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

专题一、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
    一、指南说明
    海洋监测技术是关系国家海洋安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减灾防灾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和信息获取手段。本专题将重点发展具有前沿性和原始创新的海洋监测技术,为国家海洋监测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十一五期间,本专题鼓励研究新的海洋探测原理,研制新的传感器以及海洋监测技术通用的新材料和新工艺技术,探索海洋环境要素的现场快速分析技术,突破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并进行若干前沿技术的集成,增强近海海洋环境、深远海海洋环境的监测能力,提高海洋监测数据的应用水平。
    本专题2009年度课题申请指南重点支持海洋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和海面盐度机载探测技术2个目标导向类方向,经费预算不超过700万元,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建议课题申请人认真核算经费的实际需求,如实申报。
 
    二、指南内容
    1.海洋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应用技术
    研究目标:研究船载走航海水温度等参量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研制一套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实验样机建立海水温度、声速和水下目标等参量提取方法,实现对海水温度温度、声速和水下目标船载走航探测。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受激散射对于提高激光雷达性能的作用,研究提高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对海水温度、声速和水下目标探测精度的关键技术,研制一套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海试样机建立海水温度、声速和水下目标等参量提取方法,开展现场试验。
    3.技术指标
    在走航8-12节时,达到以下技术指标。
    探测剖面深度指标: 水的衰减系数    探测剖面深度
    0.05/m            150
    0.14/m            50
低碳哥
    0.18/m            40
    0.3/m            25
    声速测量精度:达到0.2m/s
    温度测量精度:达到0.1
    深度定位精度:达到0.2米;依稀大地湾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专项经费支持强度不超过200万元。要求申报单位具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和仪器设备研制能力。
 
    2.机载微波辐射海面盐度探测技术
软件学报
镁橄榄石    研究目标:以双波段微波辐射计和海洋遥感技术为基础,重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微波辐射海表盐度探测设备;研究我国近海海表盐度微波遥感反演理论方法和新技术,完成一套可以用于航空平台现场试验的工程样机及反演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研制新型机载双波段微波辐射计,开展海表盐度微波遥感探测机理和反演新技术的研究,并通过航空试验实现多海气参量变化下海表盐度高精度微波遥感反演算法集成系统。
    主要技术指标:微波辐射计精度小于1K;微波辐射计灵敏度不超过0.2K/s;采样率不低于2/s。粗糙海面盐度反演精度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5psu;海表温度反演绝对误差小于0.5度。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专项经费支持强度不超过500万元。要求申报单位具有仪器设备的研究、设计和制造能力。
 
专题二、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围绕我国对深海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等资源勘查开发及海洋科学
研究的技术需求,瞄准世界深海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强自主创新技术的开发,力争在深海资源探测与作业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批前瞻性研究成果。十一五期间,本专题设置深海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深海高保真直视取样技术、水下运载技术、深海通用技术、海底矿产资源开采与输运模拟技术五个研究方向。
    本专题2009年度课题申请指南重点支持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监测技术和海底地下流体原位监测技术2个目标导向类方向,经费预算不超过800万元,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建议课题申请人认真核算经费的实际需求,如实申报。
    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二、指南内容
    1.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监测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深海海底边界层在沉积和生物作用过程中的特殊意义,研制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监测装置,实现深海海底边界层中重要环境参数变化过程的长时序监测。
    主要研究内容:开发海底多参数原位探测技术、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长期监测的能源供给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水下投放和回收技术,研制低功耗海底长期原位监测实验样机。
    主要技术指标:1)整体外型尺寸小于1500´1500´2000 mm;(2)最大工作水深:4000米;(3)系统集成传感器/仪器:温度、盐度、pHO2、甲烷、CO2、海底边界层剖面流速、浊度和可视化监测装置等;(4)边界层底界面深度测量精度<10cm;(5)自容式数据存储容量大于2G;(6)水下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30天;(7)完成实验室和海上现场试验。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专项经费支持强度不超过500万。要求申报单位具有仪器设备的研究、设计和制造能力。
    2.海底地下流体原位监测技术
    研究目标:为原位监测地震、滑坡、油气迁移、水合物分解和沉积物间隙水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突破海底地下流体的物理、化学参数长期原位观测和原位沉积物间隙水样品采集的关键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地下流体原位监测装置。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流体原位温度、压强和电导率等物理化学参数的长期原位探测技术,流体长期原位连续采样技术,系统集成和控制技术,研制浅海海底地下流体原位监测
实验样机。
    主要技术指标:
    1)分层监测地下流体,最小监测深度为海底下3m,最少监测层位不少于2层。(2)流体原位物理化学观测的技术参数:温度监测量程025,观测精度不低于±0.01;压强监测量程010 MPa,观测精度不低于全量程的±0.1%;电导率监测量程010 S/m,观测精度不低于±0.001 S/m。(3)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1/h;(4)流体连续采集速度范围0.11 ml/h;流体样品采样时间分辨率1天。(5)海底最大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12个月。(6)完成浅海试验。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专项经费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要求申报单位具有仪器设备的研究、设计和制造能力。
专题三、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围绕我国对油气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瞄准世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强自主创新技术的开发,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批前瞻性研究成果。十一五期间,本专题设置以下研究方向:海洋油气高精度勘探技术、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海上油田钻完井新技术、海洋边际油气田开发技术、海洋油气开发安全保障技术以及新型海洋平台设计及油气储运关键技术。
    本专题2009年度课题申请指南重点支持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关键技术研究目标导向类方向,经费预算为500万元左右,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建议课题申请人认真核算经费的实际需求,如实申报。
    二、指南内容
    1.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电缆(动力缆和/或信号缆)、光缆(单模或多模光缆)、液压或化学药剂管(钢管或软管)的组合,开展设计、制造及模型试验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1500米水深以内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1)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设计分析技术研究,包括稳态动态分析、应力分析、涡激振动分析、疲劳分析、电压降分析、钢管尺寸确定、试验分析等;(2)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加工制造技术研究,包括:材料选择研究、多层次多元件成缆技术研究、制造过程中形变控制技术研究、铠装/非铠装技术研究、脐带缆收放技术研究;(3)开发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设计分析软件。
    主要技术指标:
    1)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分析研究报告及试验报告;
    2)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设计分析软件一套;
    3)研制一条长100米适合南海环境条件、水深1500米、截面包括346mm2电缆,6根直径12.7mm不锈钢管的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样缆。
    申请要求:本课题要求企业牵头申报,且申请团队中有国内生产电缆的企业参加。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课题研究总经费为1000万元,其中专项经费拟支持500万元,要求课题落实500万元配套经费。配套经费需提供证明。
 
专题四 李记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从支撑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的国家需求出发,全面贯彻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协调发展的思想,积极推动海洋生物技术的科技创新。十一五期间,本专题将在下述研究方向予以重点支持: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采集、保存和信息化技术,海洋动植物来源活性天然化合物的发现,海洋水产品综合利用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海洋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研究开发技术等。
    本专题2009年度课题申请指南重点支持海洋渔业资源归属的判别技术目标导向类方向,经费预算为500万元左右,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建议课题申请人认真核算经费的实际需求,如实申报。
    二、指南内容
    1.海洋渔业资源归属的判别技术
    研究目标:研究开发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及其毗邻水域主要洄游性渔业种洄游模型及其资源动态评估技术,建立洄游性渔业资源归属的判别技术及其标准体系,明晰鱼源国对共享渔业资源的贡献,为专属经济区划界、跨国渔业管理和资源分配提供科学根据。
    主要研究内容:以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及其毗邻水域主要洄游性渔业种为研究对象,提出适用于渔业资源归属甄别的关键洄游点取样策略,研究其洄游模型及其在跨国渔业共管水域和中间水域种数量动态;筛选不同体特异性分子标记,建立渔业资源归属及其数量变化的分子生态学评估技术及其标准体系;建立资源评估与种资源分配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1)选择2-3个我国主要洄游性渔业种,建立2-3个重要种洄游模型,建立2-3个跨国渔业种在共管水域和中间水域种动态模型;(2)确定主要洄游性渔业种特异性分子标记;(3)量化产卵体对越冬的贡献度,形成混合种的分子生态学分析技术标准体系,提出其资源归属比例及其界定的科学依据。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51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研究   海洋   原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