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金属的ZIF-8催化活性的计算化学研究

负载金属的ZIF-8催化活性的计算化学研究
薄晓帆1,吴平易2,刘大欢1,阳庆元1,麻沁甜1,兰玲2,王少华3,张轶3,仲崇立1
徐阶【摘 要】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教务处摘要: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是一类新型纳米多孔功能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在催化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采用分子模拟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ZIF-8在负载金属Pd、Ag、Pt、Au后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金属与材料之间主要有3种作用方式,其中以“碳-金属-碳”(C-M-C)形式最为稳定。并且对于同一种方式,ZIF-8负载金属后的稳定性顺序为:Pd > Ag > Pt > Au。同时,利用CO作为探针分子,系统地研究了负载金属后ZIF-8的催化活性,发现这些金属原子的Lewis酸性强弱与其电子接受能力有关,其催化活性顺序为:Pd > Pt > Ag > Au。这为研究利用MOF材料负载金属用于催化提供了参考信息。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纳微尺度;密度泛函理论;金属粒子;催化;稳定性;模型
【期刊名称】化工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5
【总页数】8
【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纳微尺度;密度泛函理论;金属粒子;催化;稳定性;模型
引 言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纳微结构的多孔功能材料,已成为当前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这类材料由金属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而成,能够在空间上形成一维、二维或三维结构,具有结构可设计性、高比表面积和低晶体密度等优点,在储气、分离、催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催化被认为是最先能实现工业应用的领域之一[1]。近年来,利用MOF材料规则孔道等结构特点,将纳米贵金属粒子负载其中,并实现其催化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OF材料作为载体,可以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性,进而获得较高的催化活性。目前实验中已有多种金属(如Cu、Ru、Pd、Au、Ag、Pt等)负载于不同的MOF中[2],并可作为多种重要反应的催化剂[3-13]。但对于金属粒子在MOF材料中负载的机理以及不同金属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尚不明确,尤其是相关理论研究工作较少。
唐园结
ZIFs是一类近年来被研究较多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通过四配位的过渡金属(如 Co、Zn)与咪唑类配体相连形成具有类沸石结构的四面体配位聚合物,由于其较高的热稳定性(能稳定到500℃)和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沸腾的碱性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中保持稳定)[14],成为MOF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作为初步研究,本文选用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材料,ZIF-8[14-15](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分子模拟与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的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4种金属(Pd、Ag、Pt、Au)与材料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作用强弱及材料负载金属后催化活性,以期为MOF材料在催化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1 计算模型和方法
1.1 分子模拟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和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方法,初步确定金属原子 Pd、Ag、Pt、Au在 ZIF-8中负载的位置。在模拟过程中,材料骨架处理为刚性结构,其原子采用Dreiding力场[16]描述。由于该力场中没有这些金属原子的 Lennard-Jones (LJ) 势能参数,本文采用UFF力场[17]进行描述,具体数值见表1,LJ
交叉相互作用参数采用Lorentz-Berthelot混合规则进行确定。模拟采用正则(NVT)系综,模拟盒子的大小由2×2×2个元胞组成,LJ相互作用截断半径取为1.28 nm。模拟总步数为2×107步,其中前 1×107步为使体系达到平衡,后 1×107步用于热力学性质统计。由于金属纳米原子呈球形,其分子自由度为1,因此在NVT-MC模拟中采用平动和在新位置重新生长两种移动方式,其比例分别为0.3和0.7;在MD模拟中,积分时间步长为1 fs。所有的模拟计算均使用本课题组自行开发的CADSS软件包完成[18]。由于是初步确定金属原子的位置,为了提高计算速度,故不考虑其与 ZIF-8之间的静电作用。以上所采用的模型和方法均已被成功应用在其他MOF材料的计算研究中[19-23]。
1.2 密度泛函理论
本文选取四配位 Zn原子团簇作为模型进行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计算,如图1(b)所示。所有计算均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的Dmol3模块[24]来实现。对模型几何结构进行优化时,采用GGA/PW91泛函并结合DSPP赝势和DNP (double numerical plus polarization) 双数值基组,采用的收敛标准为:能量2.0×10−5Hartree (Ha)、力常数4×10−2Ha/nm以及位移5×10−4nm。为了使结构更接近整体骨架作用时的情
况,采用固定团簇中的N原子进行优化[25]。通过对所有最低能量构型做频率分析,以确保对于所获得的优化构型,其能量均为势能面上的极小值,且为全局稳定结构。然后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采用全电子的方法计算结合能,使其结果更加准确。以上所采取的方法均已被广泛应用于沸石和MOF等多孔材料的量化计算研究中[26-28]。金属原子M (Pd、Ag、Pt和Au)与骨架团簇作用时的结合能,可通过式(1)计算
式中 E(M/cluster)、E(M)和E(cluster)分别代表优化后的金属原子/团簇复合体、金属原子、团簇的能量。在进行材料催化活性研究时,选取CO分子作为探针分子来探测材料中各活性位的性质,即在负载有金属的ZIF-8团簇中加入CO分子后,再次进行优化,并分析优化后CO分子的频率变化以及考察CO分子的结合能、电子转移等性质。
2 结果与讨论
2.1 金属原子在材料中的分布
为了初步得到金属原子在ZIF-8中的位置,首先基于MC及MD模拟,研究金属原子在材料中的分布。图2和图3分别给出了金属原子Au与不同材料骨架原子间的径向分布函数,其他3
种金属原子的径向分布函数与金属Au基本一致。从图中可以看出,MC与MD的结果非常相似,即金属原子更接近于有机配体(咪唑环)上的原子[如图 1(b)中的C2、H2、C3、H3],而由于空间位阻等作用,与N原子以及Zn原子较远。
2.2 金属原子在材料中的负载方式及稳定性
在MOF材料中负载金属进行催化的过程中,材料的稳定性对其催化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计算金属原子与材料间的结合能,研究了金属Pd、Ag、Pt、Au与材料骨架的作用方式及其强弱,进而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从以上分子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当金属原子负载到ZIF-8中,其主要与有机配体进行相互作用。从DFT优化后的几何结构发现,在咪唑环的正上方金属原子没有平衡位置,其稳定状态主要是与环上的C、H原子发生相互作用。此外,计算结果还表明,金属原子在ZIF-8中有3种可能的负载方式,分别对应于计算所得到的金属原子与有机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3个局部能量最低的平衡点。第一种方式:金属原子与两个相邻咪唑环上的碳原子相互作用(碳-金属-碳,C-M-C),如图4(a)所示,其中Pd原子几乎对称性地分布在两个相邻咪唑环上碳原子之间,其距离分别为0.2208 nm和0.2181 nm;第二种方式:金属原子与一个咪唑环相互作用,并且与环上其中一个碳原子
作用较近(金属-碳,M-C),如图4(b)所示,其中Pd原子距离同一个咪唑环上的两个碳分别为0.2150 nm和0.2923 nm;第三种方式:金属原子与一个咪唑环相互作用,且与环上的两个碳距离相差不多,即与咪唑环上的碳碳键发生相互作用(金属-碳碳键,M-bond),如图4(c)所示,其中Pd原子距离同一个咪唑环上的两个碳的距离分别为 0.2291 nm和0.2213 nm。另外,图5~图7分别给出了金属原子Ag、Pt、Au与ZIF-8团簇复合体的DFT优化几何结构,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其他的金属也具有类似的情况。
表2中列出了不同作用方式下,金属原子与相互作用的碳原子间的距离。可以发现,金属原子与相互作用的碳原子间的平均距离越短,结合能的绝对值越大,两者间作用的结构越稳定。因此,通过对比所有优化的结构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金属,当以第一种方式进行负载时,其结构稳定性大于后两种作用方式,即C-M-C这种作用方式最稳定,为最优先的吸附负载方式。此外,当金属原子与材料骨架间以第一种方式作用的时候,通过比较结合能的大小,可以看出材料ZIF-8负载金属后的稳定性顺序为:Pd > Ag > Pt > Au。对于另外两种作用方式,比较其结合能,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综上所述,当金属与材料间以同一种方式作用的时候,材料的稳定性顺序为:Pd > Ag > Pt > Au。
2.3 负载金属后材料的催化活性
施韦泽用CO分子作为探针分子,是检测活性位点的活性强弱的常用手段之一。可通过探针分子在活性位点处吸附前后C—O伸缩振动频率的变化,来表征活性位点的强弱[29]。计算结果表明,自由CO分子在气相体系中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140 cm−1,其键长为0.1141 nm,这些结果与实验值(2138 cm−1、0.1128 nm)非常一致[30-31]。在此基础上,首先在没有负载金属原子的四配位 Zn原子团簇中加入 CO探针分子,并进行了DFT几何结构优化。从中发现,CO分子被远远地排离Zn原子周围,如图8所示,且CO的振动频率与自由CO分子本身的振动频率非常接近。这些结果表明,对于材料ZIF-8本身,在孔道内部没有酸性活性位点,这与Chizallet等[32]的计算结果相吻合。
为了与以上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在负载有金属原子的ZIF-8团簇中加入CO分子进行结构优化,以研究材料在负载金属后的催化活性变化情况。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发现CO分子以碳原子朝向金属吸附的能量更低,结构更为稳定[33]。因此,本文在金属原子与骨架以第一种相互作用方式的基础上,初始结构采用CO分子的C原子端靠近金属原子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CO分子与体系作用时的频率均发生红移,即振动频率减小,且其键长增大,这与Treesukol等[34]研究ZSM-5沸石和Schroder等[35]研究 MOF-5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相类似。表 3中给出了金属原子与CO发生作用时,CO频率的变化值。从中可以看出,材料在负载
金属后的活性顺序为Pd > Pt > Ag > Au。同时,该表中也列出了CO与含有金属的体系的结合能,其数值顺序与负载材料的活性强弱顺序相同。因此,这些结合能的大小可反映负载金属体系的活性强弱,即结合能的绝对值越大,探针分子与材料的结合能力越强,吸附的稳定性越好。江陵等[36]在研究CO与纯金属表面的结合强度及被活化顺序时,也发现了相同的情况。由此可以推知:ZIF-8在负载金属后所展现出的催化活性等性质,主要是来源于所负载的金属性质。事实上,Lu等[6]在实验研究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结论。同时,Jiang等[3]在实验中也考察了ZIF-8在负载金属Au和Ag后的催化性能,其所观察到的顺序与本文的计算结果一致。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38: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80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金属   材料   原子   分子   负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