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一、标准说明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部新的课程开设要求并结合本院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可供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理论学科。是我国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小学教育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小学教育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养成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懂得合格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绪论(8课时)
要求与说明
黑涩会apple
本章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萌芽、创立和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以及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学习教育研究主要的方
法及其运用。重点掌握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当代教育学的特征。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
1.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前新著.教育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王道俊、王汉澜 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一章 认识教育(8课时)
要求与说明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的属性,教育的特点。重点掌握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参考书目
1.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对立统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石忠仁主编.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6课时)
要求与说明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人口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教育功能的结构;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重点掌握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性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第三节 教育与政治制度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
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超声冲击
参考书目
1.柳海民主编. 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6课时)
要求与说明
人的发展的内涵;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的发展动力各种不同的人的发展因素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发展动力;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人的发展的概念
第二节 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
第三节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参考书目
1.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石忠仁主编. 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四章 教育目的(5课时)
要求与说明
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重点掌握教育目的的功能,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第二节 教育目的观概览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参考书目
1.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冯建军著.当代教育原理[M].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金一鸣编著.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王充论文与道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成长第一课堂孙喜亭著.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五章 教育制度(4课时)
要求与说明
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的特点;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重点掌握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及其特点;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体制改革
参考书目
1.冯建军著.当代教育原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6课时)
要求与说明
教师职业概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发展,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师生关系的类型,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重点掌握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生的本质特点,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第一节 教育过程中的教师
第二节 教育过程中的学生
第三节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参考书目
1.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叶澜主编. 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靳玉乐主编.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第七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5课时)
要求与说明
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具有的优势与素养。教师教育的特点教师教育研究的方法:调查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教师教育研究的过程:1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分析问题;研拟解决问题的可能策略;实践尝试行动策略;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重点掌握教养的芬芳教师教育研究的方法:调查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
第一节 教师即研究者
第二节 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
第三节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参考书目
1.叶澜主编.教师角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陈桂生著.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M].上海: 上海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陈向明著.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袁振国著.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1:23: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19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发展   研究   教师   学生   制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