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他者表征消解二元分立——以库切后现代创作为例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突显他者表征 消解二元分立
莫扎特k310——以库切后现代创作为例约翰逊总统
武娜      复旦大学文学院
摘  要:在本论文中,笔者以零三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的代表作之一《等待野蛮人》来探析在消解二元分立过程中的他者表征问题。《等待野蛮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他者的典型代表,她以弱势体的形象出现在强势文化体系中。作为一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库切以揭示弱势体对“同一”霸权的反抗为己任,充分展示出其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与伦理认同感。通过对“他性”的关注,库切试图告诉读者,在几乎被完全边缘化的情况下,个体的伦理觉醒如何改变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应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水银蒸发令关键词:库切;他者;二元对立;他性
作者简介:武娜(1978-),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现于复旦大学文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水半夏[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134-01
库切的《等待野蛮人》一书自从1980年出版之日起就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其争议性主要表现在其扑朔迷离的情节设计与人物塑造上——小说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如历史年代不确定、主人公身份不确定、甚至连女主人公的姓名都是模糊不清的。这种对压迫性权威神秘化的叙事策略,给库切带来了诸多的非议。很多评论家认为,库切的这种隐而不宣逃避确指背景的叙事实际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创作策略,有意筑起一道神秘化的自我和不确指的他者之间的屏障,这种做法不是在消解二元对立,而是在有意将其强化。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如史蒂芬•沃森在他的文章《殖民主义与库切小说》对库切的小说大加赞扬,他认为:“库切的小说能使读者对殖民主义者有更加深刻的洞察,这种洞察就相当于体会与自己同时代的人一样”(Marais 390)在《等待野蛮人》中,库切以一名生活于受压迫后殖民社会作家的笔触,试图用最本真的方式来再现存在于殖民地种族上的、民族上的、甚至伦理上的压迫。本文下述要探讨的就是库切如何在殖民压迫、种族隔离与性别歧视的三座大山下从女性的视角切入他者的他性表征问题,这对在传统西方殖民话语大环境下研究后殖民地女性文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fgd按照十八世纪欧洲的二分法逻辑,世界可被分为统治者的欧洲主体与被统治者的非欧洲他者,在十九世纪,这种二分法逐渐衍变成了一种性别关系,西方的自我主体象征男性的统治地位,而东方的他者则象征女性的从属地位。具有统治地位的西方似乎是为了衬托东方的臣服而存在,在叙事上无处不体现着文化霸权,企图彻底地抹平差异。根据拉康的理论,任何形式的欲望在本质上讲都是将自己的欲
望强加于他者的行为。这一心理“事实”使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库切作品中男主人公的人物建构:理解“他”是如何在自己的潜意识驱使下将女性“他者”同化。库切本人也常说“我自己很难想象是何种神秘的力量驱使‘他’(那么做)”(库切 44)。在《等待野蛮人》中,老行政长官对野蛮女孩儿永不满足的性欲望就是个很典型的例证。
很显然,在《等待野蛮人》中,库切带给读者了一个非比寻常、相当复杂的种族恋情(这里与其说“恋情”,倒不如说是男主人公的一种情结)。在这部作品中,读者在女主人公野蛮女孩儿身上不到典型东方女性人物形象的特质,如美丽、顺从等,取而代之的是男主人公通篇的心理纠结历程。女性人物形象的特质是通过男主人公欲望纠结、满足的形式反映出来的。现象学的奠基人埃德蒙•胡塞尔认为,
“他者”是主体间性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基础之一。“他者”区别于“自我”之处,即将“他者”确定为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中累积的、构成因素;作为主体对自我与本我真实的认知。在这个意义上讲,他者不同于自我,也不同于同一的自我。他性的条件和性质,即他者的特征,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和自我身份不同和相异的状态。从社会规范和社会认同看,
“他者”的来源即为自我。因此,他性的条件是主体的行为和特质不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拒绝他人强加的标签,因此被置于社会或大众属性的边缘。库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为自己欲望所累的典型的中年男人的“他者”形象——男主人公忏悔式的口吻、自我谴责的心理历程无一不带给读者震撼的效果。
男主人公有时甚至认为他那难以平复的欲望是中年危机的缘故: “我这个年纪的男人有时是非常愚蠢的,因为我们往往纠结于如何在身边如过眼浮云般的女孩儿身上留下自己的生命痕迹,当然,这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欲望情结。”(库切 142)读到这儿,读者会有一种非常直观的感觉:库切在建构传统的二元对立体系:如男人与女人、殖民者与被殖民者;这种对立的双方彼此依然间隔得如此遥远,正如简莫哈姆所言“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主人与奴隶的摩尼教世界中,二者的对立是本质性的、绝对的,而数量性的、非相对的。”(简莫哈姆 47)《等待野蛮人》在这方面也不例外,在二元对立的双方(尤其是男性与女性)依然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老行政长官最终把野蛮女孩儿送回属于她自己的地方,这种近乎英雄主义的行为表明他已坦然接受了差异。接受的过程虽纠结,但结局确是令人欣慰的:在送野蛮女孩儿回属于她的蛮夷之地的途中,老行政长官和她终于达成了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他不停在想‘一切都结束了,我满足了’”(库切 128)由此可见,对库切来讲“他者”的含义既包括纵深层次的道德指涉,又暗含更广阔领域内人类对自身整体对话结构的突破——对话的基础与目的不再是一致性与共通性,而是“面对面”地存留差异,保持各自的“他性”。
134
一时舍弃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14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主人公   女性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