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冯盼,李文荣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文章以配第-克拉克定理为理论指导,立足云南省经济发展状况,定性分析了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同时引入就业弹性系数,进一步定量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程度。最后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结合云南省产业调整趋势,提出科学合理的产业调整对策建议,即以大力发展高原特现代农业,调优第一产业为基础;以加快云南特新型工业化,调强第二产业为主力;以推动新型服务业发展,调快第三产为方向,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关键词: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弹性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云南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目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稳经济、调结构、转方式,引领产业发展;以重点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优化升级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既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产业生产部门
之间生产要素的结构调整,因此做好产业调整和承接,有利于扩大本区域或内部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这不仅是加速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更是解决区域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而目前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第二、三产业用工量也大幅减少。因此,如何调整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就业、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是云南省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特征
近年来,云南省经济发展增速,在云南省转型协调发展过程中,其突出高原特重点产业发展,加大农村第一产业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调整第二产业内部层次,优化第二产业发展方式,升级第三产业发展结构,健全第三产业的市场秩序。
西部开发的资料
(一)产业结构特征
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配第-克拉克定理,主要是研究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学说。理论最先是由威廉•配第发现,而后经过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库兹涅茨、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进一步验证分析和补充发展。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转移就业在三次产业中如何分布结构与演变的理论,即随着经济水平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国民劳动力就业就由第一产业(广义农业)向第二产业(制造业)转移;当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
劳动力就业就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就业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变化趋势总体是,第一产业减少,而第二、第三产业相应增加。
自“十一五”发展以来云南省经济发展处于协调增速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共同驱动经济平缓增长,根据云南省2006—2018年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变化特征,在2006—2012年期间总体呈现出“二三一”的发展态势,在2013—2018年期间总体呈现出“三二一”的发展态势(见图1)。截止到2018年年底,云南省的总产值为17881.12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报告为14.0:38.9:47.1,其中第三产业比重高出第二产业8.2%,第二、三产业在2018年对云南省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86%。这表明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趋势完全符合配第-克拉克的演变定理,即一产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比重不断上升。
—88—
表1 2006—2018年云南省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统计表
(注:数据来源:《云南省统计年鉴(2019)》。)
年份
总产值 (亿元)第_次产业 (亿兀)第二次产业 (亿元)第三次产业 (亿兀)
20063998.50724.40
1711.53
1562.57
20074818.57
870.52
2045.471902.58
20085711.33
1024.292461.292225.75
20096193.03
1072.392592.74
2527.90
2010
7251.92
1114.57
3235.422901.932011
8933.96
1423.95
3795.723714.292012
10361.631670.964439.71
4250.96
201311895.23
恢复精力
1878.464965.735051.04
2014
12883.162007.43
5313.35
5562.382015
13702.63
2079.315450.466172.86
2016
14818.80
2225.495690.16
6903.15
201716376.342338.37
6204.977833.002018
17881.12
2498.86
6957.44
8424.82
8000.00-:
6000.00 < S  4000.00-=
〜2000.00-:
0.00 丄
…■第一炸业
(亿元)—第新业
(亿元)----第业
///褂閉律卅能忒裙褂炉褂
(饥)
年份
图1 2006—2018年三次产业生产总值趋势图
(二)劳动力就业结构特征
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相应变化是市
新两个凡是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随着劳动力生产水平 的不断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GDP 比重逐渐下 降,而二产和三产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农业中的劳
动力不断向二产、三产转移。根据云南省各项数据统 计计算(见表1),云南省就业结构基本呈现出一产和
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显著上升的发展状态,说明 其劳动力就业市场主要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 三产业转移流动。根据表2结果分析,2010年以来云
南省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滑,下滑幅度为8.5% ,第二 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44.60%下滑到2018年的38.9% , 下滑幅度为12.78% ,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由2010
年的40.00%上升到2018年的47.10%,上升幅度为 17.75% o 由此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扩大就 业市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依据云南 省统计公报数据:云南省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
34.7%上升到2018年的47.81% ,涨幅达37.78% (见
表3)。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促进了云南省第三
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缓减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 的压力,使农村劳动力就业平台规模逐年扩大,吸纳
了农村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逐步成为农村劳动力就
业的主渠道。
表2 2010—2018年云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
比重统计表
年份
第一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
第三产业(亿元)增加值比重(%)增加值比重(%)增加值
比重(%)
20101108.3815.303223.4944.602892.31
40.00
2011
韦伯1411.01
15.903780.3242.503701.79
41.602012
1654.55
16.05
4419.2042.87
4235.72
41.09
20131895.34
16.204927.82
42.004897.75
41.80
2014
1990.07
15.535281.82
41.22
5542.70
43.25
2015
2055.7815.09
5416.12
39.776147.2745.14
2016
2195.11
14.845690.16
38.486903.15
46.68
20172338.3714.28
6204.9737.89
7833.0847.83
2018
2498.86
14.006957.4438.90
8424.8247.10
(注:数据来源:《云南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中国报
告网整理获得。)
三、云南省三次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弹 性分析
就业弹性是用来衡量产业就业增长率对产值增 长率变化的敏感度。公式可表示为:就业弹性=某一
时期内就业增长变化率/某一时期内产业经济增长变
化率,即:E i =(AL i /L i )/(AY i /Y i )(i=l,2,3),公式中的 i 表示第i 次产业,△—表示第i 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化
量,Li 表示第i 次产业就业总人数,AYi 表示第i 次产 业生产总值变化量,Y 表示第i 次产业生产总值。当 就业弹性E  i 大于0时,随着第i 产业生产总值的提高, 表明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就有拉动作用,则该
产业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将相应增加,当就业弹性E  i 小
于0时,表明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有挤出作 用,则该产业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将相应减少。通过计 算云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可以看出,哪个产业最
能带动就业。那么,农村劳动力就最适合向这个产业
转移。
表3 2010—2018年云南省城镇化率统计表
(注:数据来源:云南省统计公报整理获得。)
年份
201020112012
2013201420152016
20172018城镇化
率(%)34.7
36.839.31
40.4841.7343.3345.03
46.69
47.81
— 89
根据云南省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计算岀2006-2018
年云南省三大产业的就业弹性,如表4所示。
表4 2006—2018年云南省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统计表
(注:数据来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2006—2019)>计算整理获得。)
年份
产值增长率(%)
就业增长率(%)
年就业弹性
第一次 产业第二次 产业第三次 产业第一次 产业第二次 产业第三次 产业第一次 产业第二次 产业
第三次 产业20060.0870.1670.12
-0.0070.0710.101-0.0800.425
0.842
2007
0.168
0.163
0.179-0.0070.0660.092
-
0.0420.4050.514
2008
0.150.1690.145
-0.004
0.0670.085-0.0270.396
0.586
20090.045
0.051
0.12-0.004
0.076
0.045
-
0.089
1.490
0.375
2010
0.038
0.199
0.129
-0.0010.085
0.08-0.026
0.427
0.620
2011
0.2170.1480.2190.015
0.074
0.053
0.0690.5000.242
20120.148
0.1450.126
-0.0360.038
0.09
-0.243
0.262
0.714
20130.11
0.106
0.158-0.013-0.010.065-0.118
-0.0940.41120140.064
0.0650.092
-0.0150.015
0.075-0.234
0.231
0.815
2015
0.0350.0250.099
-0.009
-0.021
0.006
-0.257-0.840
0.06120160.066
0.042
0.1060.0070.04
0.0270.106
0.9520.255
2017
0.0480.0830.119
-0.0440.0130.057
-0.9170.1570.4792018
0.064
0.108
0.07
-0.045
0.0280.054-0.703
0.259
0.771
从表4可以看出,自2006年以来云南省的三次产 业的就业弹性变化呈现如下特点:
“十一五”发展期间(2006—2010年):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平均就业弹性分别是-0.053、
0.629和0.587,这期间第二产业就业弹性最高,对劳动
力需求市场有拉动作用,表明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 移就业具有最强的吸纳能力。这一时期云南省还出 台了《云南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6年
三网本)》,在此基础上,云南省全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信息化带动产业链、自主创新,多举措引导投资发
展方向,推进区域发展,培育工业强县、产业基地,让
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促进劳动力向优势企业
流动。
“十二五”发展期间(2011-2015年):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平均就业弹性分别是-0.157、
0.012、0.449,这期间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最高,对劳动
力需求市场有拉动作用,表明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 移就业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这一时期云南省调
整 优化需求结构,在继续保持稳定投资的基础上,努力
扩大消费,将重工业化产业链建设向高附加值服务业 转型升级,发展云南特民俗村落旅游、积极承接产
业转移,有效满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发展要求。
“十三五”发展期间以来(2016年至今):第一产
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平均就业弹性分别是-0.505、 0.456,0.502,**十三五”以来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为最
高,对劳动力需求市场有拉动作用,表
明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具有最强 的吸纳能力。这段时期,云南省为推进 供给侧结构改革,出台了《云南省产业
发展规划(2016—2025)》和《关于加快
生活性服务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 意见》,主要推动新型服务消费产业链
结构调整,全省重点支持服务业和公共
服务平台建设,在发展高原特农业的 同时,提升高原特农产品出口优势和
服务水平,有效吸纳了农村劳动力
就业。
综合平均计算结果显示,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自2006年以来的 平均就业弹性分别为-0.197、0.352、
0.514o 从整体上看,就业弹性从第一产
业、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呈波动上升趋势,这说明
云南省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总体上对农村劳动力就 业是有促进作用的。从纵向上看,第三产业对农村就
业的增长贡献服务最大,也反映了农村劳动力主要的 流向是第三产业服务行业,这与之前的配第-克拉克
定理分析相当一致,而第一产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 吸纳能力后劲不足,总体处于相对偏低水平。
四、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
业的主要影响及原因分析
(―)第一产业方面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分析发现:云南省第一产 业就业吸纳能力严重滞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同时对就业结构弹性进行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就业比 重逐年下降,结合云南省省情和地域特性分析有以下
几个原因:第一,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优势绿农 业产业生产基地数量虽多,但总体规模小、分散,标准
化建设水平低,符合绿、有机、无公害化标准基田较
少,标准化养殖体系不完善。第二,农业标准化生产 程度低,农业仍然以小规模农户为主进行生产、加工,
导致标准化推广受阻,农产品质量认证、品牌服务体
系建设薄弱。第三,农业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率低,农 业科技推广服务受财力、人力、技术的限制而制约着鱼的资料
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
—90 —
(二)第二产业方面
在对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弹性纵向分析中发现,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十一五”期间处于快速增长期、“十二五”期间处于缓慢下滑期,而“十三五”以来呈平稳增长趋势。结合对云南省省情和各项政策分析,原因如下,第一,主导产业发展不平衡,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年鉴、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云南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有金属产量下降4.4%,卷烟产量下降2.4%,表明地方优势资源型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非资源型产业(高新科技、机械装备)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缓慢。第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优质初级原材料供给不足,缺乏加工基地建设,深加工能力弱,加工成本高,支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带动能力不强。
(三)第三产业方面
结合云南省情和各项服务政策分析:第一,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水平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传统旅游、住宿、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娱乐、交通占比偏高,现代新兴服务业,如教育、科研、文化、福利等发展后劲不足。第二,社会公共服务部门组织协调能力弱,服务体系功能不够完善,社会化推动作用不强。
五、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个区域的就业人员能否顺利地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业结构偏离农村劳动力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长期处于失衡或偏离状态,就会造成产业失衡、失业率扩大,甚至引起社会稳定问题。从云南省产业结构长期变化看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途径促进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一)大力发展高原特现代农业,调优第一产业为基础
加快发展高原特现代农业,立足云南区位优势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或转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经营体制、多功能性转变,特别是高原特生态有机农产品;重点培育优势产业链,形成特产业;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加强农业科技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创新农业科技的多种服务推广方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业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和谐统一。
(二)加快云南特新型工业化,调强第二产业为主力
提升第二产业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优化非农产品加工业内部结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增速,云南省第二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多元化,走产业延伸和升级的路径。应该调整深化内部资源型依赖问题,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深加工产业链要向下游拓展和发展,要充分依托云南省的区位优势,各州(市)要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低耗能型的加工项目,加强对制造业结构调整,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进高新技术和产业扶持配套项目,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面对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大战略机遇,要运用技术研发与技术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大规模发展新兴产业,增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三)推动新型服务业发展,调快第三产业为发展方向
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发展新型服务业。积极培育高原特文化旅游、文博汇演、民族特小镇和农家乐等地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云上云”行动计划,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技术和服务水平;重点发展高端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新型金融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积极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对拉动农村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全面提升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使其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渠道和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王萍: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马爱玲: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视角的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4]郑宝华:云南省农村发展报告[M].云南出版集团,2018.
[5]段云龙、刘永松、杨立生:云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⑹郭丹、谷洪波、尹宏文: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1).
[7]贾红海:云南省产业结构分析[J].当代经济,2014(1).
(责任编辑:张琼芳)
——91——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2:2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40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产业   发展   劳动力   就业   农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