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工艺的5nm和7nm是怎么来的?揭开芯片工艺和摩尔定律背后的“秘密”

芯⽚⼯艺的5nm和7nm是怎么来的?揭开芯⽚⼯艺和摩尔定律背后的“秘密”1:摩尔定律
1965年,硅⾕传奇,仙童“⼋叛徒”之⼀,英特尔原⾸席执⾏官和荣誉主席,伟⼤的规律发现者⼽登·摩尔正在准备⼀个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
在他开始绘制数据时,发现了⼀个惊⼈的趋势。
每个新的芯⽚⼤体上包含其前任两倍的容量,每个芯⽚产⽣的时间都是在前⼀个芯⽚产⽣后的18~24个⽉内,如果这个趋势继续,计算能⼒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
这个就是⼤名⿍⿍的摩尔定律,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描述,异乎寻常的正确。
总结来说:
寻梦奇地1:集成电路芯⽚(wafer)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每隔18个⽉就翻⼀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提⾼⼀倍,⽽价格下降⼀半。
3、⽤⼀美元所能买到的计算机性能,每隔18个⽉翻两番。
你可能觉得摩尔定律平平⽆奇,只不过是⼀个总结?
其实这可以推导出了⼀个公式,那就是每18个⽉,在芯⽚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芯⽚⾯积减半。
这样相同的⼤⼩的wafer,可以⽣产出多⼀倍的芯⽚。
如果上⼀代⼯艺芯⽚⾯积是1mm2,在新⼯艺上,⾯积就是新⼯艺的⼀半,也就是0.5mm2。
我们假设两代⼯艺wafer成本⼀样(⼀般新⼯艺会贵⼀些),那么采⽤新⼯艺,其成本是原来⼯艺成本的⼀半。
这个就是摩尔定律揭⽰的现实:
那就是,采⽤新⼯艺的芯⽚,⾯积更⼩,功耗更优,频率更⾼,成本还更低。
这个就是新⼯艺对⽼⼯艺降维式的打击!
这些优点和好处就是驱动芯⽚⼯艺不断进步的发动机。
也就是摩尔定律的内涵。
那如果芯⽚⼯艺进步,每个晶体管的尺⼨就会缩⼩,那到底缩⼩多少?
如上图所⽰,晶体管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下⼀代新⼯艺的芯⽚⾯积是上⼀代的⼀半。
那么X和Y什么关系。
如果我们按照正⽅形来计算的话?
那么新⼯艺⼤约是⽼⼯艺晶体管尺⼨的0.7倍。
radeon x550
也就是晶体管会缩⼩0.7倍。
那根据摩尔定律,我们利⽤初中数学知识,就能算出每⼀代⼯艺的进步,从800nm开始(这个80586的⼯艺节点)。
⽽芯⽚⼯艺的发展也印证了这⼀点:
从0.8 µ m、0.5 µ m、0.35 µ m、0.25 µ m、0 .18 µm、0.13 µ m、90nm、65nm、45nm、32nm、22nm、16nm、10nm、7nm,5nm。
实际的⼯艺节点,符合了这个要求。
摩尔定律和现在芯⽚制程完全吻合。
神奇!
2:半节点
可能有些⼯艺制程知识的同学会说:
有点不对劲,
这个图⾥,制程很⽕的40nm,28nm,14nm跑哪⾥去了。
对,这就涉及到⼀个芯⽚制造⼚常⽤的⼿段。
shrink。
wikipedia我们都知道,⼀个⼯艺节点研发成功后,其研发成本是很⾼的。
如果可以在这个⼯艺节点上持续优化,⾯积,功耗等等。
也是⼀种最⼤化利⽤原有投⼊的⽅式。
就像intel就在14nm上做的⼀样。
14nm+++
持续优化。
⽽我们今天讲的shrink,也是⼀种优化。
它本质上是利⽤光照(MASK)等⽐例缩放后。晶体管尺⼨缩⼩⼀点,芯⽚仍然能够正常⼯作,从⽽减少芯⽚⾯积,降低成本。
那么shrink的⽐例是多少?
Shrink ⼀般可以将晶体管的尺⼨缩⼩0.9倍。
⼤约每个边长缩放为0.9;整体⾯积缩⼩0.81;
这个过程⼜称为,芯⽚收缩(die shrink)。
然⽽,按⽐例缩⼩可能引⼊新的问题,例如漏电流增⼤,但是通过⼯艺参数可以来调节漏电,shrink在不改变⼯艺特性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也能挖掘这个⼯艺节点的潜⼒。
这些shrink后的⼯艺节点,也被⼈称为半节点。
例如:
40nm是45nm shrink后的半节点。
28nm是32nm shrink后的半节点。
20nm是22nm shrink后的半节点。
14nm也可以看作16nm shrink后的半节点。
把前⾯的⼯艺,乘以0.9就可以了。
DIE shrink是芯⽚制造⼚家来做的,和芯⽚设计公司没有关系。
⼯程师设计完成的版图都是 pre shrink的,⽽到了⼚家⽣产的时候,直接进⾏shrink,⽣成的die的⾯积⽐版本等⽐例缩⼩。
外文参考文献所以我们现在芯⽚设计⼯程师,做40nm或者28nm等半节点⼯艺时,都有⼀个shrink的流程。
会发现,芯⽚的版图⽐实际的DIE的⾯积要⼤。
如果我们计算最后的DIE(芯⽚)⾯积,实际上要算shrink之后的,⽽不是版图的⾯积。
EDA⼯具标注的都是shrink前(pre shrink)的⾯积。
那就是设计公司给了芯⽚制造⼚⼀张10X10的设计图纸,⽽芯⽚⼚⽣产的尺⼨却是9x9。
具体DIE,WAFER等定义,不熟悉的同学,可以参见⽼哥原来写的的《⼈类⾼质量芯⽚⼯程师的那些“⿊话” 》
这些优化后的,40nm,28nm等等,成为了更成熟和长寿的⼯艺。
唐健生
⽽原有的45nm,32nm等,与优化后的40nm,28nm相⽐,不再具有优势,⼚家不再推这些⼯艺⼯艺。
大功率开关电源设计
事实上,业界通常把45nm/40nm, 32nm/28nm, 22nm/20nm, 16nm/14nm 这些⼯艺节点,看作同⼀个⼯艺节点,是⼀代,只是⼚家通过shrink这种⼿段,进⾏的优化。
加上shrink以后,我们看到⽬前的28nm,14nm,10nm,7nm,5nm都可以⽤摩尔定律上⼀节的初中数学知识算出来。
严丝合缝,理论和实际吻合的很好。
⼽登.摩尔,真神⼈也!
3:栅极长度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些数字⾥⾯隐藏着⼀个极⼤的隐情。
我们来看⼀张图:
⼤约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末,节点的命名是基于它们的栅极长度命名的。IEEE的此图表显⽰了以下关系。
栅极长度(gate length)和半节距(芯⽚上两个相同特征之间的距离的⼀半)匹配⼯艺节点名称,这个其实
0.5um,0.35um,0.25um的⼀些命名的原因。
但是在28nm以下,由于采⽤finfet这些新的技术,这些和实际的节点和栅极长度,以及半节距(half-pitch)就匹配不上了
如果保持节点名称和实际特征尺⼨同步,就会如红线所⽰。
2015年前,芯⽚制造的最⼩⼯艺尺⼨就会跌破1nm。
⽽实际上,⼚家暗渡陈仓了,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2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23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节点   实际   设计   摩尔定律   计算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