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关于定都与迁都之议

唐宋时期关于定都与迁都之议生物圈二号
作者:马 强
来源:《人文杂志》2009年第01
        内容提要唐宋时期我国政治重心发生着重大变迁,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中心的关中、洛阳地区趋向衰落,国都东迁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定都关中的经济、政治弊端早在唐代就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与警示,而北宋定都开封虽然借助了东南漕运之利,有助于宋初政权的稳定,但军事地理形势上的先天缺陷又成为靖康之难中汴京迅速陷落的重要原因。在民族战争频繁激烈的南宋时期引起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的积极响应,迁都关陕、襄邓奏议在南宋前期曾经是确保社稷安全、进而恢复中原的中兴良策,遗憾的是最终都被束之高阁。反思唐宋时期的迁都之议对今天全面的认识历史上的定都与迁都的成因有很大的启发。
        关键词 唐宋 迁都 襄邓 关陕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过氧化氢溶液 [文章编号]0447-662X(2009)01-0137-07
       
        陶然士论文都城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是国家最高统治集团控制全国的政治枢纽,如韩愈所说: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渭水下游的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也曾是历史上周、秦、汉、唐几个显赫王朝的定鼎之地。从政治军事地理角度来看,关中平原处于四关之中,东有涵谷、潼关、黄河天险,西有秦岭西南入蜀谷口散关雄踞,北有萧关扼守游牧民族南侵之要道,东南有武关可通商丹荆襄,中有号称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平原,被山襟河,四关拱卫,建都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条件,这也正是关中在中国古代能够长期作为帝都的重要原因。但从唐代开始,随着西部的变化、长安人口的激增和关中平原及周边生态环境的逐渐退化,加之东南社会经济的迅猛崛起及封建国家对东南漕运依赖比重的加大,建都关中平原的不利因素也在日益增长,其政治地位开始下降。早在初唐武德年间,君臣之间就曾讨论过迁都问题。《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武德七年七月甲子条载:高祖李渊曾因突厥屡寇关中而接受大臣建议欲应力应变焚长安而不都,并派遣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至襄邓先期考察,将徙都之。而且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及裴寂等皆赞成其策生物信息学软件,只是在秦王李世民苦谏下方才没有实施。武则天时,陈子昂则指出唐之关中形势已经不能与秦汉相提并论:
>beam18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3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64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政治   迁都   东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