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对比莎剧《麦克白》的两个译本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对比莎剧《麦克白》的两个译本
张艳
【摘 要】人们普遍认为,好的译文应该像目的语作者写出的作品,翻译应以归化译法为主.但是,随着人们对翻译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学者提出,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保留异域文化的特征和风貌,从而更好地吸收引进其他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丰富汉语中的概念范畴和表达方式,翻译应以异化译法为主.
【期刊名称】《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8
【总页数】3页(P184-186)
【关键词】李白长江文学翻译;归化译法;异化译法;审美期待;价值观
【作 者】张艳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315.9
翻译是人类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国家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翻译又是一项极为复杂、极具挑战性的活动。译者在从事这项活动的过程中,随时会受到种种矛盾的困扰,经常被置于顾此失彼的境地。在以往的翻译研究中,研究者一直把翻译看作是从一种文本转换成另一种文本的封闭过程,是两种语言在文字上的转换,译者的功力主要表现在两种语言的切换是否彻底,是否能够做到两种语言功能对等而形式纯粹目的语化的程度。基于这种认识,人们一般将看不出翻译痕迹的译文视为上乘之作,认为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的领悟能力和驾驭能力已达到理想境界,能在两者之间自如地转换、对等地表达,而普遍地对带有翻译痕迹的作品加以指责和批评,将这种翻译的痕迹斥为“翻译腔”。在这种评价导向下,大部分译者都人人自危,时刻提防这种人人喊打的现象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例1.“oh—nothing,nothing;except chasten yourself with the thought of‘howare the mighty fallen’”(T.Hardy: Tess ofthe D’Urbervilles,ch6)
译文:“哦,没有什么办法,没有什么办法。‘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你只有记住这句话,训诫警策自己就是了。”(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
例2.But you is all right.You gwyne to have to have considerable inyo’life,en sometimes you gwyne togitsick;but every time you’s gwyne to git well again.(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HuckberryFinn,ch4)
译文:可是你的八字还不错。命中有不少凶险,可也有不少吉利,有时候你会受伤,有时候会得病;可是回回都能逢凶化吉。(张友松、张振先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光电吊舱
很久以来,多数学者认为以上两例译得非常地道、非常晓畅。例1借用了苏轼《前赤壁赋》中“一世之雄,而今安在”这个现成的句子来译,刻画出了牧师说话的口吻和喜欢引经据典的特点,而例2将中国文化种“八字”的说法自然融入等效的语境中,巧妙地归化了语言中的文化现象,极具中文特,成功地跨越了翻译腔的困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学者开始认为以上两例并不是好的译文,例1滥用汉语典故,不仅显得矫揉做作,而且有背原作风格,把原本平庸虚荣的牧师表现得怀有无限吊古思今、踌躇满志的胸怀。而例2会使读者误以为美国人也讲中国迷信,造成文化错位。他们认为“翻译腔”并不是一定要克服的,
相反,“‘翻译’乃‘翻异’,译者的职责就是在译文种保持‘异质’因素,如源语中的固有语言表达特征与文化现象。只有保存了异质因素的译文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所以从文化交流、读者对翻译文学的审美期待出发,这些学者认为文学翻译不是一味地掩盖差异性,用自己民族的品味取代源语民族的品味,而是应该理解、尊重异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文学翻译应以异化为主。
1813年,德国著名神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艾马赫在他的著名论文《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那么,译者在具体实践中,是让作者主动接近读者,采取归化译法呢?还是让读者主动靠近作者,采取异化译法呢?他们的选择行为是一种无意识自觉行为,还是有意识地纯粹根据个人好恶而作出的呢,还是某些客观因素制约之下的产物?归化和异化是否一定水火不容,只能是非此即彼的存在吗?为解答这些问题,笔者尝试研究对比了莎士比亚作品《麦克白》的两个译本,分别是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和梁实秋先生的译本,对两个译本中文学意象的翻译处理方式作了统计和分析,试图从对照分析中获得一些启示。
莎士比亚喜剧堪称世界文学经典,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至今仍吸引着不同时空背景下的译者孜孜不倦地追求用不同的文字对莎剧重新加以演绎。在跨越时空的解读过程中,莎剧中大量意象的汉译非常值得研究。文学意象带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和地域彩,蕴含了民族文化底蕴,具有相对固定和独特的文化含义,是一种能够让读者获得形象感受的直观语言。对于译者来说,要转达莎剧中意象的全部信息并非易事,而对它们作归化处理还是异化处理,也反映出影响译者作出选择的各种可能因素。
《麦克白》一剧中,原作中出现的意象多达40个,其中与汉语文化相通,且基于人类共同经验而约定俗成的意象10个,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和梁实秋先生的译本都对这些意象作了直译处理。
例3.As sparrows eagles,orthe hare the lion.
朱译:要是麻雀能使怒鹰退却,兔子能把雄狮吓走。
梁译:像麻雀吓苍鹰,草兔吓狮子一般。
例4.As thickas hail Come postwithpost
朱译:报信的人像冰雹一样接踵而至。
梁译:捷报频传如冰雹。
例5.Whilstourpoormalice
Remains indangerofherformertooth.
朱译:再用它原来的毒牙向我们的暴行复仇。
梁译:我们的恶意便要冒着她的依然如故的毒牙的危险。
用麻雀和兔子比拟弱者,苍鹰和狮子象征强大者,冰雹形容数量多杂,毒牙比喻凶狠和可怕的力量,中英文中都有共同的人类经验,所以两个译文没有进行变通,直接进行了直译。
在剩下的30个意象的处理上,朱译和梁译就大相径庭,保留源语意象,采用异化处理的朱译中有9例,梁译种有24例;对源语意象进行归化,换象留意的朱译中有4例,梁译中有5例;忽略源语意象,只取其意的朱译中有11例,梁译中没有;为强化源语之意,而添加源
语中没有的意象的朱译中有6例,梁译种只有1例。以上的统计分析表明,朱译的主要特点是对源文本的改动比较大,倾向于归化意象,或改变意象,而梁译趋于保留意象,异化译文语言。天堂禁恋
例6.I had thought to have let in some of all professions,thatgothe primrose waytothe everlastingbonfire.
朱译:我很想放进各各样的人来,让他们经过酒池肉林,一直到刀山火海上去。
梁译:我很想放进各行的几个人,凡是踏着蔷薇之路,投到永劫之火的人,我本想放进来几个。
朱译归化了源文意象,改换成了汉语中近似、等效的意象,这样便克服了异域文本中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的痕迹几乎不存在,译本被同化于目的语文化中的主导性价值观,从而使其显得可以认识而且看上去似乎未经翻译;而梁译直接进行了异化处理,遵循的是一种“阻抗性”翻译原则,一种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原则,主张在目的语文本的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源语文本之“异”,发挥目的语文化的“语言余项”的功能,使目的语读者通过非常规的
翻译和“杂异性”的翻译文本能把翻译真正作为翻译来阅读。这种异化的翻译表现了一种自主的意识形态,追求文化的多样性。
例7.Butinthemnature’s copy’s notenterne.
朱译:可是他们并不是长生不死的
梁译:可是他们生命的契约也并不是永久的。
朱译采用了去象留意的译法,摒弃了源语意象的审美信息,仅将语义信息译出,着重展现了莎剧原作的内容,对于阻碍读者理解的内容形式,译者采取了忍痛割爱的做法;梁译“意”、“象”都进行了保留,打破了目的语读者的原有期待视野,同时也降低了让目的语读者产生欣赏共鸣的可能性,这是因为该译本为了着重如实地再现莎剧的艺术之美,为了“忠实”于原作,不惜保留目的语读者感到非常陌生的源语意象。但是,这种翻译方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了新的视界,通过对目的语读者文化经验、审美意识的突破,迫使其不断打破原有的“期待视野”,完成“期待视野”的重构,引发目的语读者文化经验的更新,并由此获得审美创造的喜悦。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0: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7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读者   目的   文化   意象   异化   译者   语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