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糖料产业的影响与发展对策

第43卷第1期2021年1月
Vol.43,No.1
Jan.,2021中国糖料
Sugar Crops of China
doi:10.13570/jki.scc.2021.01.013
莓叶委陵菜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糖料产业影响与发展对策
刘晓雪,王慧娟,洪海燕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00048)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糖料产业面临七大复杂形势,遇到五个突出问题:机收率低,缅甸和越南工难入境下广西和云南局部人工短缺凸显;进口糖和进口糖浆快速增加,稳糖业产能遭遇进口冲击;我国蔗区灾害频发,产业自然风险较高;劳动生产率与国际差距最大;高地租制约甘蔗产业发展,产业效益低、竞争力不强。对此,一是抓住难得历史机遇期,加速推进甘蔗机收率;二是坚持确保产能
、适度进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三是完善多层次风险管理机制,关键是提升农业保险及时准确赔付;四是依靠科技创新破解高地租困局,鼓励适度规模的新模式、推行降本增效技术综合集成模式、产品高值化利用“三管齐下”。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糖料产业;食糖;甘蔗;甜菜;糖浆
中图分类号:S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624(2021)01-0072-07
刘晓雪,王慧娟,洪海燕.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糖料产业的影响与发展对策[J].中国糖料,2021,43(1):72-78.
LIU Xiaoxue,WANG Huijuan,HONG Haiyan.Influence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n sugar industry in China[J].Sugar Crops of China,2021,43(1):72-78.
雷死人的小学生作文
0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经济、政治及人民生活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世界经历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当前,全球化出现逆潮,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全球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大。我国境内相对安全,疫情存在局部小范围复发风险;境
外疫情复发风险较大,部分国家处于第二轮疫情期间,边境防控加强。我国正形成以贯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由于食糖与原油价格高度关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对原油价格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影响着食糖供需,导致食糖供需形势加速调整,国际原糖价格大起大落。2020年国际原糖价格经历了从2月份15.46美分/磅大幅跌至4月28日的9.21美分/磅,创12年以来的新低。之后随着经济逐渐复苏,泰国和欧盟食糖减产,我国食糖进口激增,国际糖价11月16日涨至15.49美分/磅,涨幅68%。在国际食糖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的同时,国内食糖原有的保障措施、进口自律、配额外进口许可和关税配额作用下的进口管理模式被打破,新的进口政策快速调整,但又不明朗。2020年5月22日保障措施到期,配额外进口糖关税由85%降至50%;2020年7月1日配额外进口糖纳入进口报告管理目录。进口报告管理机构有两个,原糖加工企业向中糖协备案,食糖进口国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向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备案。政策调整后,配额外进口糖明显增加,还出现了替代品进口糖浆急剧攀升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剧了国内食糖产业的不确定性。因此,客观审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对我国糖料产业产生的影响,寻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不仅可以为助力糖料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也为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做好应急预案。
1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糖料产业面临的形势
douludalu
收稿日期:2020-12-06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糖料)建设专项资金(CARS-170601);国际农业研究体系“食糖国际贸易形势跟踪”;北京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流通业基地(JD-YB-2020-001)资助。
第一作者:刘晓雪(1977-),山东临沂人,女,博士,副教授,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农产品市场与衍生品市场,E-mail:*********************。
zgti.cbptki
全球食糖主产区中,巴西、印度、泰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都是重灾区,复苏缓慢;欧洲发生第二轮疫情。总体看,我国处于后疫情时代,全球一些食糖主产区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糖料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大。
1.2全球经济和贸易重心加速向亚太转移文汇报姜维平
中国银行最新研究[1]指出,2020年,全球经济可能呈现“三低、三新”特征,即在低增长、低利率、低投资中酝酿新力量、新趋势和新秩序。
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和贸易重心将加速向亚太转移。绿复苏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也将出现转变,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化成为趋势。国际经贸秩序将面临修复与调整。
苏维埃报告预计影响仍将在2021年上半年延续,202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才能真正走向复苏。尽管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但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对经济的影响或将减轻,政府将持续推动扩大内需、支持创新发展、改善营商环境,加上低基数因素,经济增速将恢复至正常水平。
1.3全球食糖供求调整加速
新冠肺炎疫情从供给、需求两端影响全球食糖市场,加速了全球食糖供求形势的快速转换。后疫情时代,原油价格也处于缓慢复苏阶段,食糖和原油之间剧烈波动、高度关联。对供给端主要通过巴西的糖醇联动机制,通过调整甘蔗制糖、制乙醇比率快速调整了食糖供应量,2019/2020榨季(10月/9月)巴西增加甘蔗制糖比11%左右,增加了800万t以上的食糖供给;降低了食糖消费数量,其程度和食糖消费变动程度紧密挂钩。此外,疫情也影响着主产国货币变化,进而影响着出口成本和生产意愿。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影响全球食糖供需形势,加大了后疫情时代包括2020/2021
榨季全球食糖供求形势判断的难度。
1.4食糖价格波动难有历史经验可循
2020年原油价格出现绝对低位甚至短期遭遇负价格,国际原糖价格出现了12年以来低位(9.21美分/磅),这表明疫情冲击加剧糖市波动变数,波动幅度、价格绝对水平都难以复制历史经验。对于国内,疫情叠加对2020年进口糖和进口糖浆冲击下,食糖市场的风险和冲击也难有经验可遵循,需以最大风险防范,做好底线应对准备。
1.5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提升被摆在最重要位置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原有国际规则和国际关系处于打破和重塑过程中,全球范围内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大。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保障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是提升其竞争力的前提,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也是其稳定性的前提。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兴旺。对于糖料产业来说,第一,产业链稳定首要保障国内食糖基本产能和有效供给,保持一定的自给率水平。食糖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涉及“老少边穷”地区4000万糖农持续增收,30多个边境县的持续脱贫产业和40万工人的脱贫致富奔小康,食糖一二三产综合产值大约2000亿元。2019/2020榨季49家制糖企业192家糖厂,上缴税收18.7亿元,行业利润9.6亿元。糖料作为产糖省区
的农业支柱产业,因其完整的产业链,给农户带来稳定收入。第二,内部“托”链与外部“促”链结合,进口糖及相关产品适度渐进开放可以倒逼竞争力提升。适当扩大进口,鼓励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增加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危机和竞争意识;扩大进口有限度,需要渐进开放。尽管全球食糖可自由贸易量达4000万t,然而,进口量达450万t以上可能左右全球食糖供求。从近10个榨季来看,全球供给过剩/短缺绝对量均值在520万t左右,进口过快增长导致我国成为影响国际食糖供求的关键变量,2020年我国是国际糖价上涨驱动的重要因素。第三,成本“固”链与技术“强”链结合,通过降本和科技创新最大程度提升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1.6《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订的局部地区糖浆关税下滑,替代进口压力加大
与我国有食糖贸易往来的RCEP成员国有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澳大利亚、韩国;我国食糖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泰国、澳大利亚和韩国。食糖(海关编码1701)不在RCEP减税计划范围内,替代品糖浆在减税名单
74
中国糖料zgti.cbptki2021内。RCEP签订对于食糖的影响是潜在的,加强和成员国的食糖贸易往来,进口来源国可能有所变化;东盟糖浆政策不变,中澳糖浆关税下滑,进口糖浆数量可能继续加大,对食糖替代压力加大。
1.7数字化提速糖料产业生态化、生产智能化、产品优质化
产业生态化是留住绿水青山,发展现代绿高效糖业。实现产业链内部生态平衡,纵向延伸产业链实现价值增值,拓展功能型农业形态,鼓励种养结合循环生态模式的发展,扶持各类新型产业服务主体(在线交易平台)的快速发展;实现糖料产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协调再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鼓励开发综合利用副产物和废弃物、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模式。
智能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趋势是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农业生产;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农机装备,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操控各种农业机械,对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完全实现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建成全自动化的“无人农场”;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智慧化的农业服务,将农业生产全领域数据,包括气象信息、管理信息、市场信息、作物与土壤信息等,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归集整理,形成尽可能宽域的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提供最优化的决策和更精确的服务;基于云计算数据处理技术实现集约化的农业资源平台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信用化的农业管理,解决食品安全追溯和数据“孤岛”互联互通问题。
产品优质化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行科技、绿、品牌、质量兴农,打造精品,实现糖料产品的安全、营养、健康、优质,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绿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农产品供给[2]。
2糖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是全球第四大食糖主产国、第三大食糖消费国、主要的食糖进口国(2013—2016年位居全球第一,2017—2019年位居前三,2020年预计位居第一或第二)。
2.1生产情况
近3年,我国食糖生产的产能较为稳定。从食糖产量来看,2017/2018榨季至2019/2020榨季这3个榨季,中国食糖产量大约在1050万t上下波动。2019年中国糖料产量12204万t,较上年增长2.23%。2019/2020榨季中国食糖产量为1041.51万t,受2019年严重春秋旱情影响,比2018/2019榨季的1076.04万t减少了34.53万t,降幅3.2%。其中,产甘蔗糖902.23万t,产甜菜糖139.28万t,甘蔗糖和甜菜糖占比分别为86.6%和13.4%。从食糖生产周期来看,2015/2016榨季我国食糖生产在低位水平(870万t),2016/2017榨季至2018/ 2019榨季连续3年恢复性增产,2019/2020榨季食糖产量较上榨季小幅滑落。
生产区域不断集中。食糖生产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内蒙古、广东、新疆、海南、黑龙江这七大食糖生产区,2019/2020榨季各主产区食糖产量占全国食糖产量的比重分别为57.61%、20.83%、6.96%、6.81%、5.60%、1.16%、0.3%。食糖生产高度集中,前四大产区食糖产量占比为92.21%;内蒙古已超过广东成为全国第三大食糖主产区。
内部品种结构略有变化。甘蔗糖和甜菜糖产量变化态势有一定差异,近3年甜菜糖持续增长,甘蔗糖先增后降。
产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自育良种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甘蔗国产自育良种面积占比首次超过新台糖系列品种,生产中占比达65%以上,品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甜菜选育出我国首批单胚雄性不育杂交新品种5个,扭转了丸粒化单粒种全靠进口的被动局面。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8%,较2010/2011榨季提高了18个百分点;甜菜机械化率达90%以上,机收率超过85%[3]。
从2020年疫情冲击来看,主要体现为:一是2019/2020榨季甘蔗人工收获为主的模式在遭遇疫情时短板凸显,糖厂生产进度受影响,受封路、交通、人口流动、物流不便影响,缅甸、越南工进境难,广西和云南收获时期人工短缺凸显,压榨产能恢复慢,部分大户收获计划和收获质量受影响,云南收榨延迟到6月22日,较上年收榨晚大约一个月,影响下年度宿根蔗生长;二是存在物流运输等产业链局部失衡问题;三是甘蔗受边境管控入境沟通、协调成本高;四是进口贸易环节存在巴西船期排期延长问题。
2.2消费情况
2.2.1消费量与销量
从生产和消费来看,我国食糖存在明显产需缺口[3]。2016/2017榨季至2018/2019榨季近3个榨季,中国
食糖年消费量大致稳定在1510万t。2018/2019榨季,食糖消费量为1520万t。2019/2020榨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食糖消费受一定冲击,不同机构预测有差异,估测食糖消费为1450万~1520万t,中糖协预计为1530万t,消费增量受影响。作者综合销糖量、含糖食品生产、主要用糖下游工业3方面分析,估计本榨季食糖消费减少4%以内,影响不大。随着经济复苏,食糖消费将恢复到1520万t 附近。
从销糖量来看,截至2020年9月底,2019/2020榨季全国累计销售食糖984.89万t,同比减少55.74万t,同比下降5.36%;累计销糖率94.56%,同比下降2.15个百分点;工业库存56.62万t,同比增加21万t。销糖量的减少与疫情冲击有关。从销售进度来看,单月销糖量经历了从同比下降到同比增长的好转过程,3月受冲击最大,降幅达50.19%,3—7月份单月销糖量同比下降、降幅逐渐缩小,降幅9.6%~20%。8月和9月单月销糖同比和环比都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幅2.5%~3%,中秋和国庆双节对需求有一定带动。
2.2.2涉糖工业与含糖食品用量
从涉糖工业企业生产来看,逐渐好转,利润总额由2020年1—3月至1—5月“二减一增”转为1—7月的“
两增一减”、1—9月的均同比增长。2020年1—9月份,涉糖行业比如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总额均同比增长(表1)。从利润总额指标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6.7%、11.9%(去年同期分别为3.5%、1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4.4%(去年同期增幅17.2%)。随着疫情缓解和工业复苏,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有所好转,1—9月份均呈现降幅转为增幅或增幅增加态势。
从下游七大主要含糖食品行业来看,累计产量2—3月份受影响最大,后逐渐缓慢恢复。沐甜科技数据表明,2020年1—10月份国内七类主要含糖食品产量(速冻米面食品、果蔬汁饮料、糖果、罐头类、冷冻饮品类、乳产品类、碳酸饮料类)中,呈现“三增四减”态势,较3月的七类全减、4—7月“六减一增”、8月的“五减二增”、9月的“三增四减”明显好转。即速冻米面食品累计产量增长12.98%,乳产品类增长2.86%,碳酸饮料类增长2.96%,果蔬汁饮料、糖果类、罐头类、冷冻饮品类均同比下滑。但仍然差于去年同期。
2.3进口情况
从食糖贸易来看,我国是食糖的主要进口国,对全球食糖贸易影响较大。2013—2016年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食糖进口国;2017—2019年,中国食糖进口位居全球前列,分别为229万t、280万t、339万t,年均进口量283万t。2020年1—10月份,我国食糖进口量365万t (10月份进口88万t ),同比增加81万t,
增幅28.5%。2019/2020榨季累计进口375万t,同比增加51万t,增幅15.7%。2020年1—7月份中国食糖进口量比预估数量低,主要是2020年5月22日保障措施到期后配额外进口糖成本降低预期导致进口后移,以及巴西疫情船期排期延长导致进口糖到港晚于预计时间。8—10月份中国进口糖大增,8、9、10月进口食糖分别为68万t、54万t、88万t,进口糖压力增加,除了配额外进口糖成本下降的预期因素外,还受进口政策变动影响,即2020年7月1日我国配额外食糖实行进口报告管理。此外,在新冠疫情管控和严打走私影响下,非正规进口有所下滑。
刘晓雪,等: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糖料产业的影响与发展对策第43卷,第1期表12020不同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指标
Table 1Total profit target for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ver different months in 2020
月份Month 总计/亿元Total/¥100million 同比增长/%Year-on -year growth 农副食品加工
业/亿元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绿壳蛋鸡养殖前景/¥100million
同比增长/%Year-on -year growth 食品制造业/亿元Food manufacturing /¥100million 同比增长/%Year-on -year growth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亿元Alcohol,beverages and refined tea manufac
turing /¥100million 同比增长/%Year-on -year growth 1—9月 Sep.43665.0
-2.41327.216.71316.911.91759.1  4.41—7月 Jul.31022.9
-8.1964.320.1967.18.51272.5-1.01—5月 May 18434.9
-19.3650.119.0628.8-2.5823.8-9.61—3月
Mar.
7814.5-36.7358.711.2286.6-27.4534.9-11.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Source:National Statistical Bureau
75
76
中国糖料zgti.cbptki2021 2020年中国食糖贸易政策变动大,食糖的替代品糖浆进口激增,进口糖浆首年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2020年5月22日保障措施到期,配额外进口糖关税由85%降至50%。7月1日后配额外进口糖纳入进口报告管理目录。因为政策刚实施,进口总量不透明,
总体渐增态势下增幅尚不确定。私下走访了解到,产能批复大幅扩大,当年进口可能超400万t,叠加当前合规进来的进口糖浆(折合食糖57万t),两者合计可能450万t以上,将成为影响中国食糖供需平衡形势的重要变量。
2017—2018年进口糖浆数量较少,约2万t左右,不受市场关注。2019年开始糖浆增至16.71万t,2020年糖浆(海关税号17029000,糖浓度为66%~67%)进口激增。2020年1—10月增至85.52万t,同比增加75.98万t,增幅796%。2019/2020榨季糖浆进口量是80.14万t,是上榨季的10.2倍。
糖浆作为食糖的替代形式,只是物理形态由固态变为液态,而进口关税和管理政策不同。自东盟进口糖浆关税为0,而配额外食糖进口关税50%(5月22日后),糖浆进口成本较低、不受关税配额管理致使进口量急剧攀升。2020年1—10月糖浆进口增量替代国内食糖需求量已达57.3万t。还出现了泰国出口加工区设中资加工厂,以生产出口到中国的糖浆以及泰国将印度进口精制糖加工糖浆出口中国的情形。如果现有糖浆政策持续,众多企业“仿效”将导致糖浆进口成为食糖市场新的变量,食糖关税配额政策效果将被严重侵蚀。
2.4食糖市场价格与全球供需形势
食糖市场价格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南宁食糖现货价格自2016年11月29日至今呈整体回落后低位震荡态势,自7140元/t下降到2019年1月7日的5010元/t,之后反弹到2019年11月6日的6225元/t又回落,202
0年11月26日下滑到5220元/t。2020年国内南宁食糖现货价格以下跌为主,基本在5300~5900元/t运行。
“十三五”期间,国际糖市供需形势复杂多变,2015/2016榨季至2016/2017榨季供给短缺,2017/2018榨季和2018/2019榨季供给过剩,2019/2020榨季供给短缺,2020/2021榨季大致平衡,经历了短缺—过剩—短缺的快速转换,在糖业生产周期性预测下,“十四五”期间多变形势叠加疫情将使国际糖市供求形势更难以预测。
2.5中国食糖供需总体形势
2019/2020榨季,中国食糖“产减需降[5]、进口增加、库存小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需求,考虑到进口、替代进口、非正规进口、地方储备进入流通等因素,本榨季食糖供给小幅过剩100万t以内,导致截至9月底食糖总库存同比增加9.9%,环比处于去库存阶段。总体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食糖供求形势从基本平衡转向供给小幅过剩,期末实际库存压力不大。值得关注的是,本榨季进口糖和进口糖浆显著增加,对中国食糖供需影响大,且中国进口需求成为国际糖价攀升的重要支撑因素。
2020/2021榨季,中国食糖“产稳需增”,期初库存压力不大,国内食糖供需形势主要取决于进口糖和进口糖浆数量。如果当前进口量和进口糖浆数量仍然持续或者增加,中国食糖市场承压严峻。2020/202
1榨季开局食糖期货价格已经跌至5000元/t,逼近我国部分糖厂的现金成本(糖料蔗收购和运输成本),不利新糖销售。榨季初受进口糖和进口糖浆快速进口影响,中国食糖市场承压较大。
2.6未来发展趋势
从国内来看,中国食糖生产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2025年预计我国食糖供给能力可以达到1093万t (最高可达1145万t),未来5年食糖产量在1040万t~1100万t的可能较大。由于糖料与食糖供给受糖料产业政策、气候、规模化程度、技术水平、比较效益等因素综合影响,其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食糖消费来看,我国食糖人均年消费量为10.9kg,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未来5年,随着人口总量增长、收入水平提升、食品结构升级,预计到2025年食糖需求量将达到1600万t~1630万t。未来5年我国食糖产需缺口有所扩大,将稳定在450万t~500万t。
3后疫情时代糖料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后疫情时代,“六稳”“六保”仍为工作重心,在稳投资、稳预期和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过程中,糖料产业面临几大突出问题。
(1)机收率低,缅甸和越南工难入境下广西和云南局部区域人工短缺凸显。我国人工成本占甘蔗原料总成本的51%,甘蔗机耕和机种率快速发展,但机收率不到5%[6],以人工收获为主。广西崇左和
云南临沧、德宏部分区域长期依靠越南或缅甸工等劳工来砍收甘蔗,边控疫情加强背景下局部地区面临人工短缺,影响压榨进度或损失部分糖分,同时砍收成本提高,甘蔗生产成本提升影响糖农利润空间;缺少人工、同时不适宜机收的话,可能出现断槽、生产线减少等情形。云南丘陵山区蔗地,种植、管理和收获主要靠人工[7]。此外,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4:25: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57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食糖   进口   影响   疫情   产业   糖料   糖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