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卿_基督是历史的中心

基督歷史的中心」──
潘霍華的基督論
高淑卿∗
引言
应用系统集成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在基督論講稿1第一章結束中寫道:
總而言之,還必須強調,基督是人類實存的中心,是歷史的中心,現在也是自然的中心;這三個方面只能從抽象意義上加以區分,而在實際上,人類的實存也總是歷史,也總是自然。2
然而,早在潘霍華之前,另一位偉大的德國哲學家亦有過相類似的說法。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培在其《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就曾這樣形容:
「在西方世界,基督教信仰締造了歷史哲學。從奧古斯丁到黑格爾,基督教是通過歷史而具體為上帝的活動。上帝的啟示活動相當於決定性的分界線。因此黑格爾曾說,全部歷史都來自耶穌基督,走向耶穌基督,上帝之子降臨是世界歷史的軸心」。3
從以上兩段文字看來,神學家潘霍華和哲學家黑格爾分別指出了基督與世界的關係:耶穌基督是世界歷史的中心。一九三三年夏,潘霍華在大學開講基督論,與此同時亦教授黑格爾之宗教哲學4。仔細閱讀潘霍華的基督論講稿,不難發覺他的基
∗信義宗神學院道學碩士(2002)。
1基督論講稿其實是潘霍華於1933年在大學開講基督論之講義,但原稿已失存,今存之講稿實只是當時學生之聽講筆記,廣義上應稱為「記錄稿」。
2  D.Bonhoeffer, “Christ the Centre”, trans. E.H. Robertson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6),
p.65;中譯為〈誰是今在與昔在的耶穌基督?〉收於朋霍費爾:《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王彤、朱雁冰譯(香港:道風書社,2001),頁52。
3引自雅斯貝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魏楚雄、俞新天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頁7。
雅氏在其另一書亦曾引述這段話,參雅斯培:《智慧之路》,周行之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69),頁116。雅斯貝斯(Karl Jaspers,1883-1969),又譯雅斯培。
督論,亦即是他對基督的了解,是從黑格爾的哲學引伸出來的。然而,這並不表示潘霍華跟隨黑格爾
的哲學思想來發展自己的神學。在講稿的「引論」結尾,潘霍華如此說:「基督論的主題,乃是完整的、昔在的耶穌基督身位性的存在結構。」5,意思是要認識耶穌基督,這一位降生成了人的上帝,就要把他視為一個具體存活的人來探究,而不是把他當作任何的理念。
本文並不打算對黑格爾和潘霍華的思想作比較。如此舖陳,只是想點出本文的寫作目的:在潘霍華的神學中,上帝與人類的生存境遇有甚麼關係?基督以何種方式成為歷史的中心?
I 人類的生存境遇
究竟,人類生存的境遇是何狀況呢?
讓我們先看下述兩段文字:
這罪的世界就是「亞當」的世界,但這亞當的世界正是基督救贖並轉化成新人類,他自己教會的世界。這並不以亞當完全被勝過的情況發生,而是亞當的人類活在基督的人類當中。6
上帝降生成人,首先是創造主在被造之物中實實在在的啟示,而不是隱藏著的啟示。耶穌基督本是上帝顯明出來的像。7
第一段文字表示,人類生活在一個有罪的世界當中。人活在這世界,時刻都要面對罪惡和試探。這是
人的真實體會。昔日亞當犯了罪,今天人仍活在罪惡和試探之中,這罪的世界就是亞當的世界。潘霍華形容這「試探和罪惡之中的世界」為「罪身的形狀」8。
如果人生不過如此,那生存還有何意義?生命的價值又是甚麼?幸而,人生的實況並不只如此。潘霍華指出,這個有罪的世界正是基督要救贖的世界。基督要救贖這世界,把它轉化成新人類,即他自己教會的世界。亞當的世界雖然是個有罪的世界,然而上帝沒有因此而放棄這世界,反之,上帝要把這世界救贖,因為這有罪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2000),頁212。
5朋霍費爾:《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王彤、朱雁冰譯(香港:道風書社,2001),頁23。
水处理控制系统6參D.Bonhoeffer, Sanctorum Communio: A Dogmatic Inquiry into the Sociology of the Church, trans. R. Gregor. Smith (New York: 1963),頁71。
7參朋霍費爾:《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頁97。
的世界本是上帝自己的創造,一切該是美好的。這個既有罪又為基督所救贖的世界就是人類生活的實存境遇,上帝卻要把他轉化成新人類,把有罪的亞當的世界轉化成新的生命,即他自己教會的世界。這就是人的實存境況。
第二段文字指出上帝成為人,進到自己的創造世界裏,向人啟示。上帝是向人啟示自己的上帝,他並不向人隱藏自己;在耶穌基督裏,人就看見上帝。認識基督,就是認識上帝,因為耶穌基督就是上帝自己向世人顯明的像。
綜合兩段文字,或許叫我們對自己生存的境遇有真切的認識:上帝不僅創造了讓人存活的自然世界,也創造了活在這自然世界內的人。也許,在上帝的心意裏,大自然與人類本就是和諧共存的。然而人類卻活在罪惡和試探的世界中。潘霍華認為,這世界是上帝自己的創造,祂沒有離棄自己的創造,沒有離棄這罪惡和試探的世界,及活在其中的罪人。為了救贖人脫離罪惡並得新生命,上帝甘願成為人,來到人中間,向世人啟示,顯明自己。
II 基督以何種形態存在於人類歷史之內?
潘霍華稱道成肉身的基督為「已然成為人者」,因為「嚴格說來,真正應當談論的,不是上帝降生為人的過程,而只能是那已然成為人者」9,亦即是,「基督論的主要問題,不是探討神人二性聯合的可能性」10。潘霍華如此目的是要強調基督的「身位」(person)和「此在性」(Dasein),亦即是基督在人類歷史中的真實性,而不是把基督視作上帝觀念的化身。潘霍華認為這才是基督論的主題,所以他又說:「基督論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存在論的問題」11。作為上帝的道/邏各斯的基督,不是任何的理念,12所以人不能以認識任何理念的方式來認識這位已然成為人者,具有身位的基督。人
可以內化任何理念,在思想上達到主客同一,從而消融了客體,但卻不可以內化任何一個具身位的(真實存在於歷史時空之下的)客體,把對方吞噬。基督作為對立的邏各斯,之所以有別於人的理性和邏各斯,乃是因為他以成身之樣式出現於歷史之中。13
格林(C. Green)在討論《聖徒相通》時,就以笛卡兒來對比潘霍華對身位(person)的了解。笛卡兒的名言是「我思,我在」(cogito, ergo sum),但潘霍華則是「我倫
9同上,頁96。
10同上,頁39。
轻松论坛11同上,頁14。
12同上,頁9。
理地關連他者,我在」(I relate ethically to others, ergo sum),14從而指出潘霍華所理解的身位(person)具有社──倫理性(social-ethical)的特質。
鄧紹光就指出:
笛卡兒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正正表達了以人之「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上帝」與「世界」之存在都要以「我」的確定始為基礎方可被證明。15
「西方哲學自笛卡兒之後,有了重大的改變,從形而上學轉向知識論,這亦是一次主體性的轉向,哲學作為一種知識必須安立在確定的基礎上,這就是人主體的意識活動」。16這「主體的意識活動」正是黑格爾哲學的起點。17黑格爾的絕對唯心論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發展出來。
甲硫醇
人的主體意識如何能倫理地關連他者?最終,人只會把他者轉化為理念,從而把對他者的認識消融於自我意識之中,亦即是把他者視作知識來認識,從而把他者收攝於自我之主體意識之中。正如潘霍華所說,「邏各斯在自身中消解了對立邏各斯」。18相對之下,潘霍華所說的「倫理地關連他者」的意思亦變得十分明顯,就是把他者置於一個實存的境況之下來理解和認識,即「一個具體的我」跟「一個具體的你」彼此相遇、認識。所以,潘霍華強調基督「已然成為人者」,就是要指出,人「不再可能將這種對立邏各斯在其自身的邏各斯門類秩序中消解掉」19,因為這一邏各斯是「此在」(Dasein),不是理念。
如此一來,「被造之物中」就是指人類作為社的真實處境。上帝藉著耶穌基督進入人類歷史,人只可以在具體的倫理環境中,亦即是這個現實世界中認識上帝,而不能把上帝內化於主體的思想中。在一個人類社居住的世界,一個上帝「已然成為人者」的地方,基督身位的彰顯,才顯得有意義。亦只有這樣理解,才能明白潘霍華所指「在實際上,人類的實存也總是歷史,也總是自然」的意思。
张丽种子
加里(G.B. Kelly)強調,潘霍華指耶穌不是向世人啟示上帝,而是上帝在歷史的耶穌基督裏向人啟示他自己(Jesus does not reveal God to man, but God reveals
14Green, C. Bonhoeffer: A Theology of Sociality. Rev. Ed.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99), p.30.
15鄧紹光:〈論潘霍華《聖徒相通》─個體與社並建的神學〉,載於《道風漢語神學學刊》第八期(1998),頁229。
16同上,頁241。
17同上,頁241。
18參朋霍費爾:《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頁10。
himself to man in the historical person of Jesus Christ),20目的是要說明啟示是上帝主動的作為。因為人完全跟上帝不一樣,他們不能認識上帝,因此上帝來到人中間,為要讓人認識祂。21人能夠藉著「已然成為人者」的耶穌來認識上帝;人能夠在自己生存的境遇裡藉著「已然成為人者」的耶穌來認識上帝;人能夠在上帝的創造中藉著「已然成為人者」的耶穌來認識上帝;人能夠在歷史時空中藉著「已然成為人者」的耶穌來認識上帝。
然而,這只是應然,而不是實然。歷史既顯明上帝向人啟示,同時歷史又充滿罪惡和誘惑,上帝與邪惡的工作同樣出現在人類歷史之中,22人類生存的世界是善惡並存,潘霍華早在《聖徒相通》中已經指出了。23歷史自身不能成為我們認識上帝和宣講的道的來源,24同樣,人就不能直接從歷史的好壞、興衰來否定上帝的存在。唯有在歷史處境之下,因耶穌基督而產生的信仰體──教會,才可以叫人認識上帝。論到教會的本相,潘霍華指出基督以教會的方式存在(Christ existing as the church),正是要表明上帝的道以倫理地關連他者的方式出現,而不是任何理念,不致被他者吞噬。這才是上帝心意中的人類歷史。25當黑格爾說:「上帝以體的方式存在」(God existing as community),26潘霍華卻指出教會──基督所救贖並轉化的新人類──正是「基督以社的形式存在」(The church is ‘Christ existing as the community’)的具體彰顯。
總的來說,上帝與人類的關係,是上帝在歷史中向人啟示他自己。已然成為人者的耶穌,以倫理地關連他者的形式出現在歷史之中,為要將這個罪的世界救贖,轉化成為新人類,即他的教會。這樣看來,罪的世界與新人類──即基督的教會,兩者關係應該是此消彼長。同樣,教會歷史與世界歷史的發展也該是如此。準確地說,世界歷史應該轉化為救贖歷史、教會歷史。到此,我們對潘霍華「基督作為人類實存的中心、作為歷史的中心、也作為自然的中心」的理解就更清楚了。黑格爾在自己的哲學體系中,發展出「基督是世界歷史的軸心」這一思想,到了潘霍華手裏,基督仍然是歷史的中心。在信仰體中,這是清楚明確的,可是相對人類整體歷史而言,這中心卻是隱藏的。
20G.B. Kelly, “Bonhoeffer’s Theology of History and Revelation”, in A.J. Klassen, A Bonhoeffer Legacy, p.92.
21  D.Bonhoeffer, Act and Being.Trans. H.M. Rumscheidt (Minneapolis: Fortress, 1996), p.39.
22G.B. Kelly, “Bonhoeffer’s Theology of History and Revelation”, p.91.
23Bonhoeffer, Sanctorum Communio, p.71.
软件管理系统
24G.B. Kelly, “Bonhoeffer’s Theology of History and Revelation”, p.91.
25
III 上帝的啟示與隱藏
早在《聖徒相通》一書中,潘霍華就提過教會歷史是隱藏的世界歷史的中心。27其中的理由正是因為「基督以教會的形式存在」,基督就是那「證道中的宣講之言」。在書的另一處,他又指出上帝的啟示以隱藏的方式在歷史中前進。28似乎,潘霍華那時已經意識到,當他堅持上帝在歷史中彰顯自己的時候,他亦得承認上帝同時仍是隱藏的。29因此,加里說,在人類歷史中啟示的意思也就是在隱藏中啟示。30張賢勇認為,潘霍華所說「上帝的隱藏」,與路德所說的「隱藏的上帝」並不相同。他指出,
潘霍華從人的角度來立論說「上帝的隱藏」乃是因為人的有限性。耶穌基督在人的眼中,仍未完全打破隱匿的狀態,31所以在世人的眼中,縱然上帝已然成了人的樣式,向世人啟示自己,但在不相信的人眼裏,這啟示仍是隱藏的。不僅如此,即使作為復活的上帝,耶穌基督在世人的眼中,仍未打破隱匿狀態。所以說,神─人耶穌基督在歷史中的啟示也就是在隱藏中啟示他自己。如此,我們就明白潘霍華在Act and Being(行動與存有)一書的討論:「在亞當裏的存有」(Being in Adam)和「在基督裏的存有」(Being in Christ);顯而易見,潘霍華要分別指出仍在罪中、有待救贖的人和已得著救贖的人。換句話說,就是教會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分別,兩者的關係此消彼長。人類歷史能否全然成為救贖歷史及基督自己的救贖並轉化的教會,關鍵就在於人有否認信基督,而教會正是體現新人類的體。
在基督論講稿中,有這一段說話:
現在,時空性不僅是神-人在人性方面的規定性,同樣也是神-人在神性方面的規定性。神-人的這種時空性,是隱藏在「罪身的形狀」中的。今在性是隱藏的今在性。然而,這卻不是說,上帝隱藏在人裏面,而是說完整的神-人,在這個世界上,是隱藏在「罪身的形狀」裏。這就意味著,隱藏的原則不是人本身,也不是時間與空間,而是「罪身的形狀」,即處在試探和罪惡之中的世界。32
從這段文字得知,潘霍華從兩方面來說明「隱藏」究竟指甚麼。一方面,上帝27Bonhoeffer, Sanctorum Communio, p.146.
28同上,頁153。
29G.B. Kelly, “Bonhoeffer’s Theology of History and Revelation”, p.97.
30同上。
31參朋霍費爾:《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頁xli。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1:1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13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上帝   基督   歷史   世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