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恋到畸镜之恋_拉康镜像理论解读

从自恋到畸镜之恋_拉康镜像理论解读
现代外国哲学研究
从自恋到畸镜之恋
———拉康镜像理论解读
张一兵
对拉康来说,黑格尔的关系性自我意识-主奴
辩证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关系式,个人主体不能自
我确立,它只是在另一个对象化了的他人镜像关系
云南开远惊现死亡地带中认同自己的,可是,拉康的新发现是,这种认同却
以他者对主体自己的取代而告终。我们知道,在黑
格尔的这一理论中,欲望和劳动是这一取代关系的
ppy
转换要件。可是,作为心理学家的早期拉康在接受
黑格尔的这份遗产时却直接抹去了劳动,暂时悬置
了延迟的欲望。当他用带有超现实主义彩的镜子
映射关系取代黑格尔的现实(劳动)关系时,他获得
了一种反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核心———现实自我论的有力武器。在他看来,自我并不是晚年弗洛伊德
指认的由“现实的原则”组织而成的意识实体,自我
实为一种超现实的幻象,因为它恰恰是以一系列异
化认同为基本构架的伪自我。
一、太虚幻镜中的“我”之诞生
1936年8月3日,拉康在墨尔本第14届国际精
神分析学大会上,提交了最初“镜像阶段”(TheMirror Stage)思想的论文。拉康直接把矛头指向弗洛伊德
的自我说。更宽泛地说,他自觉地使自己“与所有直
接从我思(cogito)而来的哲学截然相对”①,并从心理学科学逻辑中使当代新人本主义的个人主体第一次
发生了深刻的危机。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到,自认为是
哥白尼式革命的弗洛伊德的个人主体理论仍然是肯
爱英优选
定性的,虽然他否定和分裂了理性主义的思(意识)
之主体,但毕竟又重新确立了以本能原欲为基础的
本我现实实现———自我。在自我和本我的关系中, 自我并非与本我根本脱离,自我虽然是本我与现实
对象世界和他人的关系结果,但这并没有改变自我EJ-200
的根子仍深埋在本我之中。这也就是说,弗洛伊德
的自我主体总还是自足的功能性关系结构。“弗洛
伊德将自我等同于‘感觉-意识体系’,这个体系是
由机体得以适应‘现实原则’和器官的总和所构成的”。它联结本我,并不断外化为超我。拉康则直接
称晚期弗洛伊德的自我观念为“狂想”。这就是他对经视故事会
自己老师的真实态度,这一刀直指弗洛伊德人格理
论的核心。拉康说,长期以来,弗洛伊德的这个自我“为意识所有,但不为反思所及”。他说,发明这个镜
像阶段,可以使他“直抵一种理论和实践上的阻力上
的核心”。这个所谓“核心”,就是弗洛伊德以身体自
恋和自我认同双重指称构筑起来的和谐的个人主体———“自我”。拉康认为,弗洛伊德的“自我是个功能,自我是个综合,一个功能的综合,一个综合的功
能,它是自主的”。可是,这个自我就像一个堆满了
杂物的抽屉,有用而蒙人②。弗洛伊德常常让人揭
开帘子看看后面的真相,可是拉康却把弗洛伊德的
真相说成是更坏的更能骗人的帘子。
拉康之所以将弗洛伊德的自我观念称之为骗人
12 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②《拉康选集》,第184~185、59、104、405页。
《拉康选集》,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89页。
的现象,是因为那个人人都认可的从“原生的”本我
到自我(超我)的个人主体其实并不存在,这种并非
故意的欺骗的本相是针对意识掩盖的那种缺失,即
原初“我”的虚无!这是一个本体论上长期被遮蔽的
重要缺失。拉康说“掩盖这个缺失是主体欢快的秘密。”拉康是想说,人们一直误认为一个独立存在的
个人主体(自我)其实是一个幻觉意义上的想象骗
局,“我”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空无,它不过是“一个操
作性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实质即我们将一个开端上
就是假相的镜像误以为真实存在的个人主体。于
是,弗洛伊德假设的自我的发生实为一种意象中的
开裂,这种开裂从没有形成一种自足的主体,而是造
成了一个阴黑的舞台。有时拉康将其称之为“与生
俱来的开裂”。以后,在这个被称为主体的舞台上将
上演个人一生的伪我与他者的争斗悲剧。这个镜像
最初是镜子中的“我”的影像,尔后则是“我”周围众人(开始是其他玩伴的模仿的反应,然后是长
辈、大人的存在)的目光、面相和形体行为构成的反
射的镜式形象。虽然这镜像来自于外部的介体,可
是这个镜像始终是自画像。这个自画像的本质就是
自我认同。“那就是我”、“我在这里和那里”的“我”, 实际上是一种以想象为本质的反映性幻象。
在这个
镜像式的伪在中,根本不存在弗洛伊德所说的主体
自恋和自我认同,而是存在论上的异化之无,而人将
被这个自画像欺骗终生。“人类世界的本体论结构”
就是拉康的想象界的无之本体论。拉康这里的观
点,已经是一个大的宣判即过去人们自觉不自觉作
为个人主体的那个我,笛卡尔作为理性之思起点的
那个我,还应该包括第一个新人本主义先驱斗士施
蒋毅君 清华大学
蒂纳的那个“唯一者”的我,克尔凯郭尔的“那一个”真实的我,海德格尔的此在之我,都不过是一种想象
中的“理想我”①。非常可怕的是,拉康抽掉了当代
新人本主义的存在论之根个人主体是不存在的。
从常识来看,这真是耸人听闻的奇谈怪论。我们来
看拉康的分析逻辑。
对此,拉康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表述
一个尚处于婴儿阶段的孩子,举步趔趄,仰
倚母怀,却兴奋地将镜中影像归属于自己,这在
我们看来是在一种典型的情境中表现了象征性
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我突进成一种首要的形
式。以后,在与他人的认同过程的辩证关系中,
我才客观化;以后,语言才给我重建起在普遍性
中的主体功能。②
依拉康的逻辑,这个伪我的发生,先是主体在想
象界中镜子式的假自恋和他人的反指中被误认和物
相化伪造,最后在语言象征(能指链)的主体建构中
彻底被谋杀。我们先来看这出悲剧的镜中幻象。
拉康所说的镜子阶段,其实是指个人自我初始
建构的时期。这时,个人主体第一次将自己指认为“我”。可是,在他的眼里,这个自我的形成与以往一
切肯定性的主体建构说不同,包括弗洛伊德的自我
说,它的本质是“主体在认定一个影像之后自身所起
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意象关系。“镜像阶段的功
能是意象功能的一个殊例。这个功能在于建立机体
与它的实在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建立内在世界(In- nenwelt)与外在世界(Umwelt)之间的关系”③。然而, 这种意象关系却是以自我否定的颠倒形式出现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2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13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主体   个人   关系   镜像   现实   观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