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与文丑之死的历史

颜良与文丑之死的历史
颜良、文丑在《三国演义》中属于跑龙套式的人物,是作者为了衬托关羽的勇猛而刻
画的。正因为如此,这两位袁绍的大将时而被人故意拔高,时而又会被低估。
执法公信力
白马之围:只叹颜良、文丑命太悲
颜良、文丑是三国时期常并称的武将,在三国二十四名将榜中二人也占有一席之地,
与张绣并列第二十名:“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
在三国评话中,张绣被奉为神,和赵云同为武术家童渊的弟子,后来在长坂坡与赵
云大战三百回合后被赵云刺死;而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先被描写成比张辽、徐
晃还勇猛的大将,后来却被关羽数回合斩杀,让人为之可惜。
因此二十四名将榜将这三个人并列,并感叹他们时运不济,但从这也可以看出此榜排
名的根据是评书和演义的内容,与历史有些出入。其中张绣并无神之名,且是在建安十
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
二年207年跟随曹操征讨乌桓途中去世的;《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说“颜良、文丑皆袁
绍名将也”,二人死后袁绍军非常震惊,可见他们确实属于袁绍军中屈指可数的将领。
先看颜良。
袁绍与曹操的势力范围主要以黄河为界,袁绍在北,曹操在南。袁绍把军队分为三队,分别以沮授、郭图、淳于琼为都督,然后引军向南来到黄河北岸的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
之后建安五年200年二月就派大将颜良带着郭图、淳于琼二军渡过黄河把曹操委任的东郡
太守刘延围困在黄河南岸的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这就是“白马之围”。
四月,当曹操接到东郡太守刘延的告急信时打算立即向北进军解白马之围,这时荀攸
建议曹操说:“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
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武帝纪》荀攸的这个建议是个声东击西的
办法。他建议曹操不要直接去进攻颜良,而是率军渡过黄河到延津作出要攻打袁绍后方的
举动。以“津”为地名的一般是渡口的意思,像合肥的逍遥津等,延津就是黄河北岸的一
个渡口,因为黄河在袁绍和曹操之间是呈西南-东北走向,因此延津位于袁绍所在的黎阳
津的西南方向。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当袁绍听说曹操渡河来到延津,果然马上拨出一部分兵马进
攻曹操,曹操于是又连夜向白马行军,结果“未至十馀里,颜良大惊,来逆战”《武帝纪》。曹操就以张辽、关羽为先锋,“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颜良於万众之中,斩其
首还,袁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关羽传》。
《关羽传》在描写颜良之死只有上面寥寥数语,但读起来却回味无穷。首先颜良作为
袁军的主将是坐在麾盖下指挥的,并没有参加战斗,而关羽作为曹军的先锋则是在万军之
中与敌军直接厮杀的。然后当关羽看到颜良的麾盖后因为立功心切就直接策马向颜良奔来,成功刺死颜良并枭首而还,周围的袁军将领竟然没有敢阻挡的。
还有《关羽传》描写关羽杀死颜良时使用的动词是“刺”字,在我们的印象中,关羽
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对应的动作应该是“砍”、“斩”等字眼,而“刺”字则应该用于、矛、戟等兵器。
其实青龙偃月刀并不是一把刀,而是一类刀种的名称,现存最早的青
龙偃月刀出自宋朝,而且因为刀身精致,主要用于平时操练兵马壮威,并非实战而用。
《三国志》中并未提及关羽使用的兵器,笔者对此有三条猜测:广州白云职业学院
第一,由“刺”字表明,历史上的关羽和其他武将一样使用的都是、矛一类的兵器。例如吕布在《三国演义》中的兵器是方天画戟,但是在裴注《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有
通讯世界“郭汜、吕布乃独共对战,吕布以矛刺中郭汜”的记载,从这可以看出吕布使用的实际是矛。同样在《吕布传》中还有吕布辕门射戟的记述,《三国演义》也因此把吕布的兵器设
定为戟,其实这只戟并非吕布的兵器,只是因为戟的尖头一端有一个或两个月牙状的结构,中间留有空隙,吕布才叫人随便取来一枝戟立在辕门口,结果箭刚好从小枝的空隙处穿过。
第二,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使用的也是一般的兵器,或者比一般士卒的兵器材质更
好一些、更加坚硬。但是仗打多了,兵器也会折断,或变钝了,生锈了,这时武将就会换
另一件兵器,因此一个武将一生用的不会是一件兵器,所以说关羽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定的
兵器。
第三,武将用的兵器种类有时也会有所变化。所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就是说一名
武将对刀剑戟等十八般兵器的用法都要了解,因此他们既可以使刀,也可以使,这个
说明关羽的兵器可能其实并不固定。
洛伦兹曲线
再看文丑。
前文曹操用荀攸声东击西之计诱使袁绍分兵向西南进军至延津,文丑就在其中。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走当地居民,然后沿着黄河向西行军,袁绍军此时已到延津,于是就率军渡过黄河追击曹军,来到延津南“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三国志•卷十•
荀攸传》。曹操将从白马俘获的军队辎重全部丢到道路上,此时袁绍派遣文丑和寄居的刘
备率五六千骑兵而来,结果袁军只顾抢夺放在道路上的辎重,曹操只用了不到六百的骑兵
就大败袁军,曹军大将徐晃“进至延津,破文丑”《三国志•卷十七•徐晃传》,文丑也因
此丧生。
由上可以看出,颜良、文丑之死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统兵的谋略。明水大化
《三国志•卷十•荀彧传》中孔融对荀彧说“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荀彧答称“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如荀彧所料袁绍中了曹操的声东击西之计,导
致颜良仓促应战,结果被关羽所杀;而文丑治军无方,还未开战就纵容部下抢夺军械,其
人必是狂妄自大,结果军败身死。这一方面是因为袁绍调度失策,另一方面也说明二人有
勇无谋,沮授评价颜良说“性促狭指气量狭小,虽骁勇不可独任”《三国志•卷六•袁绍传》。
但不管怎么说,颜良、文丑确实是袁绍军中的熊虎之将,在官渡之战才拉开序幕就双双阵亡,实在可悲!
三国时期的将领文丑是怎么死的?你或许会说:“《三国演义》里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故事脍炙人口,当然是关羽杀死的。”大错特错!
如果读读《三国志》的话,会发现文丑之死与演义所写的出入很大,并非关羽所为,而是曹操设计害死的。
《三国志武帝纪》里说,援救刘延解去白马之围后,曹操亲自带领部队以及车马、辎重撤退,当时手下只有六百余人。就在这时,文丑与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渡过黄河追击曹军。袁军骑兵追击速度很快,曹操的部队受车马、辎重所累,只能慢慢地行进。眼见就要被追上,曹操手下的将领催促他策马快跑,但曹操说:“这时不能跑。”反而吩咐手下人把从白马城运出的辎重粮草统统散落在道路两旁,接着又命令自己的部队在附近埋伏妥当。曹操的将领看到这样的布置,都很疑惑,认为很危险,曹操却显得很镇静,让大家“休得多言”。
一会儿,文丑率领的部队赶到了,袁军士兵看到路边有许多辎重和粮草,一个个都像着了魔一样,眼睛都盯着那些东西,纷纷去抢,于是阵容大乱。曹操看到敌人中计,立即下令出击。敌军猝不及防,被曹操的六百余人打得大乱,一个个落荒而逃,就在这场混战之中,曹兵杀死了文丑。
《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到底是谁杀死了文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文丑并非死于和关羽的“单挑”,而是死于曹操的诱敌之计。也许在罗贯中看来,让袁军大将死于乱军之中,总不如为关羽添上一笔亮丽的彩来得漂亮。
人们习惯同时提到颜良和文丑两人,那么颜良又是怎么死的呢?
《三国演义》中写道,袁绍、曹操两军对垒,颜良骑马立于阵前。曹操派出宋宪和魏续二将,皆被颜良杀死。看到颜良如此勇猛,曹操不知如何是好。谋士程昱为曹操举荐关羽,关羽便手提青龙偃月刀,
跨上赤兔马,径奔袁绍军中,手起刀落,将颜良斩于马下。
而正史中写到颜良之死时,曹操并不在场。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官渡之战时,袁绍遣颜良围攻白马城,曹操立即分兵前往解围,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前去迎击。两军交战时,关羽远远地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冲入万军之中,将颜良刺死,接着又斩了他的首级,击退袁军,就这样解了白马之围。由此可见,关羽并非程昱举荐,而是曹操亲自选出前往白马迎敌。
文丑?-200年,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公元200年,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诱敌之计大破文丑一军,文丑于此战中丧生。明·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根据此段历史描写关羽斩文丑的故事,并广泛流传于后世。
文丑?-200年,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磐河一战,文丑连败数将,差点擒
获公孙瓒,与赵云大战未分胜负,随后与颜良为先锋,击公孙瓒,平定河北。公元200年,袁绍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与刘备挑战,曹操以辎重就道饵敌,文丑兵乱,遂被操击破而死。
史料记载:
又以中子熙为幽州,甥高干为并州。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
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绍军
大震。献帝传曰:绍将济河,沮授谏曰:“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众弗可还。”绍弗从。授临济叹曰:“上盈其志,
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反乎!”遂以疾辞。绍恨之,乃省其所部兵属郭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3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32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丑   白马   辎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