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第20卷第4期2020年12月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MASSMEDIA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Vol.20No.4
Dec.2020
永磁电机设计[收稿日期] 2020-09-29
[作者简介] 罗志娟(1979—),女,湖南湘潭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教育及信息素养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研究与实践”(编号:XJK18CXX009)的研究成果之一。
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罗志娟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24)
  [摘 要] 信息素养培养应当为学生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并非游离于学科课程之外。信息素养教育应与其他各学科深度融合,构建学分课程教育、融入渗透课程教育、活化活动课程教育“三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手段。实施“三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454(2020)04-0090-05[DOI] 10.16261/j.cnki.cn43-1370/z.2020.04.023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列为八大行动计划之一,将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
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列为基本目标之一。
[1]
在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中,信息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其终身学习、解决问题和创新知识等能力形成的必备素养。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2018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信息素养是指融合了多种关于信息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意识的一组复合功能,具体包括认知和评价信息的价值,制定和调整获取信息的策略,以辨证思维分析评价信息,规范合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并创
造出新内容,呈现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2]
信息素养教育是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教育
工作者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提出来的,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培养、信息创造能力培养等。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具备探索式查、获取信息的能力;面对海量信息,具备信息甄别、评估的能力;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转化为创造力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具备辨别网络欺诈的能力。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趋势为导向,着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技
能型人才,[3]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能
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信息素养教育能帮助学生储备信息知识、信息技能,鼓励和促进学生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了解专业领域的技术和技能的发展,对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生涯与个人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信息素养教育
研究得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在高等院校正逐步成为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但高职院校受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制约,信息素养教育还存在着明显不足。
(一)信息素养教育主体不明确
信息素养起源于国外早期的图书馆检索,国内外高等院校图书馆对信息素养教育已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但就我国高职院校而言,只有少数图书馆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大部分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培养依托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
因多方面的掣肘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忽视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而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处于边缘角,难以正式进入高职院校课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统一、专门的机构推广和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就湖南省而言,现有的70所高职高专院校中,仅有5所院校成立了信息素养教研室,[5]信息素养教育无论是从课程、教师、目标上来说主体都不明确,极大地阻碍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入展开。
(二)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力度不强
高职院校学生经过12年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但在学生个人潜意识中,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能力就是信息素养。单一的课程设置,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信息素养没有概念,难以引起重视。学校层面也没有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重要培养目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目标中几乎没有提及信息素养能力。高职院校限于师资水平和课时限制,在保证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后,难以满足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需求,信息素养教育全面、系统地融入人才培养仍任重道远。
(三)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亟待完善
针对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不足,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和图书馆研究员分别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观点:李长云(2012)从计算机基础教育出发提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三维化培养体系,即知识维、
能力维和道德维;[6]万雅莹(2019)从信息素养视角出发思考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并提出面向信息素养的深度学习改革建议;[7]黄旭伟(2017)从《悉尼协议》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要求出发,将信息素养教学融入到专业学科中,构建了《悉尼协议》框架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8]徐畅(2020)在双创教育需求下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教学中,提出了面向创新创业的馆员—教师—学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9]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以上观点的提出丰富了信息素养教育形式,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和图书馆研究人员携手共建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提供了借鉴。
三、“三位一体”模式是解决信息素养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美国高等教育图书研究协会(ACRL)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提出:信息素养培养并非游离于学科课程之外,而是交织在其内容、体系结构与顺序安排之中。[10]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文件精神要求,信息素养教育急需与其他各学科深度融合,明确信息素养教育主体,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力度,构建“三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策略。
引入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三位一体”指的是将学分课程教育、渗透课程教育、活动课程教育三种课程教育整合为一个整体共同为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创建以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主导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孤独的普希金工作者、图书馆研究人员、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学习—教学情境,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覆盖的培养格局,把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根本落脚点,以满足市场就业的需求。学分课程教育从信息基本知识和技能出发,系统地、完整地传授信息处理技术、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知识,为深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属于信息知识积累
探索阶段,主要由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和图书馆研究人员完成;渗透课程教育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堂,从专业角度对有效信息资源进行梳理重构,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进行导航,利用文献资源挖掘专业信息数据,发现新知识,属于信息能力发掘阶段,主要由专业教师和图书馆研究人员合作完成;活动课程教育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信息素养教育引入课外活动中,挖掘学科新思路、新领域,拓展对知识的学习和认知。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锻炼学生信息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属于信息思维创新阶段,由专业教师、图书馆研究人员和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共同配合完成。学分课程教育、渗透课程教育、活动课程教育三种教育模式缺一不可,利用不同特性共同发挥作用,相辅相成,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最终目标。
四、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实现途径
“三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中,学分课程承担着主体责任,渗透课程发挥延伸作用,活动课程是有益补充,要使“三位一体”模式达成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必须根据各类课程特征,从三方面精准发力。
(一)探究学分课程教育
学分课程包括相关信息素养必修或选修课程,体现信息素养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信息素养教育中来。《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必修课程,系统性地讲授信息的检索、处理、存储、评价及新媒体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以及对信息判断和评价能力。图书馆开设《文献检索》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文献类检索能力,引导学生将获取的信息与已掌握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要使学分课程切实达到培养信息素养的目标,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夯实信息课程地位。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任务,直接影响着信息素养的培养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对信息素养培养的认同感。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信息技术课程应当同专业课程一样引起足够的关注。
第二,重视文献检索课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但也有部分优秀学生通过专升本步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文献检索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挖掘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推手,将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和专业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由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大有裨益,同样应当引起重视。
第三,加强学生思维能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大多停留在操作技能的训练上,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及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计算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在复杂信息环境中批判性的思维,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信息素养的培养既要重视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也不容忽视。要使信息素养的培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程教学中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面向信息素养开展深度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融入渗透课程教育
渗透课程教育是指把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其他通识课程中,体现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入性和专业性,目的是让每一名教师通过自身所授课程参与到信息素养教育中来。信息素养教育表面上与专业学习和实践关联不大,但信息素养有助于加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在专业课程中主动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在未来职场中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水平,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多方合作、协同推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教师是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因素,信息素养教育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教师信息意识的强弱和信
息能力的高低。信息类课程教师应结合专业需求,将信息素养培养与专业所面向的职业需求对接,适当调整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专业课程教师不仅要熟知专业领域,还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育人能力,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信息素养教育元素,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化于无形,渗透到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文化素养及专业能力的提升。
第二,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习惯。信息素养教学内容融入到专业课中,应该根据专业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二者融为一体。目前国内有不少成功范例值得借鉴学习。比如,重庆工学院徐晓琳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汽车学院的《互换性及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和实践中;[11]九江学院张康华将信息检索教学融入化学研究性实验教学中;[12]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覃伟凤将信息素养教育有机融入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13]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红围绕某一专业课教学知识点,将信息素养嵌入临时课堂和小组讨论会议中。[14]
第三,将信息素养培养作为素质目标之一写入专业课程标准中,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同行同向。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其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学习程度及方向,甚至关系到其终生发展。信
息素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不仅局限于信息专业教育,教务处、各教学院部等职能部门的支持是深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保障。宜春学院吴漂生提出教师—馆员学科教育合作模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与医学院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等,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各门课程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15]从培养目标出发将信息素养培养融入专业课堂落到了实处。
(三)活化活动课程教育
活动课程教育是指有计划地开展以提升学生综合信息素养水平为目的的比赛、讲座、培训等,体现信息素养教育的多样性和专题性,目的是把更多的社会资源有效运用到信息素养教育中来。教育部印发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文件明确指出:将开展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项目,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作为重点任务之一。[16]活化活动课程教育为信息素养教育添砖加瓦需要调动各方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注重开发和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资源保障。承担信息素养教育任务的教师应当积极开发和建设课件、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并搭建网络平台,方便学生随时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第二,充分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图书馆应当围绕学习的整个流程,根据不同读者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灵活多样、创意新颖的有关信息素养的个性化专题讲座、培训等,培养和提升师生的综合
信息素养。
第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到各类比赛中。由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大赛,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大赛等比赛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式,提升了师生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使信息素养培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不局限于信息专业教育或文献检索的范畴,而是各专业教育的基础教育。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各有特,广大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图书馆研究人员、专业教师要协同合作,共同开创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不断探索并努力实践,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责任编辑黄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2018-04-13].http://www.moe.gov.cn/src
江泽惠
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意见[EB/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OL].[2020-04-27].http://www.doc88.
com/p-03447337575824.html.
[3] 黄静宜.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J].
当代经济,2012(2):106-107.
[4] 冯青,李莉.2000—2019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2020(9):1-8.
[5] 毛静,唐晓应.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问题及发展路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5):85
-88.
[6] 李长云.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三维化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8):9-11.
[7] 万雅莹.信息素养视角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1):51-53.
[8] 黄旭伟,胡敏.《悉尼协议》框架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图书馆理论
与实践,2017(9):30-33.
[9] 徐畅.面向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图书馆界,2020(8):9-11.[10] 张必兰.信息素养教育的嵌入式教学研究[J].现代情报,2015(10):147-150.
[11] 徐晓琳.谈我校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互换性及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J].山东图书馆季
刊,2008(1):50-53.
战国时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出土于
[12] 张康华,徐军英.研究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信息检索教学整合尝试[J].化学教育,2009
(4):58-60.
[13] 覃伟凤,薛娟萍.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
发与经济,2009(25):180-183.
[14] 徐红.嵌入式服务———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J].工程教育,2016(12):233-
234.
[15] 吴漂生,易斌.信息素质教育教师—馆员学科教育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
2009(1):141-143.
[1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20
油田载荷传感器-04-27].http://www.gov.cn/xinwen/2019
-03/13/content_5373399.htm.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4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20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信息   素养   教育   课程   学生   培养   专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