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浅析美术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作者:***
蓬莱市人事局
来源:《求知导刊》2021年第34期
        摘 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处于隐性的位置,因为这层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对这一目标的设定。鉴于此,本文对情感目标教与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师生情感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羊城电子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感目标;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4-0093-02
        引 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将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1]。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参中将其简称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前两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相对处于显性的位置,一般从师生的外显行为、学生的创作成果等方面可以体现;而情感目标相对处于隐性的位置,因为这层目标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更多关注的是精神层面,是一个情感内化的过程。
        一、情感目标达成过程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在美术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达成情感目标,会在课堂小结或拓展教学环节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提炼,然后一股脑儿倒给学生,如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感受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等。这看似是一个教学环节,但往往临近下课才进行,并草草了之,会给学生一种生硬、刻意的感觉。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界定是模糊的,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它的本质是什么?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到梁玖对三维目标的详细描述。他在《论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外化指标》一文中将“三维目标”的本质性指标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并制成了表格(见表1)。
        梁玖在文中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就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美术的“教与学的任务”之中与之后,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情怀及观念[2]。从中可以看出,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不是通过某一个教学环节实现的,而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感染师生,进而内化成某种情怀与观念。因情感是相互感染的,在教学中,师生双方在美术课程内容和教学情境中都会形成各自的情怀及观念,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程内容设定情感目标,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生成的教学情境调整、引导学生的情感。
        “三维目标”的设定使教师的教学更具导向性,但是其实现标准很难统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比较难拿捏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但教学目标中缺乏这一目标的引导,会有什么样的外显表现呢?笔者结合从教经验及对同行课堂的观察发现,如果学生缺乏情感体验,课堂就会不生动,学生的作品也不灵动。
        二、丰富师生情感体验的方式探讨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将其整理如下。
        (一)实施多感官教学
丁晓兵妻子
        笔者在“友善用脑”的研究与教学探索中发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对情感目标的达成有很大影响。在“友善用脑”教学中,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不同的感官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效果,其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不仅变换了学习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还整合了信息接收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学生不同的感官,也就等于多维度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反修正主义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二年级上册“诱人的瓜果”一课时,教师除准备丰富的瓜果图片,还应将瓜果实物带进课堂,这样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笔者在教学这节课时带来了苹果、火龙果、石榴、带刺的黄瓜、杨桃等,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杨桃不同视角下的外形变化和苹果横着切露出的五角星、用手摸一摸带刺的黄瓜、嘴巴尝尝酸甜的石榴等,让其在美术课上多方位感受瓜果特性。
        学生通过眼、耳、手、鼻、口等多重感官感受瓜果,在创作时才不会局限于瓜果外在的常见形态,而是能关注水果的内在美、彩美。多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帮助他们创作出生动的作品(见图1)。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师生关系和谐,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3]。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你会设计邮票吗”一课时,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对邮票不是很熟悉,笔者带来真实的邮票供学生观察、欣赏。在让学生进行创作前,笔者创设“作品交易”情境,告知学生他们设计的邮票将以“邮票交易市场”的形式进行展评,他们可以用手中的“代金券”购入心仪的邮票。学生顿时充满创作热情,认真投入创作,很好地完成了作品(见图2)。在展评环节,大家积极参与。对没有成功交易的邮票,大家帮忙分析需要改进之处,帮助“作者”到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
        自己的作品能得到他人的赞赏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特别希望得
到他人的肯定。创设“交易市场”的情境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教学的乐趣;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同时体会到美术课堂的亲和、师生友谊、作品被认同等情感。
        (三)凸显校本课程特点
        挖掘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因地制宜,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校本课程是学校的标志,师生在校本课程中能够获得独特的情感。笔者参加了为期一年的美术乡土文化课程的研修活动,在这一年里观摩了不同学校独具特的校本课程,有文化遗迹、人文新景、民间艺术等不同类别,每一节课都带给师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给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例如,A校对岳飞将军有关的素材进行挖掘,开发相关校本课程。该校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对岳飞将军的精神有了独特的情感体验。B校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挖掘,开发相关校本课程——“石塘竹海”,此课程贴合学生的生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竹文化、竹的品格,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拥有了独特的情感。C校以蜡染开展校本课程。该校学生对蜡染的历史、文化、技艺等相关知识有了了解,在学习与创作中自然而
然对这项传统技艺有着独特情感。
        (四)感悟美术作品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审美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积极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发表感受和见解,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包括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创作者是最了解自己的作品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预留介绍自己作品的时间。每幅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听学生娓娓道来,教师也能对作品背景有所了解,而不是将关注点仅停留在学生的绘画技巧上。学生在分享中不仅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获得了情感体验。
        结 语
        在美术教学中,师生的情怀及情感是相互感染、互相影响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
应尽可能地根据课程内容及教学情境设定情感目标。由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涵盖多方面的内容,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都具有差异性,所以,同一节课不同教师来执教或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班级授课都会达成不同的情感目标。教师切不可因为情感目标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模糊它、忽视它。马红妹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梁玖.论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外化指标[J].中国美术教育,2018(01):14-17.
        张屹.美在江宁[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7.
读者寄语        作者简介:陶雅萍(1989.2—),女,江苏南京人,一级教师,张屹名师工作室成员。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2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18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情感   教学   目标   教师   课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