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4(语音部分)
一、填空:(20渝钛白分,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
1.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学问叫做音韵学
2.一个音节可以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种成分。用汉字表示音类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位;二是把某种共同成分的汉字算作一个类别,并给这个类别起一个名称。
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隋唐时代汉语有四个调类,分别用四个字代表。
4.韵的构成条件是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 ,韵的名称叫韵目
5.汉语音韵学产生于汉末三国时出现了韵书。
6.现存最早的韵书是《切韵》,该书后来成为汉语音韵学的经典。
7.南北朝时期,语音的一个特征是韵母繁化韵部比以前分的多。中古的四声体系确立了,
有很多上古时期收塞音韵尾的入声字变成去声。唐五代时期,韵母系统又向简化的方向发展,韵部减少了。
8.近代汉语共同语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中心基础方言发生转移
9.近代汉语时期,音韵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音韵学著作种类,恩斯特迈尔 是以图表形式分析语音系统的等韵图
10.近代汉语语音的代表性音系是《中原音韵》
11.中古时代的韵书以《广韵》为代表,它的体例可称作三级分类法,它的声调系统是平、上、去、入
12.明代的韵书《韵略易通》在体例上有所改进,它采用的是四级分类法,它的分类次序也跟《广韵》不同。
13.反切的原理是把切上字的声母和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结合,合成另外一个音节,这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它的前提是反切上字和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和被切字的韵母
和声调相同。韵图大约产生于唐末五代时期,盛行于宋元明清。各个时期韵图编纂原理是:以层级分类和交叉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汉语的音节结构
14.韵图把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成上位的大类,叫做
15.“开”与“合”以介音韵腹里有没有u或半元音w ,有u为合口,反之为开口来区分。
16.四等兼用于韵头和韵腹的概念。据现代音韵学家研究,四等的区别既在于韵腹,也在于韵头。主要元音在四等中的分布依次是后、低、前、高,后元音u、o、D、α作韵腹,为一等韵;低元音a和次元音?(字母无法打出, 见教材367页)作韵腹,为二等韵;以前、半高元音e作韵腹,为四等韵;以ī介音为条件,则为三等韵。
17.转和韵摄这两个术语是以韵尾和韵腹为条件归的类。
18.发音时声带颤动的辅音叫做浊音,声带不颤动的辅音叫做清音。
19.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是三十六字母
20. 对音是历史上的音译词,也就是古书里用汉字记录的外语词汇,或者非汉族文字记录
的汉语词汇。
21.《切韵》是代表中古汉语语音的一部韵书,是汉语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是陆法言,成书于。共分193韵。
22.《广韵》由陈彭年、丘雍等再度重修,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共分206 韵。
23.历史上对于《切韵》音系的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图表解析法、反切系联法、构拟音值法
24.《切韵》韵母的主要特点是分韵多。《切韵》韵母到现代普通话韵母演变的主要趋势是合流
25.《切韵》的声调与现代普通话声调内容的差别主要是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
26.先秦韵部主要从诗歌韵文的押韵归纳出来的。
二、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题2)
1.音类指分析出的语音单位。汉语里的音节是天然的独立单位,音韵学的研究基本上就是对音节以下的单位,即音节内部的构成成分进行分析。一个音节可以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种成分,音位也主要指这些单位及其组合。
2.韵目韵的构成条件是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韵的名称叫韵目。
3.反切这是我国古代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的一种方法。其形式为:XAB反或XAB切。其原理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母、声调相结合,组成被切字的读音。其前提是:反切上字和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4.韵书韵书是专门的音韵著作,是以分韵和注音为功能的工具书,也是现代人研究汉语古音的主要依据。它的优点是完整地记录一个语音系统,划分声、调、韵内的同音字组,并且每部书的编纂时间大体明确。不同时代产生的韵书在编排体例上有所不同,表现音系的细致程度也不同。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
5.等韵图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约产生于唐末五代时期,盛行于宋元
明清。宋元为前期,明清为后期,都以层级分类和交叉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汉语的音节结构。
6.韵基传统音韵学的分析方法中,把“韵腹+韵尾”看成一个单位,人们把这个单位称为韵基。
7.韵部以韵基为标准,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称为韵部。
8.小韵中古韵书中的第三层分类是同音字组,一韵之内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划为一组,这样的同音字组通称为小韵。
9.韵摄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几个韵系被归为更大的单位,这样的单位在最早的韵图里叫“转”,在稍晚一些的韵图里叫“摄”。
10.字母古人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声母的代表字叫“字母”。如,三十六字母。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0分,每题5)
1.汉语古音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汉语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三个时期。
A、上古音从西周初到汉末,代表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
B、中古音从魏晋到隋唐五代分前后两期。以《切韵》音系为代表。汉人发明反切,汉语音韵学产生。南北朝时期语音韵母繁化 ,韵部也比以前分得多。中古四声体系确立了,有很多上古时收塞音韵尾的入声变为去声。五代时,韵母系统向简化发展,韵部减少。
C、近代音包括宋元明清时期,共同语的中心基础方言发生转移,出现等韵图,近代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音系。
2.《韵略易通》各层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韵略易通》采用的是四级分类法
第一层分类:以韵基为标准,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称为韵部。
第二层分类:以声母为标准,该书音系有20个声母,用一首早梅诗二十字作字母,这首诗是: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各韵部里同一声母的字类聚在一起,都按照这个次序排列。
第三层:以介音为标准分为不同的组。
第四层:以声调为标准,分到了小韵。
3. 反切系联法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反切系联有三种基本方法:①同用。几个反切共用一个上字,则这几个被切字的声母属于同类。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登,都滕切。几个反切共用一个切下字,则这几个被切字属于相同的韵类。如,东,德红切;公,古红切。②互用。两个字互相作对方的反切上字,是切上字的互用。每对互用的反切上字一定属于同一声母。如,当,都郎切;都,当孤切。为互用。两个字互相作对方的反切下字,是切下字互用。每对互用的反切下字一定属于同一韵类。如,止,诸市切;市,市止切。止和市为互用。③递用。三个以上的反切,每个被切字依次作另一个反切的切上字,是切上字的递用。反之,是切
下字的递用。如,西,先稽切;先,苏前切;苏,素姑切;素,桑姑切;桑,息郎切。西、先、苏、素、桑、息为递用,这些递用的反切上字一定属于相同的声母。再如,干,古寒切;寒,胡安切;干、寒、安为递用。这些递用的反切下字一定属于相同的韵类。
4. 和三十六字母比较,《中原音韵》的声母有什么重大变化?
①全浊声母消失,原全浊声母字变成了清声母字。
②舌上音知、彻、澄跟正齿音的照、穿、床(部分)、禅(部分)合流,成为卷舌音声母照母 ? 和穿母  ?。(?处见教材453页)
③轻唇音非敷奉三母合一,都变成f。
④喻母的全部和疑母的大多数字并入影母,即变成了零声母字。
5. 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是什么?
特点:宋词不按照某种现成的韵书押固定的韵部模式,而是押自然韵,其实际的韵部数目
比唐代古体诗的韵部又少了很多。
依据:我们认识词韵的特点,应着眼于它和官韵不同。因为宋词有很多词牌是平、上、去通押,而不是单押一个声调,所以宋词韵部一般只区分舒声韵部(平上去合在一起)和入声韵部。
四.说明下列诗词的韵脚和韵部:(20分,每题2)
1.送魏大将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1、韵脚:戎、雄、中、功        韵部:东韵
2.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2chd、韵脚:浓、钟、峰、松        韵部:冬韵
3民汉通婚.九日登高司空曙
诗家九日怜芳菊,逐客高斋瞰浙江。
渔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树入秋窗。
木奴向熟悬金实,桑落新开泻玉缸。
四子醉时争讲德,笑论黄霸屈为邦。
3、韵脚:江、窗、缸、邦        韵部:江韵
4.望汉阳柳寄王宰李白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
春风传我意,草木别前知。
2007女足世界杯
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
4、韵脚:枝、丝、知、迟         韵部:枝、知是支韵,丝是之韵,迟是脂韵。
5.送卢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关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5、韵脚:依、稀、违、归        韵部:微韵
6.南乡子·急雨打寒窗陈师道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4:19: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34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声母   韵腹   韵部   声调   韵尾   韵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