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社会学第四章定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应用社会学第四章定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第四章定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内外接社会学研究方法分为两种: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与实证主义认识论相联系,通常被看成是对用数字(或数值和统计)表示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则与解释主义认识论相联系,所使用的是依赖于理解和对“意义”强调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描述性数据)
第一节定性研究方法概述
一、如何理解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的英文是qualitative method ,又被称为质性研究方法或质的研究方法。
锌铝涂层
参考书: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质性研究是指研究者置身于研究情景中,运用观察、访谈和文献调查等方法去接近、体验和理解研究者,并力求从当事人的角度去解释他们的行动及其意义建构的过程。(文化人类学
研究方法)
质性方法是否等于定性研究方法?(有争论) 一般来说可以等同的。
哲学思辨方法---思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还俗方丈质性研究方法---与经验事实打交道。
社会学中国学派—定性研究(假设?-社区类型研究-农村手工业受到的冲击)
定量研究方法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其渊源追溯到19世纪和20世纪早起的理论家,特别是孔德和迪尔凯姆。实证主义寻的是个人主观状态之外的社会现象的事实和原因(自杀论:自杀这种社会事实与原因-不是个人的自杀而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自杀行为)。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是从外部影响人的“事物”。(客观\外部性,强制性)<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准则>
定性研究方法认识论基础是解释学理论。解释学家认为,应当从行动者自己的视角来了解社会现象,他们考察这个世界是如何被体验的,重要的是行动者将它看成什么。
根据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实证主义研究通过可以产生由统计分析处理的数据的问卷调查、编码清单和人口统计等方法来寻原因。(0111 0212 0312 0411 )
解释学家试图通过诸如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其他可以产生描述性数据的方法来了解社会现象。与自然科学不同,解释学家(人文主义)追求的是韦伯所讲的“意义”的东西,了解的是人们行动背后的个人动机和信念。
量的研究与质的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世间的事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通过数据分析能够相对精确地揭示这些关系,并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后者认为有人存在于其中的世界是非常复杂而又充满意义的,而且意义的解释是地方性、多元的,必须通过研究者的主观参与才能被理解。
实证主义(迪尔凯姆)的逻辑是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物”存在的,要解释它,就需要用另一种社会事实来解释。即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解释主义的逻辑是关注社会行动,行动是有意义的,对行动的意义只能是理解。“投入理解”,必须通过研究者的主观参与才能被理解。
两种方法不是对立的,事实证明,两种方法的混合使用,往往会比单一使用某一种方法获得更多的信息。
实证主义方法的先驱迪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初级形态》,就是人类学家在田野收集大量描述性数据作为其分析的基础。(质的研究在人类学界体现为文化人类学方法-金耀基,社会人类学方法-费)
二、定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解释学理论是定性研究方法的核心。
解释学,是指对书面文本理解和解释的方法,其目的是理解作者的思想及其文本的基本结构。代表人物18世纪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19世纪的狄尔泰,还有韦伯(理解社会学),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古典诠释学)
狄尔泰将原本用来解释圣经(即文本)意义的解释学,扩大到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解释,并
确立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他的名言:自然需要说明,而人需要理解。他反对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怎么理解?
一是重视“移情”的作用,将理解看作人的心灵生活的重建。从内心去理解,把握行为的意义。
刘喀生认为解释就是从作为历史内容的文献、作品、行为记载出发,通过直觉或移情,在想象中处于作者的地位和环境,进入作者的个性,把握作者的意图、情感和观念。“正是在移情或转换的基础上产生了理解的最高形式,在这种理解中,精神生活整个处于再创造和再体验的活跃状态之中”。另一方面指出,解释者要放弃自己的观念或偏见,以便了解作者的原意,换言之,就是要把握原文的“客观精神”。(价值中立)
受狄尔太影响,韦伯对社会学研究的理解与迪尔凯姆不同,他不同意后者关于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是完全外在于人的客观事物。他认为,社会现实从根本上是由人们及其有意义的社会行为构成的。由于社会行为受行为者的意图所驱使,所以对人们行动的理解,就是社会学出类拔萃的方法。(怎么理解?)
女乳
韦伯同样寻求的是采用解释学的工具来理解行动者、互动和全部人类历史。
韦伯的所讲的“理解”并非“直觉”的简单应用,他反对简单直觉和移情的理解。
“理解”意味着对几种意义的诠释性掌握:1.历史探究中,对具体个别行动的真正意向的意义;或2在社会学大量观察中,平均或近似于实际行动的真正意向的意义;3经常出现的现象的纯粹类型(理念型),亦即以科学方法建构的(理念型的)意义或意义的关联。
通过理性的或拟情式再现体验的方式,我们可以获致对行动之主观意义的“清楚的确认”。
舒茨对韦伯的“清楚的确认”提出质疑。
由于自己与他人在背景知识、人生经历、性情旨趣、行动情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了解他人主观意义的过程会遇到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他阻止我们对他人的客观理解。不过他认为在一定意义上理解他人是可能的。但这种理解只能是在他人意向意义下的近似理解。
创造性理解:后现代诠释学的解构思想------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德里达(解构主义)。
伽达默尔:解释文本(人类行为的特殊产物)。不是解释社会行动。
反对文本的意义是作者赋予的唯一。
压缩机论坛文本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是永远如此的。作品的意义不再是作者赋予作品的主管意义。
作者的意图是一种我们无法达到的主体的精神活动,作为解释者的我们和作为作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以消除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有历史距离造成的。(历史时间间距)。
作品的意义存在于读者的理解中,被不断地创造,所以作品才存在。意义的创造不是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一种“视域融合”。(作者的视域与读者的视域)
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存在客观性的解读。(因人而异)。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01: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6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方法   研究   理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