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民俗纪录片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第 37  卷第 1 期  2021 年 2 月
德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ezhou University
V ol .37,
No .1  Feb .,2021
新媒体时代民俗纪录片国家形象的塑造
张  驰
(德州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摘 要: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传播环境及创作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被高度重视,新的传播方式出现,应对这样的形势,民俗类纪录片成为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发展的一种趋势,其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塑造出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的形象,也展现了勤劳敬业、内心笃定的中国国民形象。而民俗纪录片中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具有中国传统文
化特的故事性叙事手法、融合“他者”视域的多元话语体系、去解说词形式的创新及意境的营造等方法实现的。
缺氧池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民俗纪录片;国家形象;“他者”视域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44(2021)01-0080-03
收稿日期:2020-08-27
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山东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及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QN202008271)。
作者简介:张驰(1988-),女,山东德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研究。
美国政治学家布丁(Boulding, K.E.)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具体来说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社会、法律、文化、社会及生活在本国或他国国民心目中的总体的、概括的认知、评价和印象。纪录片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利器。
一、民俗类纪录片语境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一)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中显示,有4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其中发展中国家的选择比例更是高达 54%,在海外受访者眼中,中餐、中医药和武术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三大元素。
首先,民俗纪录片塑造中国独到的饮食文化形象。中国民俗类纪录片向观众呈现了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观、注重情趣以及食医结合的中国独有的饮食文化形象,此类的民俗纪录片比较典型的有《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以及《早餐中国》等。
其次,民俗纪录片塑造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形
象。医药类民俗纪录片通过对中医家庭采药、制药过程的真实记录,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医药种类及中医知识,向现代社会传递了中医本草制药过程的艰辛与细致,反映了中医天人合一的处世哲学。纪录片《本草中国》讲述了中国本草轻重、进退、黑白、新陈、刚柔以及甘苦的哲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本草独特的魅力,也向世人阐释了中医药人勤劳、淳朴以及笃定的独特形象。
最后,是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文化形象。中国功夫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是刚健雄美的外形与典雅深邃内涵的完美结合,中国功夫蕴含着中国古人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纪录片《传承》第一季第一集中记录了少林武术、高杆船技的精湛技艺,向世人传达了中国功夫内外兼修的独特特点。
(二)勤劳敬业、内心笃定的国民形象
几乎在所有的民俗纪录片中,“人”都是其表现的主体,民俗纪录片在叙事过程中都会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普通人作为叙事对象,来讲述百姓最为日常的故事。中国的传统工艺,无论是饮食、医药、功夫还是其他工艺技术,无不需要人们修身养性、心无旁骛、千锤百炼、几十年如一日地去磨炼。
在2019年播出的纪录片《风味原产地·潮汕》第一集中,每天早上六点,匠人们都会早起捶打牛肉
第  1 期81
糜,很多匠人们一学就是十多年。节目中,匠人们捶打牛肉糜的过程中筋骨的起伏、肌肉的颤动,捶打时间的持续、挑筋的细致以及在长达半小时以上的捶打后对牛肉糜的搅拌及定型都体现出中国人勤劳敬业、内心笃定的形象。
二、民俗纪录片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方法研究
(一)故事性叙事展现传统中国文化
首先是以“人”为主线记录国民故事。民俗纪录片在本质上属于人文纪录片的一种,因此,在民俗纪录片中,人物往往是民俗纪录片表现的核心所在,而“人”在民俗纪录片中也往往成为主要叙事线架构起
整个纪录片的结构。以民俗类短纪录片《早餐中国》为例,虽然该纪录片每集向大家展示一种早餐的故事,但每一集开始时都有一个老店的小老板对自己的早餐哲学进行阐释,讲述自己的故事,将这种早餐的人文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通过“人”的叙述方式,不仅展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的积淀性,而且也真切地表现了中国国民的勤劳笃定的淳朴形象。
另一种叙事的方法是通过蒙太奇构建美食哲学主题。比如纪录片《风味人间》每一集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下是多个故事平行叙事。第一集《山海人间》设计了肉类、谷物、山珍、海鲜四条主线,通过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架构其整集的大结构,而在每条主线之下,又通过对比蒙太奇展示各类食材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的不同特。比如肉类这条主线,节目展示了新疆的羊肉、内蒙古的羊肉、马肉以及火腿几种食材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烹饪方法,而在展现火腿这种食材时,又采用交叉蒙太奇的方式对中国安徽火腿与西班牙火腿的研制、烹饪和品尝的过程进行了对比,展示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民族中所蕴含的美食哲学。而正是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下,展现了多元风土孕育出的丰富多彩的饮食哲学。
第三种叙事方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纪录片具有普及文化知识的社会作用,对于一些传统技艺、经典食材以及独特中草药的相关知识,在民俗纪录片中都会通过科学的方法展开介绍,从而让观众全面、系统地去认识这些技艺、食材和中草药,使得民俗纪录片塑造出的中国国家形象不仅具有独到的民俗特,还具有较强的科学特点。
(二)多元话语体系共筑立体中国形象
第一层话语体系是主流媒体。纪录片的记录及传播的主流媒体包括中央级机构、纪录片专业频道以及各地的省市级电视台。中央级纪录片创作机构主要有中央新影集团、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五洲传播中心、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五大机构;纪录片专业频道有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湖南电视台金鹰纪实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频道六个。主流媒体民俗类纪录片往往题材宏大、影响力大,在创作时也更易于吸引国内外的合作者丰富节目视角。主流媒体话语体系下所传达出的话语最具权威性,在构建国家形象时也更具整体性和精品性。央视纪录片《传承》通过对中华文化传承人及台湾传统技艺手艺人的传承人生的记录,传递出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积极的价值追求和高尚的人生哲学。构建了中国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形象,并成功展现了心性笃定、勤劳敬业、善于创新的中国国民形象。
第二层话语体系是网络视听媒体。新媒体时代,网络视频制作平台采用了差异化运营策略,并着力打造纪录片“IP”系列。2017年以来,各大视频网站加强差异化运营策略,爱奇艺视频着重民俗类纪录片的版权购买,腾讯视频开始向自制纪录片过度,优酷视频在网生纪录片上持续发力。在网络视听媒体中播出的民俗类纪录片往往题材更为丰富,视角更为贴地气,可以通过更多的角度和更多的细节打造某个领域的中国形象。湖南知了青年文化有限公司的短纪录片“了不起”IP系列及腾讯视频打造的“风味”IP系列都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新生民俗类纪录片,成为纪录片传播的新时尚,并从不同的角度细致地展现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和国民形象。
第三层话语体系是“他者”视域下的中国民俗纪录片语境。在跨文化传播中,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动的以本国为传播主体的自我形象的塑造;另一种是国家形象被动地被他国塑造。[1]自塑犹如自我独白,他塑则像一面镜子折射“他者”认知。[2]比较典型的“他者”视域下的民俗纪录片有《中国春节》、《四季中国》、《我在中国过大年》等。“他者”视域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第一,以民俗节日为主题,体现中国文化表征。节日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情感,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和民间风俗的凝聚,对国外的受众来说,通过观看中国的节日民俗纪录片来了解中国文化也是最为便捷和真实的方式,因此,中国的节日民俗便成为相对于“自我”的“他者”媒体的最佳选择。《中国春节》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五洲传播中心与英国lionTV联合制作的迄今为止国际主流媒体对中国春节最大规模、最深入的一次记录[3],通过对中国春节“回家”、“团圆”、“欢庆”三大主题的讲述,展示了中国国家治理的成就及中国充满魅力的国家形象。
冶金标样张 驰:新媒体时代民俗纪录片与国家形象的塑造用什么来报答母爱
82德州学院学报 第  37 卷
第二,以“他者”的叙述口吻科普中国民俗文化。体验是感受异国文化传统的最佳方式,在“他者”视域中的纪录片中,来自国外的体验者深入到中国的民俗生活中,用其“他者”的叙述口吻将其多年的探索感
受展示出来,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传播。纪录片《四季中国》中,英国主持人江森海历时两年,跨越中国二十四个省市,寻二十四节气对当代中国的影响,用体验的口吻为全球观众讲述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故事。这种“他者”的视角和口吻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别样的中国传统文化,还因为“他者”的参与,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兼容并包的特,增强了我国国民的文化自豪感。
(三)拍摄技术的发展为民俗类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带来新契机
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该技术与纪录片的结合使得纪录片的影响发展得到了新的契机。比如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对全息摄影的运用,使得国宝的呈现更具立体感与现代感,使得国宝所传递的中国文化历史得以现代化地展现与传承。
北京铁路医院显微摄影就是指通过显微镜来进行拍摄的方法。美食类民俗纪录片《风味人间》多次采用超微观摄影、显微摄影等新摄影方式,在镜头下将食材无限放大,突破了以往景别的限制,从对食材的外部展现深入到食材的内部变化中,将食材内部的化学变化展现在观众眼前。比如,在第一集里,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冰晶在马肉中发展成形的微妙过程。显微摄影技术无疑丰富了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并增强了美食类纪录片的科学性及知识性。
2016年是人工智能爆发的元年,随之而来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运用,在纪录片领
域,人工智能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人工智能丰富了纪录片的选题,以其为表现内容的纪录片《AI·未来》每集3分钟左右,用精短的叙事解答人们对AI的种种迷惑。2017年推出的《探寻人工智能》,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其次,人工智能技术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段。《创新中国》是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片,也是全球第一部全篇采用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
对于民俗类纪录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会渗透到其创作及传播的过程中,成为未来民俗类纪录片创作与发行的必然趋势。
(四)去解说词短纪录片形式强化真实中国形象
近年来,去解说词的形式的短纪录片,成为民俗纪录片发展的一种新风尚,特别是在网络视听媒体中,以同期声替代解说词的短纪录片形式更为普遍。《早餐中国》这部纪录片以各地具有民俗风味的早餐文化,在每集的内容中,该纪录片都会选取当地最有代表性的早餐摊为表现对象,让摊主以同期声的形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故事的呈现过程中没有一句解说词,在每集的最后,都会选择一首具有年代感和地域性的歌曲,让观众在观看后回味无穷。这种形式增强了民俗类纪录片的真实性,丰富了纪录片类型形态,也成为了民俗类短纪录片创作的一种新时尚和发展趋势。
(五)民俗场景的回归营造独特意境
一个时代的斯文
国家形象作为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往往需要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人们的思维认知,而对于中国民俗纪录片来说,最具特的方法就是营造意境,具体来说就是民俗场景的回归。而场景的回归主要是通过地理位置、民族服饰、家庭作坊、地域方言以及对民俗过程的展现实现的。
任何民俗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地理环境的展现是对一种民俗传统地域性最为直观的展现。纪录片《风味人间》中,对每一种食材的介绍都是从对该种食材生产地的地貌展现开始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一种食材的出现离不开一方水土,一种菜肴的烹饪也离不开一方风情。在第六集《香料歧路》中,首先展现了四川阿坝松源这一地域的连绵山川,将花椒这种调味产品的生产地直观地展现出来,在椒农安三娃的家庭作坊中展示了花椒破壳的微妙过程,椒农们在采集花椒时的装扮及语言也展现出了当地的风情。正是这些民俗场景的细节,营造出了一个地域的独特意境,展现了多元化的中国形象。
三、结 语
民俗纪录片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意识与认知,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新的媒体环境,新的传媒技术和叙事手法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营造具有东方文化意境的中国形象是民俗纪录片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  刘震. 多元与多源. 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研究[M]. 武汉:华中      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36.
[2] 王钰. 权力与声誉——对中国在美国国家形象及其建构研究
[D] . 上海:复旦大学,2006.
[3]  何苏六,主编. 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M]. 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7:1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1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纪录片   中国   民俗   形象   国家   文化   展现   传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