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韵弦音六十载—— 刘兰芳谈东北大鼓

高 旭
  刘兰芳,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从艺六十多
王忍之
年来,形成了激情洋溢、豪迈雄浑、极富声韵美的艺术
风格。除了评书,还有一种艺术形式是她多年来一直
热爱、传承、牵挂的,这就是日渐式微的东北大鼓。为
什么她对东北大鼓念念不忘,东北大鼓对她的艺术风
格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本篇将采用口述史的形
式,生动讲述刘兰芳与东北大鼓的点滴细节,系统梳
信道间隔
理东北大鼓在她的艺术生涯中的地位与作用。
火烧赤壁缩写  一、唱东北大鼓是我的童子功
  我是辽阳人,1944年生于艺人家庭。我的母亲和
两个姨娘、表都是唱东北大鼓的,过去叫“奉调”[1]。另外,我的表哥,就是我姨娘的孩子弹三弦。新中国成立前,他们都是在小河沿的凝香榭献艺。像我妈跟霍老师[2]一块唱大鼓,那阵儿霍老师是票头[3]。受家庭熏陶,在学生时代我就会唱几段,像《忆真妃》,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的,但是张嘴就会。可以说,我唱东北大鼓的根基比评书要深、要久,从小就有了根基。
  1958年,家里生活困难,因为我从小没有父亲,跟着母亲长大的。我母亲生了很多孩子,家里太困难了,我初中二年毕业,念三年的时候就辍学了,给了肄业证,就拜了杨丽环为师。杨丽环老师既唱东北大鼓,又能唱西河大鼓,还能唱河南坠子,会弹三弦,那是好老师,河南人。我很感谢杨老师,杨老师教我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的我西河弦,但是没学出来。我
想家了,给妈妈写信,就回到了辽阳。
  在辽阳,茶馆听书的时候赶上我的表张曼云青霉素过敏,在西丰被一针扎死了。这样光剩一个弦了,弹弦的就是我哥哥张文科。我三姨娘就这么个女儿,难过,就要培养我。当时我十多岁,就天天教我写什么呢?写《封神榜》,自己编着唱词,由我哥弹弦,叫我溜弦唱。我姨娘一看我懂得辙韵,说“这个孩子可能天生吃这个。”[4]这样,我哥和我,到了辽阳县的杂技团,就算招工进去的。我既当报幕员,也唱段大鼓。那阵儿就会了什么呢?《忆真妃》,也就是京韵(大鼓)的《剑阁闻铃》,还有《王二思夫》。《忆真妃》是跟我妈学的,《王二思夫》是跟我三姨娘学的。还有《马跳檀溪》《灯下劝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等,就会了这么几段。
鼓韵弦音六十载
—— 刘兰芳谈东北大鼓
刘兰芳表演东北大鼓
  二、正式拜师,得艺名刘兰芳
  1958年,由杨呈田先生领我考入鞍山曲艺团。鞍山曲艺团有30多个说书的,除了几个说评书的,都是唱西河大鼓的,只有我老师是唱东北大鼓的,叫孙惠文,她的原名叫孙凤书。考上之后,到了单位,一个小行李卷,进了那个学员班,工资17块钱,每天就听老师说书。那阵儿没拜师,每天听《三下南唐》《杨家将》《三侠五义》。业余时间,阎春田老师弹弦,给我吊嗓子。这鼓板唱腔我都行,但是和弦和不对,因为他是属于南城派,我师父是海城人,南城派,我唱的是奉调,不一样。这个弦师非常好,他认真地和我俩磨合,最后应该说一个小孩跟这位老师珠联璧合,很快就上台演出了。当时顶地[5]之后就唱东北大鼓,先就上了锦州,锦州当时的老师是陈青远[6],在唱《曹家将》,宋修仁[7]老师唱的好像是《绿牡丹》,那阵儿陈丽君跟我俩年龄相仿,她也演出,我也演出,效果特别好。3个月之后,那阵儿工资是挣25块钱,每天收入都20多块。演出时,我唱的比较多,回团之后正式拜师,就拜的是孙惠文老师。团里还有赵玉峰[8]师爷,是西河大鼓东派创始人。我师父是女的,孙惠文先生,她的先生叫杨田征,是赵玉峰先生的内弟。我们开始是赵师爷给的名字,我叫“刘慧敏”,结果
和孙惠文老师同辈了,不行,压辈,后来就改叫“刘兰芳”。
  三、访名师霍树棠,提升艺术水平
  1961年,我们鞍山曲艺团调来个新团长,叫范林善,说我们曲艺团没有单段,都是长书,就把我们的学员都分配出去了。当时我的年龄小,才不到20岁,把
我给送到沈阳,拜霍树棠为师。听霍树棠先生的名字,回去我跟我妈说,我妈知道,我妈说霍树棠跟我一起,他外号叫“火车头”,这个“火车头”是解放前就有的,她说“我们都认识他”。
  在曲艺厅里开阔了眼界,江玉洁[9]大唱的是《陈兰香翻身》,由她教我这段《陈兰香翻身》,霍老师教的是《虎牢关》。他常唱的段子有《虎牢关》《夜战马超》《绕口令》等。霍老师高高的个子,胖老头,厚嘴唇,大眼睛,声音浑厚。他的低音部特别好,声音浑厚,像大贝斯一样,而且吐字清楚,他声音里裹着字,应该说都是精品。
  另外,他擅长“刀马金戈”,所以他基本都是“三国段”。当时弹三弦的是贺宝升[10],等到后来的弦,都是贺福全[11]了。学员就是杨玉凤、朱巍、郝赫,年龄好像都比我大一点,在这厅里头早上压腿、喊嗓,走走圆场什么的。
  霍老师是1902年生,今年是2022年,诞辰120周年。他活了71岁,他的演出声情并茂,音韵浑厚,
原来是唱西城调。
  东北大鼓派别很多,因为它是来自农村,叫屯大鼓。什么叫屯大鼓呢?就是流水板多,二六板多。因为霍老师善于学习,就在北镇的农村摸竿子说书,是盲艺人带出来的,后来拜北镇的冯先生,之后进了沈阳融合了西城调、南城调、奉调。
  应该说,霍老师是生在旧社会,工作在新中国,是旧社会艺人翻身之后的老新文艺工作者。他思想进步,一解放他就参加了曲艺改进会,然后又当了副会长,1952年冒着林弹雨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赴朝演出的都是新段子,什么《渔夫恨》《罗盛教》《杨靖宇大摆口袋阵》,他能唱新段子。霍先生跟着共产党走,翻身不忘党恩,当时赴朝时候50多岁了。
  东北大鼓原叫奉调,又叫辽宁大鼓,由于扩展到黑龙江、吉林,于七几年才命名为东北大鼓。所以就永远不要忘记东北大鼓的发祥地是沈阳,是从北京传过来的,结合本地的小调、二人转各种腔调,融合出这个东北大鼓,我们要珍惜,要留下来。在刚解放的时候,我妈告诉我,解放艺人登记60多个,我看他们霍家人传承说有100多个唱大鼓的。当时在70年代,
我看啊,东北大鼓表演艺术家霍树棠(左二)
唱单弦那个,马增芬是西河(大鼓),马增蕙唱单弦,就说明东北大鼓在辽宁这块沃土上是很灿烂的一枝花,是文艺舞台百花园中的一枝鲜艳的花,可是由于没有传承下来,很少了。2006年,音乐学院搞了一次霍老师的纪念活动,我想不到东三省还有我们辽宁省能够集合这么多东北大鼓演员。
  四、放下鼓板,改说评书
  上世纪70年代初,全体业内人在研讨的时候,说是东北大鼓由谁来恢复,他们就发现,我是个苗子,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就培养。音乐学院出了两位老师,我开始是王凤贤,王凤
贤是刘同喜派唱的,后来是张玉梅、周景春帮着改革。我的几个大鼓都获了奖,东北大鼓的《千里送婴儿》《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刑场婚礼》《红枣情》后来得奖了,所有的段子到辽宁都得奖。但是那阵儿不懂,唱得挺好,得奖了,得奖也不给你个奖杯或奖牌,没有这个,就说这个获了什么什么就完了,跟那个经济没关系,跟荣誉没有关系,领导可能就挺重视这个人。作为我个人,啥也不知道,所以对东北大鼓是刻骨铭心,入了骨的喜欢,因为那是从小就开始的,所以一听大鼓,这好听,爱听,有瘾。这些日子有疫情的关系,演出就少了,没事我就放,把霍老的段子放放,我的放放。我说:“我还唱这么好听,我自己都不知道。”别人表扬我,我说:“你别逗了,我能唱好?”现在回忆那是三十几岁唱的,是不错,还是挺动听的,动听并不是我唱得多好,而是这个东北大鼓这枝花,它是很多艺人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要传承下来。
  1979年开始我就说评书《岳飞传》了。为什么不唱了?不唱的原因是没有弦了。但是我唱东北大鼓,敢情唱了37年,都是获奖,也感觉辽宁省的领导为东北大鼓的改革给予了很大支持。因为东北大鼓慢,四大口,委婉,还有六大口,霍老师唱《虎牢关》就是六大口,更慢,一句一打弦,一句一过门。我就在琢磨,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他这调,他为什么呢,后来懂了,在茶馆说书或者农村说书,那要都像我们这么一口一口叨不累死了,那就慢慢唱呗,“大汉江山四百年,狼烟滚滚民不安,我表的是朝廷……”,他就拖得特别多。搁到今天,不太合适了。  五、把东北大鼓传下去是我的责任,也是
重担
  我们非遗搞得非常好,近几年抓得紧,对我来说,我应该是觉得很惭愧,我因为说评书,就把东北大鼓给忘了,从打80年代初,1980年起,全国走了14年,14年一直在外边演出,带团,最后就被调到北京来了。这个中间要到辽宁我还唱了几回,一说唱大鼓那唱呗,也不费什么劲,比我说书省劲,说书学那段子有时候忘了,但是老大鼓一点都没有忘。等到这回,就是这次我们省里又把东北大鼓抓起来了,我很高兴参加了几个会议,另外每场都参加演出,参加演出我自己也觉得着急,因为经常唱,嗓子才好使,竖嗓子,说是横嗓子,又不常唱,突然唱,全凭功底。我说但愿辽宁省以至东三省出几个更好的东北大鼓演员。后来辽吉黑咱们这三省的东北大鼓传承人要拜师,就拜到我这了,我觉得挺荣幸,那么说我还会唱。
  这个荣幸没有别的,是责任,是重担,把霍老的东北大鼓传承下去。但是男大鼓你叫女的都这么唱不行,就告诉张艳英,我说这可不行,人家是女的,你把嗓子都横过来像男人一样不行,该顺顺,该横横,你把他的优点借鉴过来,优点是他的速度快,流水板和扣调多。但是现在你要女孩子上去要委婉动听,说长书可以,说短段不行,就这么长,你上去咣咣下去,就没有花腔花调。但是不等于我说霍老的唱法不对,适应那个环境,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个年代我们中国人文盲太多,《三国演义》也好,就是中国的历史都是说书唱大鼓唱戏传承下来的,三国书、水浒书、西游记都是说出来,唱出来的,你怎么说都行。现在不行了,
ttp
霍大顺表演东北大鼓
说错一点,他就告诉你百度上有。你演绎可以,重大事件不许出错。所以这又经过几十年了,老师故去这么多年,从打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我觉得我们东北大鼓应该进步。
  关于霍家的人,我没想到,我很感动,就是霍志舜[12]、霍志航、霍志玲这些人,现在看完资料才知道后继有人。还多亏这枝儿,也多亏我们国家搞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能把霍大顺等人的资料留下。霍大顺虽然年事高了,牙也不好,但是他坚持得不错,他的音乐还真有老师
的味儿,但他是隔辈了,他比我小一两岁,唱得挺好。
  今后我也努力,他们叫我去讲课、演出,基本没去。但是咱们辽宁说东北大鼓有事,那我赶紧来,为什么?我觉得我有一份责任,另外也酷爱,骨子里头就喜欢东北大鼓。
  我会帮助徒弟们改编,因为我是改革者,改革者的原因就是从打我到沈阳唱大鼓,上世纪70年代初就致力于改革,那个音乐学院就说这前边学的,就致力于改革,而且我改这几段都成功了,效果都挺好,都获奖了。既然这样,那咱们就说,霍老师的东西本来是先继承,是按艺术规律,按主席讲话来说是继承传统,改革创新,叫他们先去学,学了之后我再给它动一动,再下一代的时候,对不起,得按我们改革的走,不能抱残守缺,老这样,你大鼓什么时候能进步?我们这代的责任就是承上启下。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合作课题“数字人文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2021lslhzqn-11)的研究成果。
  注释:
  [1]奉调:奉调大鼓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20世纪40年代以唐山大鼓为基础,借鉴了东北大鼓演员马宝山和朱玺珍的演唱技巧、铁片大鼓演员王佩臣的活泼唱法,吸收了皮影、评剧的某些旋律,以北京
语音行腔,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曲艺形式,由曲艺演员魏喜奎等于1949年在唐山大鼓的基础上创新而成。
  [2]霍老师:指霍树棠。辽宁省北镇县(今北镇市)人,东北大鼓演员。14岁在家乡拜东北大鼓演员冯景和为师,学唱东北大鼓,16岁登台献艺。他嗓音宽厚甜润,并善于兼收并蓄、广学百家,以演唱《华容道》等三国故事段子著称。1949年后,曾任辽宁省曲协副主席,中国曲协常务理事。代表曲目有《古城会》《百年长恨》《狼牙山五壮士》《大战苹果园》等。
王玉溪  [3]票头:原指请帖,北方把管戏班的人叫票头,含票友头目之意。
  [4]这个孩子可能天生吃这个:指这个孩子天生就是靠唱大鼓养家糊口的。
  [5]顶地:指某人有事有病,请师兄弟或好朋友顶替他演出,收入仍归原人,互相如此。
  [6]陈青远:评书大家,中国评书“帅派”艺术创始人。先为东北大鼓演员,后改评书。曾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曲协辽宁分会常务理事、锦州市曲协副主席,曾当选辽宁省和锦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文联委员。
  [7]宋修仁:锦州东北大鼓西城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节目为《大明五义》《回杯记》《回龙传》。
  [8]赵玉峰:西河大鼓赵派创始人,艺名赵双合,河北河间人。幼年流落天津,初学京韵大鼓,后改学小北口西河大鼓。11岁开始卖艺,青年时已崭露头角。他的演出活动多在天津、北京、沈阳、抚顺等地,颇负盛名。他擅长的传统书目有《三侠五义》《隋唐》《包公案》等。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编演现代题材的书目,如《烈火金刚》等。
  [9]江玉洁:1937出生,沈阳市人,自幼随其父江岐山学唱东北大鼓,14岁时登台演出,1959年进入沈阳曲艺团担任鼓曲演员。这期间被霍树棠发现,收为徒弟。
  [10]贺宝升:东北大鼓弦师,辽宁新民县(今新民市)大民屯人。
  [11]贺福全:东北大鼓弦师,沈阳城郊马三家子人。
  [12]霍大顺原名霍志舜。
高 旭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题部主任
(责任编辑 高月)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4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85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鼓   东北   老师   演出   辽宁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