为后现代化。而现代化(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但在一些先发国家和地区这种主要标志已经达到一种所谓的“高质量”,
桂花雨教学设计22美女网
而在现代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文化的影响力日益重要,其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话语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于是这些先发国家和地区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实现传统的现代化标准上,发展出一种更为先进的现代化标准标准,实现所谓的“高质量”的现代化。因此它们开始追求在宏观上的社会现代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实现现代化。它们不约而同的认为,如此做才可以体现出它们的先进于过去落后于它们的任何国家和地区,并长期保持这种先进的优势地位;如若有特殊情况出现,它们就会用主流的话语权来攻击“特殊”——指责其不符合如今主流价值观来攻击其现代化表现。它们依靠这种行为在保持自己的现代化优势的情况下,继续主导着现代国际社会的一切,而不允许任何特殊的现代化出现。因为在它们眼里那不是现代化,而只是一种披着民族主义与专制极权主义外衣的特殊“现代化”。
其次,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近代化)都是经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的单一民族共同体或多民族共同体既是在所属的时空上是先进的代表,又是在所属时空中不同程度的承担着现代化(近代化)的代价或成本。这些代价和成本的表现在过去的产业资本主义时代是有很明显的体现,而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金融资本主义主导与产业资本主义附从的时代。而过去是产业资本主义主导与金融资本主义附从的时代,那是产生于16、17世纪的产业资本主义,在其历经数个世纪后,在世界范围基本上摧毁了落后束缚其发展的一切封建“锁链”,在19、20世纪达到顶峰。不过这是宏观角度上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产业资本主义的诞
生就是带着“掘墓人”和“先进者”的身份,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了原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建立一切事物的束缚,而且在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它也培育出了它的“掘墓人”——金融资本主义,这是资本主义无法摆脱的内生性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与市场经济内生性矛盾——“趋利避害”性所决定的,二者有其一都会引发这个摧毁产业资本主义的“火药桶”,很不幸在如今这个时代,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在向这个“火药桶”里加“料”,而且不时会有部分国家地区、个人或社会团体组织不承认其存在而去“点燃”它,当代最典型的表现就是“08年金融危机”。
最后,不论是先发国家或地区,还是后发的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近代化)都是其必然,是其不可逆的,也就是“一往直前,不可后退”。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类在有“信史”的阶段中,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成了世界上任何国家或是地区的近代化过程。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近代化的标志,而如何实现工业化成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统治阶级所思考的重要问题,这种思考伴随着的是整个国家政治的顶层设计的变化,引导着整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变化或是经济基础改变,这种以一种变化带动另一种改变的方式,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不断发生。
中山舰事件之谜
由于当时进行这种改变的成本比较“低廉”,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个现代化“试错史”,然而这仅仅是1840年到2000年这一段时间的“低成本试错”,而如今科技变化如此之快,国家层面
的试错——顶层设计的改变,已经让这种试错的成本变得不可被一个国家所承受,因此没有一个国家会让这种试错在本世纪的本国重现,而如何避免在本世纪中的现代化或是进一步现代化中试错呢?
从此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思想对待历史的认识是基于一种宏观的角度,是一种唯物的辩证的,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的所谓可知论正是对“人类史”的可知与人类出现后的“自然史”的可知,我们所谈的规律不过是在可知中发现的,而现代化就是如此。再看这两类“历史”,我们发现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于自然界,那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界的历史,其漫长的时间跨度和广阔的空间维度,并不是我一言可尽,故尚且在此不谈,但在之后的叙述里,“人类史”内容的叙述背景中是离不开它的。
如此研究历史必然要透过表象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简而言之是个人或者体的思想观念的体现。
他们就像“艺术家”把历史史实进行“绘画”,古典主义者让历史史实变得神圣化,如同所述对象是众神
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的凡人化和众人的神圣化,特别是在宏大的历史叙述上;浪漫主义者让历史史实变得充满人性,让“看客”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在历史中的“绽放”;现代主义者让一切历史史实表述变得多元化,一些“涂鸦作品”混入其中,让部分人觉得啼笑皆非。如此“绘画化的历史”难免让原有史实面目全非,让人陷入到“玫瑰陷阱”中去,而反感某种“意识形态”的人看到此种“历史”,则会觉得历史缺乏真实性和政治化趋势,直言历史不可信与“任人涂改”,厌恶与憎恨油然而生,反而让意识形态“艺术家”的行为适得其反。故从所谓的历史史实中所得出的“真相”,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意识形态”化的影响,其本身的客观性真实性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难免再说其为真相。而我们要从所谓的史实中,“清除”涂在上面的层层颜料,看到历史的本质,而不是所谓的“真相”。
在历史中,工业化的先发国家的历史经验成了后发国家的参考“教科书”,后人所言的“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的“建议”,在当时却是众人难以看到的“上帝视角”,大部分人不可能超越时代的局限来一次“穿越“,对整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层设计进行绝对正确的建构。因此“生搬硬套”而进行的顶层设计在任何后发国家都是存在的,即国家层面的“试错”,在不知不觉中“错误”可能会变得更加“错误”,也可能会变成“正确”,在“正确”之后也会继续面临正确与错误的“试验”。
在充满迷雾与阴霾的近代化前夕的东亚,以原住民为主的国度,在所渲染的“盛世”中,对外
来的事物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对于日本这样的岛国,因有漫长的内部战争与对外部分开放与学习史,加之整
>型男耀广西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37: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41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现代化   历史   国家   资本主义   社会   地区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