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维亚·普拉斯诗歌中的镜子意象与母性凝视

76债权人权益
真武庙
西尔维亚•普拉斯诗歌中的镜子意象与母性凝视
文/仝冀豫 
摘要: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是当代杰出的英语诗人。本文通过对诗人在《镜子》与《晨歌》两首诗中所使用的“镜子”意象,借用“母性凝视”概念,结合安东尼•吉登斯(Antony Giddens)的自我认同学说,对诗歌中呈现出的不同层面的“他者”进行解读,探究“我”分别作为“母性凝视”下的客体和主体,如何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并尝试解释“母性凝视”对于个体自我构建的意义。论文先对母性凝视概念进行界定,而后分析普拉斯如何通过诗歌叙事和镜子意象,来对抗加诸“我”(persona)身上的图像呈现,同时探寻“母性凝视”对于自我构建的作用。
关键词:母性凝视;他者;西尔维亚•普拉斯;镜子意象
一、母性凝视与自我认同
“母性凝视”(maternal gaze)这一概念,常出现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之中。“母性凝视”关注重点为母
亲和婴儿之间眼神凝望的互动。在婴儿发展早期,“母性凝视”影响婴儿自我认同,为其构建本体安全。本论文中的分析将拉康镜像阶段中的他者概念及以其女性主义学说中的他者凝视理论,因此“母性凝视”这一术语被借用来指代两个维度他者概念的交叉和连接,这一概念内涵得以扩展。因此在本文分析中,母性凝视之下的“自我”面对的是两个层面的他者。事件日志
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认为,自我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关键转折点在于个体感受并获取本体安全感。他指出,个体的本体安全感源于婴儿早期经验中培养的“基本信任”。在婴儿时期,婴儿由于受到 “母亲的/爱怜般的
注意”[1]
,而建立其对世界的“基本信任”。吉登斯指出,在正常环境中,本体安全感是一种保护性的情感疫苗,帮助个体抵御“存在性焦虑”[2],抗拒着未知的威胁和危险。婴儿时期所感受到的母亲的注意,属于一种返回的凝视行为。母性凝视,可以说是婴儿建立基础信任最直接的推力。对于个体而言,在想象阶段接触到的母性凝视,不断刺激尚无自我意识的个体迈向自我觉醒。
个体可以从源于母性凝视建立的基本信任中建立起本体安全,而其维系仍要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意识的更新。这一观点也应和了拉康镜像理论中所提出的,个体一定会踏入象征阶段,而后随着不断更新父权话语和逻各斯中心主义视域之下的实践意识,以他者为参照,不断追寻新的认同,建构主体自我。巴利语
实践意识是指所有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达成某种通用协议。这种协议是一种父权话语和逻各斯中心主义主导之下的“涵括”[3]形式。涵括规则下展现出“恰当”[4]的话语框架和惯例习惯,决定了个体注意和忽略的一切。因此,父权制话语下实践意识的涵括和过滤,使得母性凝视脆弱、不可信甚至不可见。
二、“母性凝视”的客体——双重他者的我
《镜子》中的我,(如无特别提及,文中出现的“我”都指的是诗歌叙述者,即persona)先是呈现出被动的、客体的女性形象,此时我的形象是被他者凝视所创造的,随着我对于镜中所呈现出的“我的形象”不断提出质疑,推翻我在镜子中的身份,通过对“母性凝视”追寻,打破父权系统下的他者凝视,我建立起主体性。醋酸甲酯
弗里德曼曾说:“普拉斯的诗歌中的镜子,大部分是体现男性话语的镜像,是在一个镜子表面呈现的被动复制图像。”[5]在诗的开端,镜子作为权力主导方,站在将女性他者化的立场上,对女性发出冰冷凝视。首先就宣布自身的公正无私:“我是银的,我准确。我不会先入为主。”事实上自相矛盾的是,虽然镜子极度想证明陈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主语却选择了第一人称的我(I),这只能说明权力的过度自信乃至自恋。这两句诗也表明,整首诗的基调就是先入为主。因此,镜子从所谓的客观视角,把我定义为父权话语框架下的他者,其所谓的现实是“男性眼中理想女性的完美反映。”[6]随后,在诗歌中,镜子作为实践意志的化身,“我看到的任何东西我都会立即吞下去”,通过不断强调其权力来确立其视角的主导地位及控制能力。
当我试图通过另一种镜子意象(湖面)所反射的图像来认识自己,反射形象直接将我呈现为“一个女人”,再度剥夺我的主体地位。我不断质疑:“她到底是什么”我作为她被“看见返回”,这暗示我曾离开。我可能的离去是对这种既成实践意识的反抗,我的返回则说明已经更新了实践意识体系。但因为选词的模糊性,诗中并未明确表示到底发生了什么,因此在整个叙事话语中,这种不确定也为“母性凝视”的浮现留下空白。通过叙事处理,诗中的我也从不确定、闪烁的想象界“母性凝视”投射中,又返回到父权话语框架之下。我又被明确复制为她(she):“她用激动的泪水和颤抖的双手回报我。”她作为我的复制,随着镜子意象(湖面)投射出的形象而存在,这种形象的存在是短暂的,因为“已经淹死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在父权制社会规范的审视下,一旦不符合“拥有理想化的美丽和持久的青春表面女性的期望”,[7]一旦形象发生更迭,“一个老妇慢慢浮现”,我马上会被异化为“非人”的存在:“如同一条可怕的鱼”,我的存在和变化都是浮于表面的。非人化的鱼意象,可以说是我的自我被父权话语压迫约束直至死亡的隐喻。但是幸运的是,在“反论述”的叙事话语框架之下,死亡的指向也可能是父权话语系统。《镜子》中的主语我(I)的指向为镜子,但叙述者我(persona)仍然隐含在整首诗中。两个我之间的张力,形成反论述的诗歌叙事话语框架。也就是说,我在诗中角其
gotfrag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33: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13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凝视   母性   镜子   个体   话语   婴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