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今达教授

·专家介绍
老年人健康码实际使用现状·
编者的话 10年前,为适应我国急救医学发展的需要,以王今达教授为首的我国急救医学专家们创办了《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Chinese Critical Ca re M edicine》)。10年来,《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得到全国急救医学专家们的热情支持、帮助,受到全国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喜爱。随着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杂志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我们向专家、广大作者和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我国急救医学行业中有众多的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他们的成名之路、治学精神、成功经验和广博学识是我国的宝贵财富。1998年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法
我刊创刊10周年,特开辟“专家介绍”专栏,向广大作者、读者介绍急救医学专家的经验;她将使我国急救医学工作者受到启发,获益匪浅;将更有利于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将使《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得到更大发展,创出高质量、高水平迈向21世纪,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我们希望“专家介绍”专栏受到专家们的鼎力支持,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喜欢这个专栏。
由于我们经验不足,还承蒙大家的无私帮助,共同办好这个专栏。
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今达教授
阿什比
李银平
  作者单位:300050 天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李银平 女 36岁 副研究
  王今达教授1925年5月10日出生于北京市,1945年毕业于
约翰 格登
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82年1月~1983年1月,王今达教授
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危重病急救医学,这为
创建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学科奠定了基础。他现任天津市第一
中心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天津医科大学教授,中国中西
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副
主任委员,世界危重病急救医学联合会委员,中国急救医学组织代
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主编,《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杂志主编,天津市卫生局高级医师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1974年8月,王今达教授创建了我国第1个急救医学研究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性三衰(心、肺、肾)抢救研究室,并创建了我国第1个ICU监护病房,当时有14张病床及比较齐全的进口抢救用设备。1980年在前卫生部医政司张自宽司长的支持下,王今达教授在哈尔滨市主持召开了我国第1次全国急救医学学术交流会,并成立了我国最早的全国急救医学学会筹委会,1981年又创办了我国第1本急救医学杂志。1982年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美国费城大学医学院FOX教授等撰写的文章——中国四个现代化的橱窗:天津第一中心医院ICU监护病房。在此文中赞誉王今达教授是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83年王今达教授创建了我国第1个急救医学研究所,这个所拥有7个研究室,30张ICU病床,具有时代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用进口设备。1989年他创办了《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1994年又创办了《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杂志。他所领导的急救医学研究所于1994年
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研究中心,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卫生部危重病急救医学研究中心。
以身作则,培养素质好的队伍
对于建立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学科,过去我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广泛阅读国外的新知识,
学习新技术,通过临床实践,逐渐摸索,积累经验,培养新队伍。在三衰研究室创建之初,王今达教授以身作则,曾连续4年半吃在医院,住在病房,他亲自带领各级医护人员,边学习边实践,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抢救。他对下级要求严格,为此提出了4项素质要求:①要有狮子样的体力;②要有骆驼样的精神;③要有猴子样的敏捷;④要像黄牛一样只工作不索取。对完成工作的态度,他还提出3个千字:①千方百计;②千难万险;③千言万语,完不成工作不罢休的工作作风。
适应抢救急性危重患者的需要,培养知识广搏和技术全面的医、护、技队伍70年代中期,我国的抢救技术水平处于从空白起步的阶段。为此,王今达教授培养ICU病房各级医护人员都能独立从事气管插管、呼吸管理,熟悉现代呼吸机的使用技术,熟悉Sw an Ganz 导管,掌握血流动力学及心输出量监测技术,安放临时心脏起搏器,除颤起搏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检验技师能熟练使用进口设备,准确无误地配合临床抢救工作。培养各级医师的创新能力,并支持他们见世面,出国进修。研究所先后有6名副高级以上医师及1名护士长赴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学习深造,提高了研究所
的技术水平。他要求各级医师要有两栖本领,既要有精益求精的临床工作能力,又要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推动临床工作水平不断地提高。他既指导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也指导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的基础研究,追踪国际上急救医学的新进展,不断开展新课题。
大众投资指南强调急救医学的发展要走我国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现代医学在危重病急救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并非完美无缺。为此他强调既要掌握急救医学的现代知识和技术,又要对它的不足之处用我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加以补充,从而可在某些点上取得既优于西医也优于中医的临床疗效。他首创了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急性危重患者。1972年他在国内最早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抢救各种病因导致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在病因未能去除的情况下,可在48小时内止血,凝血象恢复正常。1978年他对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学说进行了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对有肠道功能紊乱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用凉膈散上清下泻法,可使肺换气功能迅速好转,泻下后24小时内PaO2即能接近正常。80年代初,他对国际上热衷研究的感染性多脏衰进行实验研究,证实了内毒素血症是始动病因,于是提出了“菌毒并治”的新对策,并研制成功具有拮抗内毒素作用的中药针剂“神农33号”,从而使国际上公认的感染性四脏衰及以上患者的病死率从100%下降到50%。为此“菌毒并治”防治感染性多脏衰获得国家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由于王今达教授的研究成果及对世界急救医学发展的贡献,在1989年日本京都召开的第5届世界危重
病急救医学大会期间,世界危重病急救医学学会联合会接纳他领导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学会为成员国学会,他为中国代表。从此,在世界急救医学组织中,有了我们国家的席位。
王今达教授从1974年至今,已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有关危重病急救医学的论文60余篇,此外,1989年他还主编了《危重病急救医学的诊断与》一书。20年来他为全国各地培养专业师资1300余人,为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8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五一”劳动者奖章,多年来他共获得国家及省市级荣誉奖17项。
王今达教授从1945年7月至今已从事医务工作52年,他对祖国非常热爱,亲人都在国外定居,他独自一人在国内,家人多次邀他出国定居,都被他拒绝了。他对患者视如亲人,72岁高龄,仍不论白天黑夜,有时发烧带病去抢救患者。他对下级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医护人员们总是讲:“跟老所长在一起工作虽然很累,但非常高兴。”他一生的事业足迹已证明,他无愧于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收稿:1997宅急便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8:30: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37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急救   医学   危重病   研究   工作   临床   中国   抢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