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原则、由内而外

思维原则、由内⽽外
2022-2-3(年初三,周四)刘书含
复盘《⾼效能⼈⽣的七个习惯 第⼀部分》
⼀、思维——“Paradigm (思维⽅式)”这个词来⾃希腊⽂,最初是⼀个科学名词,现在多⽤来指某种理论、模型、认知、假说或参考框架。⼀、思维
但⼴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法,这种“看”和视觉⽆关,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它是每个⼈看待世界的⽅式,未必与现实相符。它是⼀份地图,⽽⾮地域本⾝,是由每个⼈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美国哲学家梭罗(Thoreau)曾经说过:“⼀棵邪恶的⼤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斧。”⾏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思维⽅式和性格息息相关。从⼈类这个⾓度⽽⾔,你的观念会从为⼈中体现出来。我们对待事物的⽅式和性格紧密相关。如果不把性格和视⾓上的改变结合起来,是难有成效的。
为了⽅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思维⽅式⽐作地图。我们都知道地图不代表地域,只是对地域的某些⽅⾯进⾏说明。思维⽅式就是这样,它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理论、诠释或者模型。
假设你想去芝加哥中⼼区的某个地⽅,地图本应该帮助你到达⽬的地,但是由于印刷问题,你得到了⼀张标注为芝加哥,实际上却是底特律的地图。你能想象⽆法到达⽬的地的那种沮丧和⽆助吗?
我们每个⼈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类:⼀类是依据世界本来⾯⽬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类是依据思维⽅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价值观。我们⽤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我们的态度与⾏为源⾃这种假定,对事物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思想与⾏为。
现在来做⼀个智⼒和情感的⼩测验,请花⼏秒钟观察下⾯的图1-1和图1-2,并仔细描述所看到的形象。
你是否看到了⼀位⼥⼠?她的年龄⼤约多⼤?长相如何?⾐着如何?⾝份⼜如何?
或许你认为这位⼥⼠是个可爱的摩登⼥郎,⿐⼦⼩巧,时尚俏丽。
如果我说你看⾛眼了,这位⼥⼠已经六七⼗岁,⽽且⾯带愁容,绝⾮模特⼉,或许过马路时还需要你扶她⼀把,你会有何反应?
如果我们能⾯对⾯地讨论,就可以互相交流⾃⼰看到的画像的样⼦,直到对⽅也看到了⾃⼰所看到的。
但是不⾏,所以只好请你看图1-3 (见P053),并将它与图1-2对照。现在你能看到⽼妇⼈了吗?⼀定要看到才能继续往下读,这很重要。
多年以前我在哈佛商学院就读时,⾸次知道这个实验。当年那位教授想借此说明不同的⼈对同⼀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很正确。
GARY FAYE LOCKE这不属逻辑范畴,这时教授请⼀边的同学向另⼀边的同学讲述他所看到的并说明理由,双⽅各执⼀词:
“别开玩笑,我看她超不过20岁,怎么可能是个⽼太婆?”www.ddd20
“你才开玩笑,她少说也有70岁了。”
“她这么年轻、漂亮⼜可爱,我都想和她约会了。”
“可爱?她是个丑⽼太婆。”
你⼀⾔,我⼀语,双⽅始终争执不下,不肯认输。⼤多数⼈都早就知道另⼀种可能性的存在,只不过不愿意承认。只有少数同学从⼀开始就换了⼀个⾓度来观察画像。
教育督导论文正当⼤家僵持不下的时候,有位同学⾛上前去,指着画像上的⼀条线说:“这是少妇戴的项链。”另⼀位马上反驳:“不,这是⽼妇⼈的嘴。”就这样,⼤家开始逐⼀讨论画中的细节,在冷静⽽详细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渐渐看到了另⼀⽅眼中的画像。但只要把视线移开⼀下,再回头看时还是会认为那是⾃⼰最初看到的样⼦,即当时在10秒钟之内看到的形象。
在后来的⼯作中,我常常借⽤这个有关感知的实验,因为它能使我们对⼈和⼈际关系的本质有更透彻的认识。⾸先,它充分说明了条件作⽤对⼈类认知和思维⽅式的强⼤影响⼒。连10秒钟都能产⽣如此这般的影响,更何况⼀⽣中的条件作⽤呢?家庭、学校、教堂、单位、朋友、同事以及流⾏思潮(如个⼈魅⼒论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式——我们的地图。谷氨酸发酵
其次,这个实验还说明了思维⽅式是⾏为与态度的源头,脱离了这个源头的⾔⾏就是表⾥不⼀,⾔不
由衷。以图1-2为例,如果你认为那是⼀位少妇,⾃然想不到扶她过街,因为你对她的态度和⾏为必定出⾃你对她的看法。
由此就凸显了个⼈魅⼒论的⼀个基本缺陷,即仅仅改变表⾯上的⾏为与态度,却忽略作为源头的思维⽅式,那么改变的成效⼀定有限。
这个实验还让我们体会到思维⽅式对⼈际交往的影响。以前我们总以为只有⾃⼰清楚⽽客观地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但这个实验却让我们开始认识到,别⼈的观点虽然有差异,但也是清楚⽽客观的。“⽴场决定观点。”不论思维转换的结果是否积极,过程是否渐进,都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发⽣改变,⽽且改变的⼒度惊⼈。不论思维⽅式是否正确,都会决定我们的⾏为和态度,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际关系。
我曾经体验过⼀次⼩⼩的思维转换。那是个周⽇的早晨,在纽约的地铁内,乘客都静静地坐着,或看报或沉思或⼩憩,眼前⼀幅平静安详的景象。这时候突然上来⼀名男⼦与⼏个⼩孩,孩⼦的喧闹声,破坏了整个⽓氛。那名男⼦坐在我旁边,任凭他的孩⼦如何撒野作怪,依旧⽆动于衷。这种情形谁看了都会⽣⽓,整个车厢的⼈似乎都⼗分不满,最后我终于忍⽆可忍对他说:“先⽣,你的孩⼦太闹了,可否请你管管他们?”
那⼈抬起眼看着我,如梦初醒般轻声说:“是啊,我是该管管他们。他们的母亲⼀⼩时前过世了,我们刚从医院出来。我⼿⾜⽆措,孩⼦们⼤概也⼀样吧。”
你能想象我当时的感觉吗?我的思维转换了,看此事的⾓度也瞬间改变,想法、感觉和⾏为都变了。我怒⽓全消,不需要再克制⾃⼰的态度和⾏为,因为他的痛苦已经让我感同⾝受,同情与怜悯之情油然⽽⽣。“原来您的太太刚刚过世?我感到很抱歉!您愿意和我谈谈吗?或者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切都变了。
许多⼈在⽣死关头也会⼤彻⼤悟,重新审视⽣命中的优先次序,同样的事情也会发⽣在⼈们突然接受⼀个新⾓⾊的时候,⽐如丈夫、妻⼦、⽗母、主管或领导。
如果我们只想让⽣活发⽣相对较⼩的变化,那么专注于⾃⼰的态度和⾏为即可,但是实质性的⽣活变化还是要靠思维的转换。
即使是那天早上在地铁上,我的思维⽅式转换如此迅速,⽽视⾓的转变也依然会受到我的基本个性的局限。我敢肯定会有⼈即使突然明⽩发⽣了什么,也是宁愿坐在⼀个可怜迷惘的⼈⾝边,尴尬地沉默着,不会觉得有⼀丝丝悔恨或是⾃责。但是我同样肯定,⼀定会有⼈在第⼀时间就很敏锐,意识到可能有隐情,然后⽐我更早地给予帮助。
思维⽅式之所以强⼤,是因为这构成了我们观察世界的窗⼝。⽽思维转换的⼒量也正是定式改变必需的⼒量,⽆论这种转变是⽴即发⽣的,还是经过计划缓慢进⾏的。
⼆、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然法则。
⼆、原则
正如塞西尔·B. 德⽶尔(Cecil B. deMille)在他执导的电影《⼗诫》(The Ten Commandments)中所揭⽰的:“我们不可能打破法则,只能在违背法则的时候让⾃⼰头破⾎流。”
有⼈根据⾃⼰的经历建⽴思维⽅式或者绘制地图,然后借此观察⾃⼰的⽣活与⼈际关系。但是地图不等于地域本⾝,它只是⼀种“主观的事实”,是对某⼀地域的描述。
只有“灯塔”式指引⼈类成长和幸福的原则才是“客观的事实”,是地域本⾝。这⼀法则已经渗透到历史上所有的⽂明社会中,并成为家庭和机构繁荣持久的基础。
任何⼈只要对⼈类历史的盛衰兴替有深切了解,都会承认这些原则是颠扑不破、历久弥新的。国家社会的存亡与兴衰,往往就取决于是否能遵奉这些原则。
我所强调的这些原则,并⾮⼀些深奥⽞妙的宗教哲理,也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宗教或信仰。可以说世上各主要宗教、民族的伦理道德思想中,⼏乎都涵盖了它们。这些不辩⾃明的真理,任何⼈都可以⼼领神会,就好像⼈类与⽣俱来的良知,不分种族肤⾊,⼈⼈俱备。即使被社会流俗或个⼈意见否定⽽隐晦不彰,却依然存在。
神奇的书签⽐如“公平”的原则,平等与正义的理念便由此⽽来。虽然每个社会对何谓公平以及如何维护公平的看
燃烧海洋上的海盗法都有很⼤差异,但基本上都承认该原则的确存在。
“诚信”与“正直”的原则是⼈类相互信任的基础。有了信任,才有可能互助合作,实现个⼈与体的持续成长。
“服务”的原则,即贡献⾃我,以及“讲求品质”或“追求卓越”的原则。
“潜能”原则是指⼈类可以不断成长、进步,释放潜能和施展才华。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成长”原则,即潜能得以释放,才华得以施展的过程。这⼀过程需要“耐⼼”、“教育”与“⿎励”等原则的配合。
原则不同于实践。实践是特定的⾏为或活动,在某⼀情况下适⽤的实践未必能在另⼀种情况下适⽤。就好⽐⽗母不能将教育第⼀个孩⼦的⽅法照搬到第⼆个孩⼦⾝上。
实践是个别的、具体的,⽽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原则适⽤于任何个⼈、婚姻、家庭以及公私机构。如果我们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就能够⽤不同的实践⽅法应对任何局⾯。
原则不是价值观。⼀盗匪可以有相同的价值观,但却违背了良善的原则。如果说原则是地域,那么价值观就是地图。唯有尊重正确原则,才能认清真相。
原则是⼈类⾏为的指南针,历经考验,长盛不衰,⽆可争议。要抓住它们的本质,最简捷的⽅法就是
设想⼀下反其道⽽⾏之的后果,不会有⼈以为可以靠欺骗、不公、卑鄙、⽆能、平庸或者堕落来换得持久的幸福与成功。
⼀个⼈的思维⽅式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然法则,就越能正确⽽⾼效地⽣活。⽐起为改变态度和⾏为所做出的努⼒,正确的思维⽅式对于个⼈和⼈际关系效能的影响要⼤得多。
三、由内⽽外——从外打破的是鸡蛋,从内打破的是⽣命
三、由内⽽外
“由内⽽外”的意思是从⾃⾝做起,甚⾄更彻底⼀些,从⾃⼰的内⼼做起,包括⾃⼰的思维⽅式、品德操守和⼼理动机。
如果你想拥有美满的婚姻,那么就做⼀个能产⽣助⼒⽽⾮阻⼒的⼈,不要⼀味强求对⽅。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更听话,更讨⼈欢喜,那么先做个⾔⾏⼀致、充满爱⼼且懂得体谅的⽗母。如果你希望在⼯作上享有更多⾃由与⾃主,那么先做个更负责尽职的员⼯。如果你希望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个值得信任的⼈。如果你希望才华不被埋没,那么先修养⾃⼰的基本品德。
由内⽽外的观点认为个⼈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对⾃⼰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的承诺。把个⼈魅⼒置于品德之上,妄图在⾃我完善之前完善⼈际关系都将徒劳⽆功。
由内⽽外是⼀个持续的更新过程,以主宰⼈类成长和进步的⾃然法则为基础,是螺旋向上的,它让我们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强与有效的互赖。
《⾼效能⼈⼠的七个习惯》强调以原则为中⼼,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外”地实现个⼈效能和⼈际效能。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1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4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原则   思维   地图   看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