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飘》《最蓝的眼睛》到《紫》看美国文学作品中黑人女性形象的蜕变

从《飘》《最蓝的眼睛》到《紫》看美国文学作品黑人女性形象的蜕变
作者:黄连兵
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9期
ev71病毒
        摘 要:美国文学作品中,黑人形象的确立是他们真实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反映,黑人女性尤其如此。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到美国新黑人文化运动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民权运动,随着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文化认同意识复苏,黑人女性的文学形象不再是温驯的,逆来顺受的黑奴形象,而是变得丰富多彩,精神饱满,有血有肉,充满个性。在美国文学家的笔下,黑人妇女已经完成了从无言沉默到精神迷失再到个性暴发的华丽蜕变。
邓福德        关键词:黑人女性;文学形象;蜕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引言
        在美国文学作品中,黑人形象的确立是他们真实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反映。美国内战之前,黑人是以奴隶的身份存在,白人奴隶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处置他们,买卖,处罚,甚至是杀害。黑人女性的遭遇更加不堪,他们被,凌辱,随意买卖。在同时期的
文学作品中,黑人女性大多是以驯服的甚至麻木的奴隶形象出现的。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以哈莱姆地区为中心,发起了美国新黑人文化运动。在这次运动中,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文化认同意识复苏。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黑人女性不再是温驯的,逆来顺受的黑奴形象,而是具有反抗意识,民权意识。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民权运动蓬勃发展,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开始理解并珍视自己的黑人民族文化,民族自信心得以提高。同期的文学作品中黑人女性形象变得丰富多彩,不再是次要的陪衬角。由千人一面的同一种类型转化为精神饱满,有血有肉,充满个性的人物。
        2.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的演变
涡流纺        2.1在沉默中灭亡新加坡一航班折返
        在1860年内战开始时,四百多万黑人连同黑人文化被排斥在美国主流文化圈之外。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黑人的形象确立就是为了衬托白人而存在的小人物,小角。 特别是黑人妇女,面对性别歧视与种猪歧视双重压迫,她们成为社会底层沉默无言最卑微的存在 。在美国内战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黑人妇女往往被刻画成保姆或淫妇的形象。在被描绘成保姆时,黑人妇女常常被刻画成“皮肤粗糙黝黑,膀大腰圆性格温和,吃苦耐劳,对主人忠
心耿耿的奴才形象”。《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著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及战后重建时期。小说中的嬷嬷是斯嘉丽的母亲出嫁时带来的贴身女奴。作者是这样描写她的外貌的:”一个肥胖的老太婆……一双细小而灵巧的眼睛,恰似大象的眼睛”嬷嬷服侍了一家三代,始终忠心耿耿,深得主人信赖。即使当庄园遭受战火洗劫,其他奴隶纷纷逃亡后,她却留了下来。于是便有了斯嘉丽回到故乡与她重逢时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嬷嬷挑着两大桶水,显得那么沉重,她黝黑的臉上流露这几分固执的哀愁……她一看见斯嘉丽,眼睛就亮起来了,雪白的牙齿在微笑中显得越发光洁。她放下水桶,斯嘉丽立刻跑了过去, 把头依偎在她宽阔松弛的胸口。”《飘》刻画了嬷嬷这一典型的的惟妙惟肖的黑人保姆形象,虽然她们具备很多优良品质,但是却依然无法摆脱成为种族歧视背景下悲惨牺牲者的命运。
平顶山棉纺厂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3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黑人   形象   美国   女性   文学作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