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他者”:电影《何以为家》的身份表达

异化的他者分集接收技术”:电影《何以为家》的身份表达
作者:刘超
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06
环球中医网        使徒行传查经 要:电影《何以为家》从黎巴嫩地区的战争难民入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当代最为重要的问题,我们的身份是什么?笔者试图从三个角度对影片当中的身份表达进行解析,首先是作为无家园的一代,主要从家园认同感的丧失角度分析导致难民困境的空间问题,其次是被剥离的他者,主要从作为第三世界内部的边缘化的人物身份,是如何不被关注,被称为内在他者存在。最后异化想象:现实的乌托邦,主要从乌托邦归根结底是人的一种想象异化,不曾真正降临。
        关键词:家园;边缘化;乌托邦;异化后花园景观设计
        娜丁·拉巴基的影片《何以为家》在戛纳国际电影节收获评审团大奖的同时,饰演片中男主人公的赞恩及全家收到了来自北欧挪威政府的接纳函,他不仅有了梦寐以求的独立的空间,也正式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作为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的视野尖锐,她将摄影机照见现实,用记录式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生活在黎巴嫩地区的战争难民以及他们卑微的生活。
与此同时,更为我们抛开了一个社会学领域内的一个深刻的问题云南桥头堡建设——什么是身份。社会学认为身份是社会系统内最具符号意味的存在,它代表了我们的话语、权利、阶级等基本属性,身份更是一种体性所在。作为社会体,社会身份理论更是从跨体关系中建立社会体结构,即不同角的社会结合,如难民营和贫民窟。电影《何以为家》以黎巴嫩难民营的社会体为叙事视点,探讨作为战争难民一代的生存困境,以及社会身份缺失所造成的身份认同障碍,从而成为异化的他者数理化解题研究存在。
        1 战争难民:无家园的一代
        所谓战争难民,是指因为本国遭遇战争、敌对、袭击等因素,无法生存,不得不迁徙的流民,战争难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流民。联合国发布的难民数据显示,全世界的难民数量约为1450万人,这便意味着将有1450万人口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他们辗转反侧,来到他国边境,苟且偷生,满足自己的生存本能,并试图寻新的乌托邦家园。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18: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14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身份   难民   战争   社会   作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