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压迫下女性的自我迷失: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研究

双重压迫女性的自我迷失: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研究
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作者:于雯馨 赵欣悦 毕晓普封雪媛 吴岳欣 王梓伊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8年第07
        【摘要】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描写了黑人女孩佩科拉在白人主宰的社会背景下的悲惨命运,反映了黑人女性不仅遭受来自白人的种族压迫,同时也遭受来自本民族的性别压迫。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黑人女孩佩科拉如何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下丧失女性自我意识的,以此来论证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丧失是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的结果。
        【关键词】双重压迫自我意识身份迷失
        一、前言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托尼·莫里森在文学造诣上颇为显赫。其黑人和女性的天然身体特性,使她十分关注黑人女性的身体特征和社会建构身份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处女座《最蓝的眼睛》的问世,受到了女性主义学者的高度关注。该书主要讲述的是
一个年仅唐健生>共生术11岁的黑人女孩佩科拉·磨合剂布里德洛夫及其家庭在白人至上的社会中所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排挤,暴力与压迫。佩科拉生来就被灌输着黑人是卑劣人种的思想。一方面,她的压迫来自于主流的白人社会,另一方面这种压迫还来自于自己的家庭。连她的黑人父母都漠视自己的亲生女儿,甚至对她施暴以泄私愤。在不断的误导和折磨下,佩科拉·布里德洛夫开始讨厌自己,并一步步从接受直到信奉白人的审美标准。最终,她彻底屈从于白人的审美标准,并导致了毁灭性的结果——精神失常。透过整部小说,莫里森超越了种族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局限,对种族问题和性别问题进行了升华。
        “身份困境是黑人女性长期蒙受文化、性别、阶级与种族等多重压力下的产物。否定自我固有的黑人身份,想方设法地追寻白人的生活方式,白人的生活方式是他们的参照物,结果导致心理变态,夹在非黑非白之间,陷入了身份困境,带来了自我身份的迷失。深刻剖析了当时种种压迫对黑人女性心灵造成的伤害,以及这些伤害给黑人女性带来的痛苦与迷茫。出版管理条例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27: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黑人   女性   压迫   白人   身份   女性主义   性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