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消极情绪

教育科研方法
拟定论文题目 论新课程实施教师的消极情绪
    ____08131124_   
    ____ 吴珊       
    ___教师教育学院 
    ___初等教育081 
 
献血法20110104SIG-552
 
一、    问题提出    3
(一)    研究背景    3
(二)    问题限定    3
(三)    研究价值    3
1. 研究目的    3
2. 研究意义    4
二、    概念界定    4
三、    文献综述    4
四、    研究内容    6
海量搜索五、    研究方法    7
1. 文献分析法    7
2. 观察法    7
3. 访谈法    7
六、    研究进度安排    7
七、  参考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工作会议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20016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此次的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结
构的优化、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随着改革的深入,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者社会媒体竞相追捧的话题。然而大多数人把目光投向的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课程贯彻实施的情况,学生的适应情况以及教师的配合程度。不可否认,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者和政策执行者,也是新课程内容的承载者和传授者。作为连接理想中的课程与学生所接受的课程之间的桥梁,教师直接影响了新课程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甚至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作为教师精神的一个方面,教师情绪是一种纲领性的影响因素,时刻对教师的行为尤其是教学活动发挥着重要用。当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情绪是消极甚至排斥时,课程改革往往会陷入困境,实现不了预期中的理想效果,从而导致改革的失败。而事实上,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遭遇各种问题,面临许多的困难,承受着较重的压力,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改革产生消极情绪。因此,重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的负面情绪,对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限定
本文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消极情绪为研究对象,从时间上界定,将范围限制在新课程在
我国全面实施至当前。文章从新课程实施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及其情绪变化入手,总结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消极情绪的表征,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消极情绪的变化进行归因分析,寻求消除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消极情绪的对策。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在改革过程中会产生哪些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有哪些表征?
2.教师的消极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3.如何消除改革中教师的消极情绪,让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
(三)研究价值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描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面对改革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探讨教师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消除或减少改革中教师的消极情绪的策略,使教师更好地认同改革并积极投入改革,进而提高实施水平。本文也试图通过对教师消极情绪的正视,唤起社会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情绪的关注。
2.研究意义
本研究若能达到上述研究目的,将具有如下研究意义:
在以往的课程改革中,由行政主导,课程的实施通过行政手段推行,教师是课程改革的被动执行者,只要教师忠实地执行了课程方案,课程变革自然就能成功。在这种预设下,在课程改革的外在原动力作用下,教师必然的有改革的动机和行为,会努力把改革目标变为现实。而事实上,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变革除了有理性的一面,还有人性的、情感的一面。正是改革中人性、情感的这个侧面大大增加了变革过程的复杂性。对于课程改革中教师消极情绪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课程改革及其复杂性。已有对于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研究,多是从宏观层面的应然状态出发,探讨教师的角转换,应具有的新理念等,对于新课程在个人层面的实施状况,教师面对新课程的反应的研究较少。对于教师的情绪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师心理的角度进行探讨,对于教师情绪的形成原因,与实施情境的关系等的分析较少。通过对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消极情绪的描述和原因分析,能加深我们对于改革情境中的教师以及教师情绪的理解。在实践方面,通过对教师在改革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分析,进而寻求策略,有助于我们从情绪入手,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和投入,希望对减少新课程的实施障碍,提高实施水平有所裨益。
栅栏组织二、概念界定
整篇论文紧紧围绕着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消极情绪,所以在开篇有必要对新课程和教师消极情绪进行概念界定。
新课程改革:指的是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着力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师的消极情绪是教师情绪的一种类型,因此,本文要对教师情绪进行界定。由于目前,关于教师情绪没有十分准确的界定,本文结合众多研究者对情绪的定义以及对教师情绪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以下观点:
1.教师情绪的结构:情绪认知力、情绪调控力、情绪表达力。情绪认知力是教师情绪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教师对学生情绪活动特点,原因和规律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调控力是教师调控学生和自身不良情绪体验和反应的能力;表达力是教师运用表情,行为和言语等表达方式恰当表达情绪体验的能力。
2.教师情绪类型:课外生成的情绪、课内生成的情绪;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正、负情绪)
三、文献综述
1.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作用
东巴文字随着课程实施研究的发展,教师的地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教师所扮演的角也越来越重要。在不同的实施取向中,教师的角也不尽相同。在忠实取向下,教师是一个被动的实施者;在相互调适取向中,教师成为主动的调适者;在缔造取向下,教师是师生学习经验的积极缔造者。富兰指出,课程变革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为。变革方案倡导的理念和教学行为只有转化为教师的思想和行动时,课程实施才能取得成效。教师是课堂层面的唯一的变革实施者,教师决定着新课程方案能否及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施。对于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现有的研究大体上采取了两种思路:一种是将教师视为课程变革成效或实施水平的决定因素,主张从教师出发测量课程实施的程度;另一种是把教师当作影响课程实施的一个主要因素,主张从个体或体教师入手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试图澄清教师如何影响了课程实施。
2.影响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因素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影响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类: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前者包括教师的知识、教师的信念、对变革的认同感、关注阶段、效能感、职业周期、对变革的准备度等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着交互作用;后者则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学校文化和资源分配等因素。
3.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情绪
郑渊洁博客
1)什么是情绪
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历程,情绪是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身心激动状态,此状态包含复杂的情感性反应与生理上的变化。从情绪理论看,情绪的来源主要有情绪认知论、情绪行为论以及情绪的社会互动论三个方面,如情绪认知论认为情绪状态主要是由认知因素所决定的,人们会直接地、自动地并且几乎是不知不觉地评价所遇到的任何事情,情绪的发生是对于自己的生理变化以及外在的环境作评价而产生;情绪行为论认为情绪的根源是非条件化情感反应,情绪会因为制约作用改变而改变,且与强化刺激有很大的关系;情绪社会互
动论指出情绪是自我的情绪,包括个人在情绪作用中所感受的一切,“自我”是存在于社会当中的自我,情绪的起源是社会,由人际互动中而来,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社会关系,情绪是来自社会中人与人的互动。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已证明,愉快、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教师的任何不良情绪,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将自己的心理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不要让周围环境、家庭、朋友、同事间烦恼的琐事影响教学,在课堂上始终精神饱满、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课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教师心理情绪的感染而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2)变革中的教师情绪
哈格里夫斯(Hagreaves)认为尽管教学研究者熟悉教师“做什么”和“如何思考”,但很少知道他们在教学时“如何感受”,很少了解促使他们投入工作的情绪和愿望。对于教师情绪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有学者把过去二十年来涉及教师情绪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早期)的研究致力于使人们意识到情绪在教学和课程变革中的作用。研究集中于对教师压力与倦怠、关注阶段的分析。在第二阶段(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年)中,“情绪”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专门问题被正式提出来。这一阶段的主题是政治、权力、社会关系与教师情绪的联系。
尹弘飚在其博士论文《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情绪:中国大陆高中课程改革的个案研究》中,认为情绪不仅是个体的心理现象,还是社会文化建构。新课程实施给教师的自我带来了冲击,自我是情绪的所在地,教师要在课程实施中改变自我以适应变化,所以新课程的实施会给教师的情绪带来影响。在分析课程实施中教师情绪的产生原因时,归纳了两类因素:情绪地理和情绪困境。前者关注的是在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一他人”互动中,由互动同伴、对手给教师带来的情绪影响;后者考虑的是课程实施中人际互动所处的特定情境,即“改革一情境”张力结构给教师带来的情绪困扰。在情绪地理因素的分析中,他对高中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情绪事件归纳和整理后,呈现了政治地理、专业地理、道德地理和物理地理、社会文化地理对教师情绪的影响。在情绪地理中,教师情绪受到的是来自其互动同伴的影响,如决策者、管理者、教材编写者、教师培训者、家长、教师等。他们都是课程实施中人性
化的个人因素。在情绪困境中,影响教师情绪的因素是改革与现有情境之间形成的各种冲突境地,是情境性的,间接的影响。高中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情绪困境有文化困境、制度困境、专业困境和资源困境。
4.教师消极情绪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以消极情绪对待教学,无疑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压抑和紧张感,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情绪障碍。这种障碍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影响个体正常学习行为和活动功效的消极情绪状况。一旦形成了学习情绪障碍,学生在课堂上便会表现出对学习内容失去信心,缺乏学习热情或过分紧张,甚至对学习活动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愿进行学习或有意躲避学习等等。(比如以请病事假甚至逃课的方式躲避学习)这样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可经常看到。对于形成了学习情绪障碍的学生,往往还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其他学生,如紧张的表情,不满的言语和行为等,致使其他学生受到干扰。教学中教师的消极情绪除造成以上各种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现象外,还可以限制学生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的想象力,思考能力下降,因而影响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比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表现或对掌握知识程度差的学生,不能耐心诱导和鼓励,而是以消极的
态度大声斥责,或是以讽刺语言相对待,这样反而会加快学生的学习情绪障碍的形成,同时,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并使已具有紧张感的学生进一步加深紧张程度。对于掌握知识程度差的学生来说,其本身心理就有压力感和急躁情绪,教师再以消极情绪对待他们,很容易使这部分学生对教师抱有成见,并可能对教师所授科目产生厌烦倦学情绪。这样也会使具有一定学习热情的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使他们具有兴奋状态和学习欲望的大脑转而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就造成了课堂上常出现的老师越着急,学生越迷糊的情况,甚至是一堂课下来,学生毫无收获。此外,教师以消极情绪对待教学,课的组织、教法等必然会松松散散,不严谨,教学态度上漫不经心,敷衍了事。由于教师不认真,也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过于放松或是无所谓的心理状态,同样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5:21: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1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师   情绪   课程   改革   实施   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