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诊治指南

ERCP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诊治指南(2016版)
  总论 
一、疗效与风险 聚四氟乙烯涂层
1.ERCP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微创介入手术,示临床处理但易疾病的重要手段。遂于有经验的操作者,经乳头胆管抽管的成功率在95%以上,清除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在90%以上,缓解梗阻行黄疸的成功率可在85%以上。 2.ERCP是具有一定风险的侵入性操作,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并不罕见,常见的并发症有ERCP术后胰腺炎、胆管炎、脓毒血症、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等。 
3.ERCP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较多,一些于患者有关的因素将增加ERCP/EST的风险,如女性、年轻患者、胆红素正常、胆管部扩张、可疑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有PEP史、消化道重建术后、乳头旁憩室、肝硬化、凝血功能异常、免疫抑制、晚期肿瘤、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重症胰腺炎、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其它心肺合并症等。与操作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反复胰腺插管/造影、乳头预切开、乳头气囊扩张、胰管括约肌切开、副乳头切开、括约肌
测压等。 4.ERCP操作者应慎重权衡患者的利益与风险,严格掌握操作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ERCP,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二、条件与准入 
1.实施ERCP的操作室应设施完备,具备性能良好的X线机,并应具备合乎要求的放射防护措施,操作室内应配备心电、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护设备,有供氧和吸收装置,并备有规定的急救药品及器材。 
2.ERCP使用的器械应该俱全,最基本的设备包括:十二指肠镜、导丝、造影导管、乳头切开刀、取石器、碎石器、气囊、扩张探条、扩张气囊、引流管、支架等;内镜专用的高频电发生器、注射针、止血夹等;所有器械应符合灭菌要求,一次性物品应按有关规定处理,常用易损的器械应有备用品。
 三、术前准备
 1.知情同意:实施ERCP前,操作医生或主要助手应香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ERCP操作的必要性,可能的结果以及存在的风险,并由患者或患者指定的委托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2.凝血功能检查:拟行EST的患者术前必须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或国际化比值(INR)检测,检查时间不宜超过ERCP72h,指标异常可能增加EST后出血的风险,应予以纠正。长期抗凝的患者,在行EST前应考虑调整有关药物,如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者,应停药5-7d,服用其他华法林者,可改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内镜后在酌情恢复。
 3.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没有必要对所有拟行ERCP患者常规术前应用抗生素,但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考虑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已发生胆道感染/脓毒血症,(2)肝门部肿瘤,(3)器官移植/免疫抑制者,(4)胰腺假性囊肿的介入,(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6)有中-高度风险的心脏疾病的患者。建议应用广谱抗生素,抗菌谱需涵盖革兰氏阴性菌、肠球菌及厌氧菌。 
4.镇静与监护:术前应对患者的病情及全身状况做全面评估,结合单位的实际条件,决定采用的镇静的或麻醉方式。患者常规采用俯卧位或部分左倾卧位,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左侧卧位或仰卧位。建立较粗的静脉通路以利给药,给予比导管持续吸氧。麻醉药物的使用必须遵循相关规定,实施深度镇静或静脉麻醉时须有麻醉专业资质较深的医生在场,并负责
操作过程中的麻醉管理与监护。操作过程中的麻醉管理与监护。操作过程中,患者应给予心电、血压。脉搏及氧饱和度等实时监测。
5.术前讨论:疑难患者建议进行术前讨论,最好有好学科人员参与,制定切实的诊治预案,并详细书写讨论记录。
 四、术后处理 
1.操作报告及影像资料:操作完毕后,主要操作者或助手应及时书写操作报告,需详细描述检查过程中的发现、影像学特点及其影像诊断;全面叙述采取的方法、步骤及其初步结果;如有必要,还需介绍操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建议。
 2.复苏与观察:采用深度镇静或麻醉的患者应按照规定予已复苏,建议在专设的复苏区由专人照看,密切监察生命体征变化,直至患者意识清醒、肌力完全恢复。患者转出前应交代相应注意事项。 
3.并发症的防治:操作后第一个24h是并发症最易发生的时段,应观察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检查当日应禁食水、静脉补液、以后根据病情逐步恢复饮食。术后3h及次晨验血常规、血
中年同志照片淀粉酶,以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延长观察期发生胰腺炎或PEP高风险者给予抗胰腺炎药物(如生长抑素类似物和抑制剂等)。如有明显腹痛,怀疑胰腺炎或胃肠穿空的病例,应给予胃肠减压,并及时行胸腹透视,腹部透视和观测值CT检查,已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处理。有胆道梗阻、感染或有中-高度感染风险的患者应常规给予抗生素;应保持胆道引流管通畅,如果胆系引流不完全、黄疸消退部显著或发生胆管炎示,应考虑尽早再次内镜介入或行经皮肝穿刺介入。注意观察呕吐物及粪便性状,一旦怀疑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行内镜检查,寻出血原因并给予止血处理。 
4.鼻胆管的管理:引流管应体外固定,以防脱出,需观察并记录引流胆汁量及性状,如取石后留置的引流,待术后恢复正常,造影证实无残留结石,可择期拔管,如结石尚未取净,安排第二次内镜取石和建议手术。 5.5.胆道支架的处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支架的目的决定留置支架的时间;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黄疸等时,应首先考虑支架失效,及时接受检查,必要时重新置入支架。 
                       胆总管结石的ERCP诊治
 一,胆总管结石的诊断 
1.临床表现:典型的但总管结石患者会有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严重者还可有血压下降和神经精神症状;体检时可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有时可见墨菲征阳性,;在发作间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少数患者始终没有明显症状。 
2.实验室检查:和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肝功能检查可见异常,如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血清转氨酶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重症胆管炎的患者,电解质肾功能指可能异常,在静止期各项指标可以正常。 
3.腹部超声:可显示肝内外胆管及胆囊的病变情况,是ERCP前不可缺少的一线影像诊断手段,仅有超声检查结果,不足以决定是否应该实施ERCP,建议进一步接受其他影像检查。
 4.CT:诊断胆管的特异性为百分之八十四至百分之百,敏感性百分之六十五至百分之九十三,可作为二线的影像诊断手段,用于超声检查阴性的患者,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肝、胆、胰及其周围脏器情况的病例。角蜡蚧 
5.MRI/MRCP:断层MRI检查有与CT类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RCP可直观清晰地显示胆和胰管的病变,对小于或等于3毫米的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率。MRCP对于ERCP前判断病情,掌握适应症与禁忌证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6.胆管结石的诊断:有可疑症状,通过一线,二线检查逐步确立诊断,进而制定方案,怀疑胆管结石的病例,建议采用创伤小且诊断率较高的影像检查,如MRCPEUS,不建议性ERCP,如条件许可,建议ERCP前常规接受MRCP检查。
二,病例选择 
1.ERCP不能作为一线的诊断手段,应尽量避免行单纯诊断性ERCP,临床怀疑胆管结石,但无任何影像学证据者,应慎行ERCP,建议ERCP只用于已经确诊的胆总管结石病例,实施结石的清除或胆管引流。
 2.患者已确诊胆总管结石,不论有无症状,如无特殊禁忌,原则上应限期处理,可选用ERCP,腹腔手术,开腹手术等方法进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单位的技术条件和操作者的经验综合考虑,选择最有利于患者的方式。建议建立多学科讨论机制,制定适合患者的方案。 
3.单纯肝内外胆管结石且胆囊已经摘除的患者,如无特殊禁忌一般首先考虑ERCP/EST胆管取石。 
4.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可考虑3种方式处理:1.ERCP胆管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2.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术,3.开腹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手术;可视患者及单位的具体单位的具体情况决定。 5.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如胆囊仍在位且无结石,胆囊功能基本正常者,应尽量采用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的方式处理。 
6.三峡之秋教案胆总管结石,患者有T官在位时,原则上首先考虑经T管窦道应用胆道镜取石。 
7.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不是ERCP的禁忌征,应该在积极支持的基础上尽早内镜介入,可行EST取石,也可先留置鼻胆管或支架进行胆道减压引流,待病情稳定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8.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原则上不是ERCP的适应症。 9.胆总管下段存在较长的狭窄,尤其是胰腺段胆管狭窄,即使性EST或狭窄扩张后仍无法解除狭窄,往往难以清除结石,且容易复发,此类病例不适合ERCP取石。 10.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如 符合重症指标,或
伴有胆管炎或梗阻性黄疸,应尽早行紧急ERCP,实施EST取石或胆管引流,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轻型ABP可先行保守,待病情稳定后择期采取相应内镜处理。 
11.胆总管结石巨大(大于2cm)或数量较多,取石困难者,或技术设备条件有限,无法清除结石者,应慎用EST;如有手术禁忌可考虑行胆管引流(内镜或放射介入方式)。 12.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行ERCP时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应慎行。 
13.孕妇:妊娠期间行ERCP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技术困难,只有当胆管结石引起胆管炎、胰腺炎时方考虑ERCP介入,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将操作推迟到妊娠中期(4-6个月)实施,并应做好孕妇及胎儿的放射防护与生命体征监护。
 三、常规操作 
1.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应在选择性胆管深插管之后,确诊胆总管解释并有可能予以清除时实施。建议采用拉式弓形刀,并保留导丝以便进出弹道。电流模式可采用纯切、混合或脉冲模式等。胆管EST应沿胆道的轴线方向进行切开,一般为乳头的11点至12点方向,应缓缓匀速切开,避免在同一部位通电时间过长,或行“拉链式”快速切开。根据结石的大小
以及胆管壶腹段的长度决定切口的长度,还应避免“外大内小”的无效切开,以便于结石取出为原则。 
2.乳头气囊扩张 
EPBD):EPBD可以作为代替EST的另一种处理方式,具有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操作相对容易、有可能部分保留括约肌功能等优点,尤其适合年轻患者、胆囊未切除、肝硬化或凝血功能差、憩室旁乳头、乳头有效切开困难以及毕Ⅱ式胃切除术后患者等;但EPBD可能增加PEP的风险。应根据结石的大小及胆总管下段的粗细选择适宜直径的气囊,一般采用与结石大小相仿但不超过胆囊口径的气囊;应用稀释的造影剂进行加压;应在透视监控下逐级缓慢增加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1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43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患者   结石   治疗   胆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