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报道——精选推荐

典型报道中国当代新闻业的独特景观
德国钢铁
出处:中华传媒网| 2005-10-12 16:24:47 | News = 消息,Feature =特写,Investigative R eporting = 调查性新闻报道,In-depth Report = 深入报道……以比较新闻学的眼光观察,在新闻写作的形式方面,西方拥有的新闻样式大都能在中国到一致或近似的样式,具有某种普世性。然而,有一种报道形式在当代西方是不到的,那就是典型报道,它是前苏联特别是中国新闻业独有的景观,不具普适性。换句话说,典型报道是社会主义新闻最重要的特征,是横亘于中西报道形式之间的分水岭
张威
News = 消息,Feature =特写,Investigative Reporting = 调查性新闻报道,In-depth Report = 深入报道……以比较新闻学的眼光观察,在新闻写作的形式方面,西方拥有的新闻样式大都能在中国到一致或近似的样式,具有某种普世性。然而,有一种报道形式在当代西方是不到的,那就是典型报道,它是前苏联特别是中国新闻业独有的景观,不具普适性。换句话说,典型报道是社会主义新闻最重要的特征,是横亘于中西报道形式之间的分水岭。
有关典型报道的讨论自80年代末期的热潮之后一直处于低谷,然而,近来的研究表明,对典型报道的认识和诠释远远没有到位。
本章试图从典型报道的概念、本质、特点、历史演进方面来诠释这种报道形式,从而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典型报道为什么在西方新闻报道中遭到缺失?本章试图建立这样一个观点,典型报道的存在与缺失是中西新闻报道形式中最显著和最重要的特征,其后有着深层的文化和政治底蕴。[1]
现存文献研究
长期以来令学界困惑不解的现象是:尽管典型报道在划分中西报道形式方面的意义如此重大,但它似乎没有引起西方研究中国传媒学者的足够重视。80年代研究中国、西方和第三世界传媒和报道的重要著作马登的《媒介比较研究》、迈瑞尔的《世界新闻大观》、李金诠专门研究中国传媒的著作《政治和新闻的内部斗争》、《媒介中国,中国媒介》等[2]对中国传媒的很多特点都做了种种描述和探讨,其中包括客观报道、宣传等问题,
却独对典型报道视而不见。造成漠视的原因很可能是西方学者没有将典型报道作为一种新闻的样式摄入研究的视野,也就是说,他们不承认典型报道属于新闻的范畴。
相对来说,国内新闻学者对典型报道的研究探讨一直是比较活跃的。以下的篇目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献:安岗的“论典型报道”(1982年)着重对各时期的先进典型和反动典型作了辩证分析;吴庚振的“论新闻典型和典型报道”(1986年)对典型的基本特性、典型报道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搞好典型报道等都做了论述;陈力丹的“典型报道之我见”(1987年)发掘了典型报道的沿革和历史,提出典型报道这
种宣传方式与当时中国比较落后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将随着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消亡”;余小萄的“浅议…典型报道‟中的几个问题”对典型的选择和典型的报道问题作了阐述;张芬之“关于典型报道的讨论综述”(1988年),对典型报道的几种观点作了概述,同时也从全面衡量了典型报道的历史功绩和种种弊端;时统宇“关于典型报道的各种观点”(1989年),针对陈力丹“要淡化典型报道的观念” 这一观点,对各种意见进行了归纳总结;李良荣的“树立典型”(1989年)从宣传的角度谈了树立典型的方法;刘建明的“典型报道”(1999年)则对新闻典型共性与个性作了辩析,他还强调了新闻的时代性。吴廷俊、顾建明的“典型报道理论与思想新闻思想”(2001年)[3]认为典型报道理论是新闻思想的一部分,是新闻思想的突出特征。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上述文献都没有将典型报道放在一个国际传媒舞台上来研究,所以对典型报道的科学定位仍然有诸多地方需要补足。在典型报道生长繁衍的地方讨论这种单一的现象,学者看到的大都是存在的合理性;不过,对它的全方位观照则需要具有一种更宽广的比较视野。
渊源和苏联的实践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人家喻户晓、风靡一时的典型报道发源于西方,它在欧洲曾有一个短促的成活期,然后很快就让位于而后崛起的社会主义苏联。
在典型报道之前出现的概念当然是“典型”——一种艺术和美学的古希腊术语。希腊文中的“典型”是Tup
os,其原义为铸造用的模子,与Idea(模子、原型)同义,由此派生出Ideal(理想)之义。典型即“最接近理想之型的具体之型”。[4]一些美学家认为,从辞
源学角度看,典型与理想、模范的含义都很接近。在西方文艺理论中,典型和理想两个词常常被互相换用。[5]
西方的典型(Type)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在当时的绘画中,有人按现实的样子画,有人按理想的样子画,亚里士多德认为,“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能成为可信的事更可取……画家所画人物应比原来的更美。” 又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写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率或必然率描写可能发生的事。”[6] 亚氏的论断是西方最早关于典型思想的论断之一。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只是萌发了典型的思想但没有直接使用“典型”一词。到了18、19世纪之后,典型作为一种美学概念才开始流行。其中著名的代表是莱辛、巴尔扎克、博马舍、雪莱、雨果、别林斯基等。我们来看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
“…典型”这个概念应该具有这样的意义,“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跟它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7]
根据美学家陆学明的研究,中国在古代时期也有“典型”的用法,比如《诗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
典刑”,“刑”“型”是相通的。阮元《经籍篡诂》释典:“典,常也” 《说文解字》:“典,五帝之书也”,“型,铸器之法也”。段玉裁注:“以木为之曰模,以竹曰范,以土曰型,引申为典型。在中国古汉语中,典型或典刑主要指规范、模型等恒常模式,与希腊文中的Tupos很接近,但还不是在文艺学和美学的意义上使用的。[8]在中国,真正在美学意义使用“典型”概念的是鲁迅(见其1921年写就的《译了〈工人绥惠列夫〉之后》,然后有成仿吾、瞿秋白、胡风、周扬等。[9] 只是在近代时,西方的“典型”才和中国的“典型”的含义达到基本一致。
中国古代比较接近“典型”意蕴的也许还有“意境”这个词。当然,若深究起来,“典型”和“意境”二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但它们的确都有“理想”的含义。
那么,文学典型和新闻典型有什么区别呢?一般认为,新闻典型由于具有宣传性和新闻性,因此它主要在这两大方面与文学典型相区别。吴庚振教授试图从下列5个方面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鉴别:
1.文学典型一般是虚构的,新闻典型必须是真实的
2.文学典型指的是典型人物形象,新闻典型既包括人物,也包括典型事件、典型经验。
典型报道和先进报道的区别新淮猪
微波消解法3.文学典型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新闻典型重在表现人物的思想
4.文学典型具有时代性,新闻典型具有强烈的时效性
党的性质是什么5.文学典型求完整全面,新闻典型不要求十分完整[10]
根据学者陈力丹的研究,典型报道的概念发源于19世纪初各派社会主义。当年那些共产主义的创始人相信,只要人们理解了他们的未来社会的设想,就会去追求共产主义。当时,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主义者创办了一批包括合作社、新型工厂、幼儿园和共产主义移民区。各派社会主义的报刊对此做了大量报道,报道这些实验点的经验,于是典型报道的观念应运而生,在十九世纪二十——四十年代,典型报道成为社会主义报刊的主要内容之一。后来,这些早期共产主义的实验都失败了。《共产党宣言》中说,空想社会主义者“企图通过一些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陈力丹认为,早期共产主义者树立的典型和典型报道之所以昙花一现是因为他们过分迷信榜样的力量,把不适合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认识水平的典型强加于社会和人民。[11]
根据典型即“最接近理想之型的具体之型”的原义,可知典型包含着“完美的模型”之义。英雄模范、先进集体的确是某些人们的理想之化身。他们比一般人要高、要伟大、要完美,因而具有激励的意义。在文学上,恩格斯提倡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共产主义的后继领袖列宁则是崇尚和大力提倡典型报道的。十月革命以后,他特别注重用榜样的力量来唤起民众。他号召:“让那些向全国人民介绍少数先进的国家劳动公社的模范实际的报刊销行几十万几百万份吧!”,“ 采取了这个办法,我们就能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够做到而且应当做到,使模范首先成为道义上的榜样,然后成为在新的苏维埃俄国强制推行的劳动组织的榜样。” [12] 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论我们报纸的性质》、《怎样组织竞赛?》、《伟大的创举》、《生产宣传提纲》等文章中均可见到列宁提倡典型报道的精神。[13] 他指出,报刊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用生活中的生
结构主义语言学
动的具体事例和典型来教育众。[14] 他认为要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指导工作。“不要怕揭露错误和无能;要广泛介绍并大力宣扬任何一个表现稍为突出的工作人员,把他树立为榜样。”[15] “在报道优胜者事迹时,不仅要树立先进人物的光荣感,而且要用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经验去武装所有的人,以先进促后进,共同提高,做到经济宣传和政治思想教育的结合。”在列宁的提倡下,苏联树立起“模范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等典型,[16] 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都起而响应,也激起了人民众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
苏维埃新闻媒体忠实执行了列宁的指示。斯大林倡导的“斯达汉诺夫”运动、[17] 二次大战中苏联报刊广为宣传的英雄人物马特洛索夫、卓娅、古利亚等都是苏共中央树立的著名的典型人物。
典型报道不光在列宁时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在之后的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以组织社会主义竞赛、推广先进经验、揭露竞赛不足的形式,唤起了劳动众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达到了生产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的效果。
在“苏共”十九大上,党的总书记马林科夫在政治报告中对典型问题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典型问题是“党性在现实主义艺术中表现的基本范围”,“典型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政治问题”。[18]于是,创造典型,教育人民成了全党全国的一个政治任务。[19]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戈尔巴乔夫的全面改革和苏联社会的巨变,典型报道、正面报道、宣传在苏联全面崩溃,代之而起的是西方新闻观念的复兴。[20]
中国的典型报道:源起和膨胀
大部分学者都同意,中国的典型报道起于20世纪40年代。然而,在中国典型报道的历史渊源问题上,理论界大抵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典型报道是师承列宁的“典型宣传”,其源头在于早期空想共产主义者的“典型示范”,中国的典型报道是对上述传统的继承。持此种看法的代表是陈力丹,代表作就是他的“典型报道之我见”(1987)。另一种看法认为,典型报道的理论并非来源于苏联列宁的“典型”宣传的主张,而是的典型思想方法在新闻理论中的直接运用。“正是在思想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党的新闻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3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311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典型   报道   新闻   中国   研究   思想   苏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