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考点3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专题三考点3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考点解读】
上证国债指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掌握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影响(一分为二地看待)。
新经济政策: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即掌握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以及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指出新经济政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该考点集中于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学习,应掌握高度集中地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以及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之间的关系,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弊端,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通过学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及教训。
【对接高考】
例1、(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33.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例2.(2013·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到资金的。(10分)
【考点】斯大林模式
【答案】1、D  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
【概念突破】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总和,它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成为生产要素的主人,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自己的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只能在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后,依靠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它的产生不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形式,而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是一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深刻革命。
2、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一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5种生产关系。作为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关系,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3、农业集体化运动: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求,摆脱农业的落后状态,苏联以集体农庄的形式把小农经济改造成为集体经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统一劳动,共同分配。这种形式不能从物质上兼顾农民的个人利益,因此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
4、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一个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国家。
【知识梳理】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背景:
1)客观原因:政治:;          爆发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资极端紧缺
2)主观原因:布尔什维克党幻想由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2、内容:
1)农业:制;
2)工业:国有化;
3)  商业: 取消          ;
4)  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国家集中分配.
3、评价:
1)保证了的胜利,巩固了
2)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引发了和
3)不是向过渡的正确途径
星光大道白婧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不良影响)
1)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经济遭到破坏
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发生
3)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企业生产
2、内容  1)农业;
2)工业①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
②中小企业、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
3)商业:允许
4)  分配: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比:“新”在哪里?(特点)
“新”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以实现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3、评价:
1)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2)表明俄共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新邵县人事局
三、斯大林经济体制
1、背景
1)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时间:)
2)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3)新经济政策的取消;
2、确立:20世纪;
3、表现
1)单一的;
2)的经济管理体制;
3)排斥市场的;
4)以管理经济。
4、评价
积极影响: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基本上实现了;
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
消极影响: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
①片面发展,造成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忽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剥夺的太多,导致生产积极性不高;
④长期计划指令,压抑了的积极性。
⑤被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照般,为各国经济发展埋下隐患,成为的历史根源
【知识深化】
1、整体把握:
蛋白水解酶
二、多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从小农经济到社会主义
经济形式的直接过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
产。
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经济体制确立
探  索  中 形  成
启示和教训
1制定政策必须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政策的制定要遵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3要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和根本利益。
4注重调动广大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
1918—1921
1921—1927
20世纪30年
1.从形式看,新经济政策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从阶级关系看,新经济政策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巩固工农联盟。
3.从整个经济制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之后,对多种所有制形式采取的特殊政策,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
4.从战略策略看,新经济政策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失败后所做出的战略退却,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
5.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7:1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11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