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名言法文

拉康名言法文
1.给介绍一下拉康的言语学说和三界学说
拉康认为潜意识具有类似语言的结构。 他将潜意识与语言统一起来:(1) 用能指/所指代替Freud的“物的呈现”(thing-presentation)/“词的呈现”(word-resentation)(2) 以语言学的隐喻和换喻机制代替潜意识的活动规律 (3) 潜意识可比拟于语言的话语或文本,其组成规律与语言规则(如隐喻和换喻等)类似。他认为潜意识是“他者”的话语。潜意识是我自己的他者。他提出两种言语类型:(1) 空体言语(empty speech):接受自我秩序,并对他人(other)——想象的对手——对话,通过他人主体被异化。
(2) 实体言语(full speech):对他者(Other)讲话,它超越了自我所遵循的语言,实的言语的主体即潜意识的主体——他者
当主体真正向着其潜意识中的他者讲话时,其言语对精神分析者、对其本人才是有意义的,这种言语才是有意义的言语。拉康的三界学说又称为主体三层结构说:1. 想象界
(1) 产生于镜像阶段,并继续发展进入成人主体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即发展至象征界与之共存。
包括“幻想”和“意象(映象)”,“意象”就是潜意识的映象,它调整主体理解他人的方式。
(2) “想象”既可指映象世界,也可用作指称一种“误认”性质。想象秩序既是个特定的时刻或阶段(某种自恋式认同),也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主体内部(intrasubject)表为主题对自我的自恋关系;在主体之间(intersubject)表为主体间的相似关系。
婚姻保卫战片尾曲(3) 自我产生于镜像阶段,它沿着虚构的方向发展起来,因而自我就是一种意象。(婴儿的自我技能是自我的理想,它属于想象的秩序)。在精神分析中,关键不是不让患者夫妻自己的意象,或为他人重塑一个更好的意象,而是设法使之认识其意象。
(4) 想象界是人的个体生活或人的主观性的领域,它在主体的个体历史的基础上形成,是我们的文化环境使个体形成其特征的所有的一切,它不受现实原则支配,而遵循视觉的或虚幻的逻辑,它是“妄想功能”、不现实的幻想综合。它是个体保持平衡、进行自我防御(ego defense)的手段。它既是一个阶段又是个过程;象征界对它有组织和指向作用。2. 象征界
(1) 象征界含三类秩序的象征现象:
① 逻辑—数学
② 语言
③ 社会与文化
它是由想象的主体向真实的主体的过渡。幼儿在象征界获得主体性(随语言的获得,意识到自我、他者与外界的区别;通过言语活动表达其欲望和情感)(2) 语言是先于主体的存在。主体的确立过程即是掌握语言的过程,它逐渐将儿童引进:“社会文化关系之中。人类主体通过语言形成,主体是言语/面对语言的主体。言语活动的报纸特征即对话性,包括说者与听者。言语不仅是信息的综合体,而且在说者与听者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3) 儿童必须通过自己对语言的掌握,才能将自己投入语言交际的网络(network),才能获得“我”概念。“我”是个人身份的一种标志,它证明自身主体性的确立,其前提是“你”“他”存在。(4) 进入象征秩序,人体自身也被语言异化了。语言的三种异化结果:
河南省新冠疫情
① 个体自己的符号化
② 作为说话主体的“我”和句子中作为主语的“我”的分裂
③ 潜意识经验秩序的产生
语言的介入,等于消灭了自身与自身之间的直接关系,而在语言中建立了一个理想的“我”。主体将自己从语言中分离出来,这一分离过程同时也是潜意识的形成过程。3. 实在界
(1) 实在界定义得很模糊,因它是绝对阻抗象征性的。
(2) 它不属于言语活动,故是难以表达、不可言说的。它似乎是超越主体之外的一个领域,不同于客观现实,它是种脱离语言的主观现实。它处于知的彼岸,在精神分析会谈中也几乎察觉不到。
(3) 它起着一种十分特殊的作用,即产生欲望对象。实在界是欲望的来源,它是永远在场(at presence)的或永远“在这里”。它是种生活机能,是主体支配不了的一种活动。它类似于Id,是本能欲望的范畴。
2.卡夫卡 的《饥饿艺术家》中卡夫卡的人物形象分析 急呀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卡夫卡的小说一直都是学界研究讨论的焦点。
无论是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家、现代主义理论批评家还是当代前卫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都能从他的作品中寻出大量的文本因素来为其理论作支撑。而作品的价值,也正是通过对它进行包括作家生平读解、社会学读解及叙事学读解和解构性读解等跨越时代和意识形态背景的多重阐释后才渐渐显现的。
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他的小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植根于卡夫卡对于人性和世界图景的洞察,也来自它的文体和形式的新奇。的确,《饥饿艺术家》最为完美地展示了卡夫卡小说的写作技艺:一种不断翻转、在众多可能性之间不断滑动和制造反讽的艺术。
《饥饿艺术家》就是这样一篇 “卡夫卡式”的小说,它像卡夫卡抛出的一枚至今没有停稳的骰子,让我们目眩神迷。和《审判》、《城堡》等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相比,完整的《饥饿艺术家》之重要性显得尤其突出。
复杂的形象——多义的艺术家 《饥饿艺术家》以五千多字的短小篇幅,用奇异的笔调讲述了一个荒诞不羁但又充满现实意味的故事:主人公“饥饿艺术家”以在兽笼表演饥饿为生,并以这样的表演招徕大批观众。渐渐他对自己的表演产生了荣誉感,从没有自觉自愿离开
过兽笼,还为别人不给他机会成为“空前伟大的饥饿艺术家”而深感苦恼。
观众心满意足,“只有饥饿艺术家不满意,总是他一个人不满意”。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位备受观众喝彩的饥饿艺术家发现自己被人们抛弃了,观众不再对所谓的“饥饿艺术”感兴趣。
他只好“屈尊”加入一个马戏团,他的表演也成了一个次要节目。他不合时宜地仍想表现饥饿表演,想真正做到让世界为之震惊,可观众对马戏团的黑豹更感兴趣。
他被人们忘却了,最后连同烂草一起被悄无声息地埋掉。临死前,饥饿艺术家才有所表白,他觉得他“只能挨饿”,因为他“不到适合自己胃口的食物”,假如他能到适合的食物就不会“惊动视听”,而像所有其他人那样“吃得饱饱的”。
美国文艺理论家R·W·斯托尔曼在《饥饿艺术家》一文中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主人公及小说的含义:社会学的、宗教的和形而上学的。首先“绝食艺人在笼中的困境代表了艺术家在现代世界中的困境:与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格格不入。
从这个角度来阅读,《饥饿艺术家》是一个社会的寓言。……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示,就
是艺术家和社会的分离”。
从宗教的角度看,“我们也可以把绝食艺人看作一个神秘主义的代表者,一个圣人,或者一个神父。……故事便以历史的观点讽喻了宗教的困境。
……用宗教术语来表示,就是神和人的分离,灵与肉的分离。”从形而上学的角度看,“绝食艺人代表精神,作为精神存在的人,豹相应地代表物质,人的动物性。
……用形而上学的术语来表示,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分离。” 与三个层面对作品的理解相对应,饥饿艺术家似乎也隐含了创作者的三个身份——即作为现代人、犹太人和艺术家的卡夫卡。
犹太人对民族宗教的虔诚、现代人对发达工业社会的赞美和艺术家对自我实现的推崇在卡夫卡身上不再凸显,取而代之的,是拥有着三种身份的卡夫卡对自我身份与作为普世的人的生存状况的痛苦思索和不懈追问。现代语境下,看似为艺术而“殉道”的饥饿艺术家不再拥有圣徒的圣洁光环。
南极条约
如斯托尔曼所说,从宗教的、形而上学的以及审美上来解读饥饿艺术家之死的意义,包括
了以下两点:“(1)耶稣真的死了,后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已经把信仰的行动从现实中摒除了。(2)对神秘主义者和艺术家说来,复活是不存在的,因为今天不承认精神,只承认物质。
我们还看到,甚至垂死的神秘主义者也承认了这种物质对精神的胜利,他最终仍是一个怀疑主义者和失败主义者。” 目的是难以实现的,但放弃它又是不可能的——饥饿艺人一心要把他的饥饿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可“忍饥挨饿”的时间越长,离生理极限也就越近,他在艺术上要达到高峰,则他的肉体必同时毁灭,这是他自相矛盾的理想追求。
法国批评家罗杰·加洛蒂在《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一书中也谈到卡夫卡与他身上带有的犹太民族性之间产生的矛盾:“作为犹太人,与犹太人社会割裂的犹太人,怀念这种社会,始终在信仰和他的否定之间左右为难的犹太人,他由于不可克服的特性而经受着最痛苦的孤独。他丧失了一切根基:他为‘没有土地、缺乏法的气氛’而痛苦。”
一直以来,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让人们相信,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在作品中的映射:病逝前一个月,卡夫卡曾在病榻上艰难地校对这篇小说的清样,并在读完之后“泪流满面”。艺术家的悲惨遭遇似乎象征着现实中卡夫卡面对严酷的社会压力不断躲藏自己、隐蔽自己。
核磁共振成像
但透过眼泪,我们能读到的更有卡夫卡对人类社会二元对立难以调和的哀叹与被困在现代社会的悖谬陷阱中无法自拔而神伤。 强调了纯粹的精神无法战胜“罪恶”的物质,“去神圣化”的艺术家同时又是卡夫卡对身份认同的严思。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开启了以主体为中心的启蒙身份认同的路线图,即从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直到绝对精神。他认为,自我意。
3.说几句你最喜欢的 哲理的西方哲学家的名言
1、泰戈尔——“我象村里最年轻的人一样年轻,象村里最年迈的人一样年迈。”
2、康德——“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 3、泰勒斯(古希腊)——“水是最好的。”西南票务网
4、苏格拉底,从不著书立说,推崇“无拘无束的辩论或讨论”。比较出名的一句是,他被法庭判死刑后安详地说——“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你们去活。
哪一个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 5、笛卡儿——“怀疑一切”;“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我却不能怀疑我正在怀疑。”
——“我思故我在!” 6、斯宾诺莎——“理性能使人自由。” 哲学名言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之中 亦壁鸠鲁:幸福就是 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基督精神:拯救灵魂必须放弃 托马斯.阿奎那: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亚当斯密: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 卢梭: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叔本华: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克尔凯戈尔: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 泰勒斯: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马基雅伟利:政治无道德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黑格尔: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 罗素:我正在说谎 萨特:他人就是地狱.人对人是狼。
4.电影 绝命调查(大卫·戈尔的一生) 哲学台词
拉康哲学的重点是,幻想必须超越现实,因为在你到手的那一刹那你没办法也不会再想要它。为了继续存在,欲望的客体必须永远无法达成。你要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对"它"的幻想。欲望与疯狂幻想相辅相成。
西工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4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13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主体   艺术家   饥饿   语言   精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