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省高考理综试卷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3全国新课标1卷高考理综化学部分答案解析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答案:C
解析:A对,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由于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猫课堂实录3,故NaHCO3在溶液中析出。
B对,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为白烟。
C错,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物
质。
D对,制备的原料为S、KNO3、C,三者比例为1:2:3
备注:该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均为最基本的化学常识,为容易题。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
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A
解析:由该有机物的结构式可以看出:
      B错误,因为香叶醇有双键,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
C错误,因为香叶醇有双键、醇羟基,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
D错误,香叶醇有醇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的一种)
备注:此题非常常规,核心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官能团,有什么官能团就能发生对应的特征反应。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W2-    X+      B、X+    Y3+
C、Y3+    Z2-      D、X+    Z2-
答案:C
解析:根据答案选项可知W、X、Y、Z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W2- 、X+ 、Y3+ 、Z2-,又知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可推出W为O,X为Na,Y为Al,Z为S, Al3+和S2-均能发生水解,水解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O2-不能在水溶液存在,而Na+不水解。
备注:该题命题结构简单,切入点新颖,考察了离子化合价与其离子电荷的关系,在预测题中也成功预测出相似题型。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D、黑褪去的原因是黑Ag2S转化为白AgCl
乡酒
答案:B
解析:A错,银器放在铝制容器中,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银,故铝为负极,失电子,银为正极,银表面的Ag2S得电子,析出单质银附着在银器的表面,故银器质量增加;
C错,Al2S3在溶液中不能存在,会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H2S和Al(OH)3
D错,黑褪去是Ag2S转化为Ag而不是AgCl
11、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 ,Ksp(Ag2CrO4)=9×10-11。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42-                    B、CrO42-、Br、Cl-
C、Br-刘谦2010、Cl-、CrO42-                                                D、Br、CrO42-、Cl-
答案:C
解析:设Cl-、Br-、CrO42- 刚开始沉淀时,银离子的浓度分别为x mol、y mol、z mol,则根据Ksp可得:
          0.01x=1.56×10-10
0.01y=7.7×10-13
0.01z2=9×10-11
可分别解出x≈1.56×10-8  y≈7.7×10-13  z≈3××10-4.5
可知y<x<z,开始沉淀时所需要的银离子浓度越小,则越先沉淀,因此答案为C
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      B、28种
C、32种      D、40种
答案:D
解析:此题有两处转折,因为其最终问的是能形成C5H10O2的化合物的酸与醇,最终重新组成形成的酯有多少种。我们先谈论酸和醇的数目:
           
酸的数目
醇的数目
H-COO-C4H9
1
4
CH3-COO-C3H7
1
2
C2H5-COO-C2H5
1
1
曾泽生C3H7-COO-CH3
2
1
共计
5
8
从上表可知,酸一共5种,醇一共8种,因此可组成形成的酯共计:5×8=40种。
备注:此题与我们长沙新东方之前在预测卷中所出过的同分异构体的选择题有很高的重合度,在那道的解析中我们已经指出过,同分异构体的考查,有一部分是光注重数目的考查的,因此要记住各烷基的数目。并且,在那题中,我们所使用的例子也是酯类化合物,分子式也是C5H10O2
13、下列表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D
解析:A错,萃取的原则之一是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但乙醇易溶于水中,故不能分离;
B错,分液原理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乙酸乙酯和乙醇均为液体有机物,可以互溶;
C错,重结晶可以分离KNO3中混杂的NaCl是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NaCl大。
26.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oC。
分享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 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 冷却后补加  C. 不需初加    D. 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在环已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 温度计  C. 吸滤瓶    D. 环形冷凝管  E. 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41%    B. 50%      C. 61%        D. 70%
答案:(1)直形冷凝管
(2)防止暴沸; B
   (3)
(4)检漏;上口倒出;
(5)干燥
(6)CD
(7)C
解析:本实验跟去年高考题的实验题很类似,采用醇的消去反应合成烯烃,联想到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可以得出最可能的副反应就是醇分子间生成醚;忘记沸石须冷却后再添加,若立即添加液体会暴沸,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这都是最基本的实验室操作要求,产率的计算方法为:×100%
27.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 (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⑴LiCoO2 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⑵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酸浸”一般在80 oC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________。
⑷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⑸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6 \* GB2 \* MERGEFORMAT ⑹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的金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3;(2)2Al+2OH+2H2荷马式比喻O=2AlO2+3H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2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38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反应   发生   溶液   加入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