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_张冬春

社会经济吉林日报/2013年/5月/7日/第007版
学习实践
隐性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张冬春李春会
隐性教育将教育内容润物无声地渗透到环境、文化、娱乐、服务、制度、管理等日常生活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在各项活动和良好的氛围中去自我感受、自我把握、自我领悟、自我提升,不知不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从教育者的意图和目的来看具有隐蔽性与暗示性;从教育的方式和路径来看具有间接性和渗透性;从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具有体验性和认同性。隐性教育能够有效避免教育对象产生逆反情绪,激发其参与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感染性和吸引力。探索隐性教育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育工作中,不仅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
安陆市实验中学
陈火旺转换工作方式,消解话语霸权。由“二元对立方式”向“交往间性方式”转换,建立和谐教育氛围,促进网络生活话语的回归,在网络媒体交互运用和交流过程中,运用大学生追捧的通俗、生动、幽默的网络话语
形式,走进大学生的网络世界,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因为,网络话语更符合大众接受的认知层次和心理需要,因此能够引起接受者的兴趣,避免坠入“话语裂谷”。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审美感和艺术素养,加强“网德网风”建设,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网络技术发展与人文精神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道德成为网络文明最坚实的依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舆论传播策略,提高和发挥大学生的网络运用及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把大学生上网的碎片化、浏览化技术特性和网络话语形式与博客、人人网、BBS、QQ等传播媒介结合起来,从而加强大学生自我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
芜湖市民心声网注重情感陶冶,强化社会熏陶。意识形态建设要根植于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而人会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逐步内化。要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渗透到现实生活中,使大众能够从现实经验中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的契合,克服以往的将意识形态局限于革命理想、政治运动而远离大众生活的空洞化现象。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能够引导他们认知一种思想,感知一种信仰的力量,从而在他们身上逐渐形成一种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在社会化活动中建立。社会化活动是许多沿着共同的方向、具有共同的精神、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并肩工作的人们的集体实践,而这种集体实践会形成集体观念和意识,“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就是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化为人们的集体意识不能离开社会环境孤立的展开,而必须走向社会开放的社会生活,创设
集体实践活动的良好社会环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渗透到国家的制度、方针和政策等具体层面,这是人们认知、感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环节,与人们的利益直接关联。
利用文化载体,实现以文化人。文化产品不但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不但能满足人们精神消费需求,还是意识形态隐性渗透的重要载体。文化的生命力在于通过文化产品的不断再生产而得到持续性传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只有通过一定文化产品才能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和延续,一定的文化产品只有通过市场才能输出文化价值,实现文化效益,市场能够以巨大的推动力量使包含一定价值意义的文化产品不断地被复制、被推广,从而使消费者通过日常消费对核心价值产生自然而然的认同。大众文化既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也是确立文化领导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战场。大众文化是形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我们常识经验,是当今社会产量最大、受众最多、影响最大的文化类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就不
可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不能真正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不论是雅文化还是俗文化,是主流文化还是通俗文化,都有影响与建构人心的功能,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的重要领域。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宗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善于把握市场脉搏和捕捉众需求的合格市场主体,改革和完善文化生产机制、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把优秀的文化内容转化为优质的文化产品,“催生经得起市场、众和历史检验的更多叫好、叫座、叫绝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的精神文化产品,决不让那些远离生活的‘艺术家’、脱离真实的‘艺术标准’、忽视人民的‘艺术情趣’成为文化产品生产创作的指挥棒”,坚决抵制和防范各种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30: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4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教育   政治   思想   人们   社会   大学生   网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