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论重点

专题一  课程教学论概述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分析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课程与教学中的现象、问题,揭示规律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揭示规律;确立价值;指导实践
(一)什么是课程
施良方先生对课程定义的概括:
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4、课程即学习经验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6、课程即社会改造。
课程内涵的变化
1.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形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4.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二)什么是教学
现在在多学科基础上思考和研究教学问题,认为:
1、教学是一种交往活动。 2、教学是一种意义建构。
3、教学是师生主动开发课程资源、不断创生课程的过程。
4服务于
专题二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在课程与教学论的各种理论基础中,哲学的影响最为长久和深刻
哲学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石,为课程与教学论提供知识来源,认识过程、知识类别等方面的观念。
(二)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地对课程与教学发生影响,与其他学科相比,其影响最直接和具体,其理论和方法成为课程教学论的基础
(三)社会学基础
教育作为社会现象,必定受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夸美纽斯泛智主义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1、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学观2、提出了泛智主义的课程论思想
(二) 从理论上概括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赫尔巴特主知主义课程与教学思想
赫尔巴特是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奠基人。
1、提出了根据多方面的兴趣建立课程的思想2、提出了形式阶段教学的理论
3、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理论
(三)布鲁纳结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3、 在课程内容上强调教学科的基本结构2、对课程的编排提出了要求
3、提出了早期学习的理论      4、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
(四)杜威的儿童中心课程论
1、以儿童的活动为课程的中心2、以儿童活动的直接经验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3、把活动作业、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作为课程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4、提出“
做中学”的思想
(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思想
3、 提出了促进人价值自我实现的教学目的2、认为融洽、自由的气氛是完成教学的重要条件
3、提出了课程内容和门类的选择标准      4、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思想
三、我国的新课程改革
1、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成长。
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
2、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国家发改委杨宜勇简介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泰勒提出了课程开发的4个基本问题:
①学校应该达到什么教育目标?②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才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3 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2)目标模式的思想基础
①实用主义哲学  ②行为主义心理学
评价
贡献:
1、提供了课程研究的范式    2、将评价引入课程开发过程  3、具有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
4、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有条理,有系统)
局限:1、目标模式与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研究成果不符
2、误解了知识的性质(斯滕豪斯对目标模式最关键的批评)
3、目标自身具有模糊性(谁的目标?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目标?情感、审美类重要的目标很难直接通过行为表现)。
4、重视预设结果。  5、追求理性化和科学化,忽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
6、忽视对目标本身的评价。
2、过程模式(process model)
虽然目标模式课程开发的理论及实践中居主流地位,但对它的批评一直不绝于耳。许多课程学家也开始探求目标模式以外的其它方法,过程模式” 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尝试。
英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提出过程模式
1)过程模式的主要思想
过程模式并没有像目标模式那样提出明确而具体的步骤或程序,而只是论证了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1 课程开发是动态的持续的过程  ②课程开发须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
③教育与课程的内在价值是课程开发的依据  ④鉴别活动的内在价值有12条标准
⑤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⑥课程评价应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知识形式,实现程序原则为依据
2)过程模式的思想基础
1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  ②发展心理学
评价
贡献1广东省电力第一工程局、为课程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十四大报告
2、强调教育是一种过程 ,否定了目标模式在课程目标的行为主义和机械主义偏向。
3、提倡学生主动的学习和建构,重视发现和探究的学习。
4、强调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
局限1、缺乏具体明确的课程开发方案和步骤。
2、课程开发仅局限于对学科体系的抽象和演绎,忽视社会需要、知识实用性和儿童的可接受性 。
3、 对教师的要求过高。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涵义
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分析评价结果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
1、分析研究对象2、制定教学目标3、选用教学方法4、进行教学评价
蛇咬伤病人的护理
专题四  课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 翻译家张培基逝世
课程目标是指在课程开发中预期达到的结果标准或规定。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一定的学习后,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达到的状态,并用具体、明确和可操作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区别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载体和具体化,教学目标的操作性更强,课程目标要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时才能得到落实。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基于哲学观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使之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中的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二)行为目标取向
以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课程与教学目标。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
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的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
三、课程标准的性质、意义和功能
课程标准的性质:
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具体规定。范围涉及三个领域。
是所有学生在教师帮助下都能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课程标准主要服务于评价,应可理解、可达到、可评估。
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专题五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对课程内容没有统一的定义。
有代表性的观点: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施良方.课程理论——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6.)
课程内容是由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系统的间接经验与学生的某种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习课程的基本材料。(廖哲勋.课程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1,98. )
(二)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取向 1、课程内容即教材 2、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3、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二、教学方法
(一)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分类(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实物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践为主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有学者认为,如果从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
1提示型教学方法  2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3自主型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6:3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20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课程   教学   目标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