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东州兵”

古代文学
说“东州兵”
陈鸣谦
东盟论坛【摘 要】“东州兵”是由长安和南阳地区一带进入益州流民编成,是汉末至三国时期益州地区重要的
一支军事力量,他前面帮助刘焉、刘璋父子稳定了益州的政局,后面与刘备集团合作,在蜀汉政权的军事、
内政、外交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即被称为“东州士”的李严、法正、
费祎、董允等人也成为了蜀汉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为蜀汉政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刘焉 东州兵 黄巾军 东州士
东汉末年,汉宗室刘焉领益州牧,开启了刘焉、刘璋父子两世在益州二十多年的(188-214)统治时期。刘氏父子是江夏人,鲁恭王之后,他们并不是益州“土著”,是地地道道的“客籍”,其对益州的统治依靠的也是一支由长安和南阳地区一带进入益州的流民编成的军队——东州兵。这支军队曾对益州局势产
生了重大影响也和后面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有着密切的关联,是汉末三国时期一支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下面将对“东州兵”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宁波舟山港
一、释“东州”
关于“东州兵”,《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中裴注引《英雄记》言:“先是,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华阳国志》亦称这部分人为“东州人”。可见这支军队的主体是来自南阳和三辅地区的流民。南阳在今河南南部,三辅指长安的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在今陕西西安附近。从相对地理位置上讲都处于益州的东部,“东州”在此指代三辅地区和南阳亦无不妥,所以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东州”之意大概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在两汉时以相对地理位置来称呼特定的一片区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东州”在彼时却更多的指的是古九州中的冀、兖、青、徐等东部几州区域。如《三国志·魏书·臧霸传》:“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又,《后汉书·郑太传》:“东州郑玄学该古今。”李贤注曰:“玄,北海人,故云东州。”再者,《后汉书·樊准列传》:“今虽有西屯之役,宜先东州之急。”李贤注曰:“东州谓冀兖州。”从此几条可以看出,“东州”之意大部分是说的冀、兖、青、徐等东部几州,即今天华北华东区域,南阳属荆州,可以算作是沾边,但是三辅地区在一般观念中是算不得“东州”的。其之所以成为“东州”,还是因为其和益州的相对地理位置。恒温器
事业单位改革时间表
二、“东州兵”的来源和组成共生体
上文已言“东州兵”是由三辅和南阳地区的流民组成的,这支军队的主体是这两个地区流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刘焉入益州后还招降了另外一支重要的军队,即益州黄巾军。据《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中平元年(184),凉州黄巾逆贼马相、赵祗等聚众绵竹,杀县令李升,募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遣王饶、赵播等进攻雒城,杀刺史俭;并下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又别破巴郡,杀太守赵【韪】部。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在犍为。乃之青衣,率吏民攻相,破灭之。州界清净,龙乃选吏卒迎焉。焉既到州,移治绵竹,抚纳叛离,务行小惠。”而《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亦言:“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可以看出两书的记载基本是相同的,都指出了刘焉招降黄巾军为己用的事情,只不过现行的《三国志》校点本将马相的家乡改成了益州,以便更加符合在益州起义的情理,其实此事大可不必,马相应该凉州人,是和三辅、南阳地区流民一样来到益州的人。对于此,高敏先生在《汉魏之际的几支特殊世兵――青州兵、徐州兵与东州兵》(收录于《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一书中)已经明确指出,其基本依据是凉州连年灾荒和兵火,人民迁徙流布的情况很多,马相作为凉州流民迁徙到益州是完全可能的。且两地密迩,交流本多,日后马超亦是从凉州投奔蜀汉,亦可为一佐例。象征图形
有以上的证据那是不是就可以说在刘焉组建的“东州兵”有相当比例的凉州流民存在呢?单凭一个首领马相是凉州人似乎也并不能说明问题,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东汉以来形成的宗族势力和大姓的能量,当时有很多的壁垒、邬壁、营保等,都是宗族自保的组织,这种组织也有“营长”之类,负责领导和保卫。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在马相的背后肯定有一大批宗族故旧或者归附他的流民的支持,此事和百年之后李特入蜀有很大的可比性,其亦是依赖宗族,收罗流亡百姓才成的大事。所以说马相领导的益州黄巾军应该是有相当大比例的凉州人,而这批人被刘焉“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成为其手中重要的武装力量。而史书上并未记载刘焉手中还有其他名目的军队,这支武装后来应该是和“东州兵”合并在一起的,所以“东州兵”中应该是有相当比例的凉州流民存在的,它是由凉州和三辅、南阳地区的流民共同组成的一支军队。
三、“东州兵”与“东州士”
关于“东州兵”,《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中裴注引《英雄记》言:“先是,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而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则曰:“时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从此可以看出两部史书所言的其实有“东州兵”和“东州士”两个概念,之前很多人以其为同义,认为“东州兵”就是“东州士”,其实不然,这两个概念应该是指的不同的两个阶层,从“士”与“兵”的词义来看,“士”无论是指的官僚士大夫还是指的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这个特定体,都是指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所谓的“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士是第一位的。而“兵”则不符合这个含义,兵的地位在社会上一般而言是很低的。东汉末年入益州的流民万家,不可能都有“士”的地位,
· 93 ·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33: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33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东州   益州   流民   地区   南阳   凉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