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电中梯法在云南晋宁县上蒜乡铁矿勘察中的应用

激电中梯法在云南晋宁县上蒜乡铁矿勘察中的应用
介绍了大功率激电中梯法在晋宁县上蒜乡铁矿勘察中应用。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和视电阻率、视极化率的综合分析,圈定出了具有矿意义的区域范围,圈出了5个激电异常,并对异常进行了解释,缩小了该区后续勘探工作的矿靶区,为下一步的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标签:激电中梯 铁矿 视极化率 视电阻率 激电异常
0引言
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的激电效应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人工建立的直流(时间域)或交流(频率域)激电场的分布规律进行矿或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组电法勘探分支方法。其中基于中梯装置的直流激电中梯剖面法主要观测参数视极化率,具有经济、快捷、高效、方便等特点,在寻铜、金、锌、铁等多金属矿方面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种快速评价成矿靶区内是否存在有利矿体的有效手段。
1地质概况
矿区地处扬子地台西部滇东台褶带与华南地槽滇东南褶皱系交界之北东端,滇东北台褶带褶皱基底为中元古界昆阳,元古界的构造格架以东西向为主体。
区内出露地层有元古界昆阳柳坝塘组(Pt2lb)、震旦系下统澄江组(Z1c)、南沱组(Z1n)、陡山沱组(Z2d)、灯影组(Zd)和第四系(Q),其中柳坝塘组与澄江组的结合部位为含矿部位、澄江组地层中含铁矿。
勘查区在区域上处于温水营平移断层与柳坝塘逆断层的交合部位,西侧为余家海倒转背斜,东为王家湾断裂。
震荡波
矿区内无岩浆岩侵入,基性火山喷发以玄武岩为主,分布于矿区的东部。
区内矿产主要有铁、铜、铅、锌、磷、煤、高岭土等,其中以铁、铜、磷、煤的蕴藏量丰富,具有较好的矿远景。
2地球物理特征
对矿区内出露的岩(矿)石进行电参数测量,并对其岩性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进行统计,
孕妇死亡
其结果如图1。赤铁矿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特性;白云岩具有高阻低极化的特性;碳质板岩具有低阻中等极化的特性;含赤铁矿砂岩具有低阻中等极化的特性;含铁质砂岩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特性,但其电参数与赤铁矿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由此可见,本区围岩和矿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差异明显,激发极化条件具备,为开展大功率激电中梯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物性前提。
3激电工作方法
氨茶碱缓释片本次激电工作采取中间梯度装置,测点选取在AB极长度2/3的中间部位进行观测。观测采用WDJS-2型接收机,周期与发射机的发射周期一致(8s),延时100ms,采样宽度40ms,叠加2次。工作比例尺为1:10000,网度为100米×20米,测线为60度和360度。测点使用GPS进行定位,GPS采用的型号为Explorist 210型。
本次激电中梯工作所使用的仪器有WDFZ-5型大功率发射系统,采集参数为: 一次场Vp(mV),视充电率Ms(随时间衰减的4个充电率M1、M2、M3、M4) , 供电电流I(mA),导出参数为视电阻率ρs(Ω.m ) 。
4应用效果
4.1数据处理
经过对激电中梯数据的统计(图2),视极化率常见值为3.79%,视极化率均方差为0.084%;视电阻率常见值为314.05Ω·m,视电阻率均方差为1.03Ω·m。根据异常下限的确定原则(异常下限值=常见值±(1~3)×均方差),结合测区内的激电中梯数据以及现场踏勘情况,将视极化率异常下限定为4%(异常下限=3.79%+3*0.084%≈4%),电阻率异常下限定为300Ω·m(异常下限=314.05Ω·m -3*1.03Ω·m≈310Ω·m)。由于视电阻率的影响因素较复杂,异常的圈定以视极化率为主。
根据视极化率的异常下限圈定异常,本区大功率激电中梯工作结果获得异常5个,编号为I1~I5(如图3)。
4.2推断解释
根据异常特征及电参数测定结果,结合测区地质情况和现场踏勘情况,将这个地区的异常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三类:类推断为具有矿意义的异常(I1、I3、I5异常);类为具有
一定矿意义的异常(I2异常);类为性质不明异常(I4异常)。
类异常:I1异常处于柳坝塘组与澄江组的结合部位,为主要含矿地层,地表有铁矿出露,推断I1异常为具有矿意义的异常。I5异常地层为南沱组,异常范围内有铁矿出露,见矿较好,推断I5异常为具有矿意义的异常。I3异常与I5异常处于同一地层,异常特征与I5相似,因此把I3和I5划定为同一类异常。综上所述,推断I1、I3、I5异常为具有矿意义的异常。
2011安徽高考数学理科类异常:I2异常与已知矿体引起的异常性质相同。I2异常特征与矿体标本电参数特征相符。由于I2异常强度相对较弱,不排除埋藏较深和品位较低的可能性。因此根据现有资料推断I2异常为具有一定矿意义的异常。
类异常:I4异常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性质与已知矿体特征一致,但I4异常未处于含矿层位,且地表未发现矿化。因此,依据现有资料,很难确定I4异常的性质。
5结论
矿石标本电性参数的测量结果与激电中梯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异常区与已知矿体具有相
同的电性特征,从而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I1、I3、I5异常区内有多处的矿石出露,异常可靠,有待进一步的钻探验证。本次的激电工作为本地区今后开展物探普查工作提供了参数,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为下一步在该地区进行地质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作成果具有在区域内推广应用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国兴.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M].北京: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2]李金铭.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10.
[3]傅良魁.磁激发极化法探矿理论的几个问题[J].地球物理学报,1979, 22( 2):156-168.
波斯顿矩阵[4]杨宝荣 . 激电中梯法在鄂拉山口寻隐伏矿体的应 用[ J ].甘肃冶金 ,2 007,2 9 ( 2 ) : 2 3 -2 5 , 3 1.
[5]DZ/T 0070-1997,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S].
[6]DZ/T 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S].
sony rolly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45: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7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激电   工作   具有   极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