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区域地质

2、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概况
2.1地质环境条件
2.1.1行政区划与交通位置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地跨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邻宜昌,南连长阳,西接巴东,背靠兴山,县境东西最大横距66.1km,南北最大纵距60.6km,西端牛口距三峡大坝仅58km,国土面积2427km2。全县人口41万,现辖12个镇、乡,即:茅坪、归州、屈原、沙镇溪、两河口、郭家坝、杨林桥7镇,水田坝、泄滩、梅家河、磨坪、周坪5乡,全县共有463个村民委员会、3245个村民小组,乡镇概况见表2-1。县内交通便利,沿江两岸集镇较多,黄金水道沟通川汉宁沪,水路交通极为方便,公路交通以宜秭公路、移民复建的秭兴公路、风茅公路、沿江公路为干线,乡镇及村级公路为支脉,基本形成了村村通公路的交通网。(见图2-1)
2.1.2气象
秭归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1493.2mm。降雨具连续集中的特点,雨季
2-1                                               
阳宝
序号
乡镇名称
面积(km2
村(个)
人口(人)
人口密度(人/Km2
1
 
206
44
72078
350
2
 
128
被折磨的男孩
31
33312
260
3
 
218
31
23139
108
4
水田坝
224
49
38078
170
5
 
145
23
16341
113
6
沙镇溪
188
52
40260
214
7
两河口
269
43
32987
123
8
梅家河
88
片章27
20396
232
9
 
141
23
13505
96
10
郭家坝
334
61
55802
现代经济信息351
11
 
251
40
26896
196
12
杨林桥
235
36
28910
123
合计
2427
460
403838
2-1    秭归县行政区划与交通位置图
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高,逐渐增多,一般年降雨量950—1590mm,长江河谷地带为1000mm左右,个别地区如高程1500m以上地区降雨量达1865.2—1904.3mm。降雨日数与降雨量分布基本一致,大部分地区为120—159天,个别高山地区达200天以上。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月平均降雨量150—457.6mm,多暴雨,日降雨量达50—100mm的暴雨4—10月均有发生,100mm以上的暴雨主要发生在6、7月,年平均频次3—4次,150mm以上的特大暴雨频次较少,历史上曾发生过2次,即1975年8月9日平均日降雨量258.7mm,最大日降雨量358.0mm;1996年7月4日平均日降雨量211.3mm,最大日降雨量260.0mm。
根据县内4——10月月最大降雨量及受灾情况统计,县内多雨年份见表2-2。
2-2                    份、月
最大月降雨量
(mm
     
1958
7
264.4
71619日,连续4天大雨,全县45个乡村受灾。
1960
9电视连续剧红娘子
216.7
1963
8
308.2
全县受灾农田面积4万亩,死4人伤8人。
1975
4
159.6
7
376.0
8
425.6
89日,特大暴雨袭击全县,造成罕见的山洪,冲毁农田20多万亩、房屋1万多间,20多万人受灾,死92人失踪11人。
1979
7
359.3
715日全县17个乡村遭暴雨袭击。
1980
6
292.5
1982
6
315 .9
68日全县121个村遭受暴雨袭击。
1984
6
243.2
613日全县普降大到暴雨,1.54万户5.6万人受灾,死7人。
1996
5
256.1
6
292.5
7
457.6
72日至4日全县普降暴雨,14个乡镇466个村受灾,涉及7.8万户28.6万人,死11人,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以上。
1998
8
343.0
2000
10
224.6
2.1.3水文
县内河流水系发育,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长64km,流域面积724.4km2,流量丰沛,多年平均流量14300m3/S,水位变幅巨大,达40m。县境溪流网布,135条常流溪流汇入茅坪河、九畹溪、龙马溪、香溪河、童庄河、归州河、青干河及泄滩河等8条支流,呈交错排列,构成树枝状水文网,总流长247.8km,流域面积195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0.4%,县内最大的支流为香溪河,其次为青干河、归州河、九畹溪。
2.1.4地形地貌
秭归县位于鄂西褶皱山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头部跟踪平均海拔高程千米以上,山峰耸立,河谷深切,相对高差一般在5001300m之间。区内地貌类型主要有结晶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侏罗系砂页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古、中生界灰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侵蚀堆积类型,现按区域分布简述其特征如下:
(1)结晶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位于长江及其支流河谷及庙河以东,为低山丘陵地貌,面
积,地势低缓,高程500m以下,山丘平缓,多为浑圆状山顶,水系呈树枝状发育,最大的河流为茅坪河,溪沟分布密度为35/km
(2)侏罗系砂页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位于香溪以上归州至水田坝一带,为低山区,山体高程为5001000m,水系发育,主要河流为归州河,溪沟密度。
(3)古、中生界灰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该类型在区内分布广泛,其地貌形态主要为高中山、低中山、中低山三种:
高中山区分布于县区南部云台荒、香炉山一带及西北部羊角尖(高程1749m)、东北部九岭头(高程2024m)、五指山(高程1787m)等地,山体高程大于1500m,相对高差大于1000m,河谷深切,剥夷面发育,山脊线清楚,多顺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延伸。南部绿葱坡至云台荒一带海拔高程18002000m,构成了长江与其支流清江的分水岭,主要山峰有云台荒(高程2056m)、香炉山(高程1635m)、老观顶(高程1721m)、凉风台(高程1700m)、漆子山(高程1863m)、向王山(高程1780m)、大金坪(高程1851m)。
低中山区其分布与高中山区近一致,分布高程1000——1500m,相对高差500——1000m
剥夷面发育,河谷呈V型,由灰岩、砂页岩组成的地段山脊线明显,水系呈树枝状,主要河流为九畹溪上游的三渡河、林家河、老林河、青干河上游的偏岩河、龟坪河等。
中低山区分布于县区中部的广大地区,分布高程500——1000m,相对高差200——500m,河谷多呈槽谷型,水系发育,县区8条支流均分布于该区。
(4)侵蚀堆积类型: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河谷区,以侵蚀为主,堆积较少。河谷呈宽谷、峡谷相间,长江河谷地貌可分为以下主要三段:
茅坪至庙河段,低山丘陵,宽谷型,阶地发育,属结晶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
庙河至香溪段,属西陵峡西段,为中低山峡谷地貌,河谷深切,呈V型,阶地不发育,山地高程10001500m,著名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位于其间。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6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高程   公路   分布   侵蚀   河谷   全县   发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