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汉末年佛典翻译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特点

浅析东汉末年佛典翻译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特点
作者:周霞 王思茵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尤卓尔11
        要:在我国,佛教作为重要的宗教之一,影响着国民文化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人们的思想,行为等。从西汉时期至今为止,佛教已在我国流传长达3500年。由于佛教是外来教,在它进入我国时,佛典的和翻译对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兴盛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东汉末年佛典翻译兴起的背景、发展;以及该时期佛典翻译的主要特点。
洗药机
        关键词:东汉末年;佛典;翻译
        作者简介:王思茵(1991-),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外国语学院2013届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翻译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走进高三]H315.9 [文献标识码]阳光聊天室A
        [正丁醇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1
        一、东汉末年佛典翻译的产生背景
        佛教在东汉初传入时,并没有多大的势力影响,起初只是作为黄老信仰的长生不老术之一而传入的中原大地的。直到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中央朝廷政治腐败,皇朝动荡不安,农民起义连年不断,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普通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百姓们期冀生活的温饱和国家的太平,更渴望有一隅心灵和精神的家园。于是在这动荡不安之际,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应运而生。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在于佛典的翻译,因为梵文的佛经只有在译成汉文后,才能被汉人阅读、了解、受持,佛教才能传播开来。因此,中国的佛教史应该说是以佛教经典的翻译作为发端的。
浙江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        在东汉桓、灵二帝时,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的中原,如安息的安世高、安玄;月支的支娄迦谶、支曜;天竺的竺佛朔,康居的康梦祥等。他们都十分重视佛典的翻译工作,也翻译了大量的经典,由此佛教译业渐盛,法事也渐兴,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东汉末年的佛典翻译事业,主要开始于安世高,其次是支娄迦谶。他们翻译的佛教小乘禅法和大乘般若学方面的许多经典,是我国最初的一批汉译佛典。安世高翻译的佛典中
经较多,成了以后中国禅学的先驱;支娄迦谶几乎是翻译《般若》系的典籍,成了以后中国般若学说的先驱。这也说明了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的佛教有两个系统,一是安息系统,一是支月系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40: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3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佛典   中国   生活   传播   中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